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勇 《中国医疗前沿》2012,(23):45+60-45,60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NT—BN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MHD患者根据Kt/V值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及不充分组(Kt/V〈0.2),比较两组透析前后血浆NT-BNP和下腔静脉宽度(VCD)变化。结果两组透析后NT—BNP、IVCD均显著下降(P〈0.01),但透析充分组较不充分组两指标下降程度更明显(P〈0.01).^△NT—BNP与^△IVCD、Kt/V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T—BNP可反映MHD患者容量负荷及毒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全面反映其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8月在我中心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01例分为MS组(78例)和非代谢综合征(非MS)组(123例),随访36个月,记录心血管疾病及死亡情况,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MS及其各组分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影响。结果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S的患病率为38.8%(78例)。②MS组体重、腰围、TG、TC、LDL—C、空腹血糖值、血尿酸水平及超敏CR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非MS组,而透析龄、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MS组(P〈0.05)。③随访36个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S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累计发生率分别为41.O%(32例),19.2%(15例),28.2%(22例),非MS组分别为22.8%(28例),10.6%(13例),17.1%(21例)。两组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7.601,P=0.00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S组分数量与心血管疾病相关(r=0.236,P=0.001)。用Kaplan—Meier法比较MS组与非MS组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率,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3.193,P=0.074;Х^2=3.523,P=0.061);而MS各组分中仅高血糖增加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Х^2=4.372,P=0.037)。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S的患病率较高,MS增加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短期内(3年)并未增加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增加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设定血液透析开始后血流量在200ml/min、260ml/min各透析4周,分别在第3周和第4周透析时选取1次计算各组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下降率(uRR),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患者该血流量的Kt/v及URR,采用成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增加血流量对Kt/V及URR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每例患者构成自身对照,研究前后一般情况一致。血流量为260ml/min时Kt/V及URR均较血流量在200ml/min时增加,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流量从200ml/min增加至260ml/min,可增加Kt/V及URR,提高透析充分性,进一步明确血流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的效果。方法对16例尿毒症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Cuff)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导管置入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均达到230~300ml/min.Kt/V为1.44±0.15,与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Kt/v=1.43±0.19(n=1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永久双腔导管平均留置15.2个月,最长25个月,最短4个月;16例患者中,2例出现感染,经抗感染2周后治愈,感染率12.5%;4例出现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2例治愈;血栓形成率25%,l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6%。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内瘩建立困难,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透析充分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定和  尹友生 《医学争鸣》2009,30(11):1014-10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肺部感染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96例MHD肺部感染者(A组,46例109例次感染)在治疗前后检测CRP水平,与无肺部感染者(B组,50例)对比并结合体温、白细胞计数、年龄、透析时间(T)、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心胸比例(C/R)及透析充分性(Kt/V)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C)组.结果:MHD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正常组;MHD患者并肺部感染时血清CRP显著高于无肺部感染,其灵敏性高于体温和白细胞计数(P〈0.01).血清CRP与年龄无相关,与T,C/R呈正相关(r=0.758,0.841,P均〈0.01),与Hb,Alb及Kt/V呈负相关(r=-0.159,P〈0.05;r=-0.190,P〈0.01;r=-0.168,P〈0.05).结论:MHD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及透析不充分是MHD患者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诱导血CRP持续增高;动态监测CRP可作为MHD并肺部感染诊治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tMHD)并脑梗死(CI)患者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意义。方法:MHD患者按有无并发CI分组:并发CI为A组(20例),选择其中的性别、年龄、透析龄等与A组相近的未并发脑血管病为B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C)组20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D-D、CRP及透析充分性(Kt/V),同时做相关分析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A组透析间期高血压、透析中低血压及病死率的发生明显高于B组,A组CRP及D-D水平较B、C组均明显升高并呈正相关(r=0.598,P〈O.01),A组Kt/V显著低于B组并与血浆CRP、D-D呈负相关(r=-0.635,r=-0.641,均P〈0.005)。结论:MHD患者血浆CRP和D-D的增高对诊断CI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能与透析间期的高血压、透析中的低血压或透析不充分有关。  相似文献   

7.
杨丽莉  陈琦  王鸣  赵宁 《浙江医学》2017,39(24):2225-2227,224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另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透析前后检测血清尿素氮水平,计算尿素清除率(Kt/V)以评估透析充分性,并根据Kt/V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69例)和透析不充分组(Kt/V<1.2,51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PCT、hs-CRP、Hb、血清白蛋白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PCT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b、血清白蛋白水平及Kt/V的相关性;分析PCT水平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PCT、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b、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透析充分组相比,透析不充分组患者PCT、hs-CRP水平均增高(均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两组患者H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PCT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580,P<0.05),与Hb(r=-0.462)、血清白蛋白(r=-0.528)、Kt/V(r=-0.554)均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当PCT水平为0.243ng/ml时,判断透析是否充分的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51,是最理想的透析充分性判断点。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提示透析不充分,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联合内瘘局部红外线照射对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8例常规最大透析血流量〈150ml/min的患者作为内瘘血管血流量不良的观察对象。给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维生素E50mg,1次/d;同时行红外线内瘘照射30min,2次/d。疗程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最大透析血流量和尿素氮,并计算尿素再循环率、尿素动力学指数(Kt/V)及尿素清除率(URR)。结果治疗后最大透析血流量≥180ml/min的14例,有效率77.8%。治疗前后尿素再循环率从17.63%降到9.87%;Kt/V和URR分别从(0.79±0.28)%、(51.57±11.38)%增加到(0.98±0.25)%、(62.73±9.47)%。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针对血管内瘘血流量不良应用口服阿司匹林和维生素E结合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等护理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内瘘的血流量,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在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肾内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收集了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到2012年7月。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因子筛选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HR0.992,95%CI 0.985—0.999,P=0.035):血白蛋白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HR0.844,95%CI 0.732~0.974,P=0.021);其它风险因素还包括高龄、既往吸烟史、既往脑血管病史。结论: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低血尿酸水平、低蛋白血症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对具有较低的血尿酸水平(小于440μmol/L)的首次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密切的观察。以及积极改善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ANP与残肾功能关系。方法 收集24例无明显心力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血清ANP和肌酐水平,记录患者血压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情况。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NP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负相关(β=-0.421,P=O.041),而与血清肌酐水平显著正相关(β=0.518,P=0.01);血清ANT水平与透析间期增加体重/体重正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ANT水平与收缩压显著正相关(β=0.509,P=0.011),与舒张压正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ANT与残肾功能负相关。与收缩压正相关,检测ANP水平有助于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Ⅲ期、Ⅳ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最近12年本院收治的265例Ⅲ期、71例Ⅳ例EOC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Ⅲ、Ⅳ期EOC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97%、6.12%,残癌≤1cm者的生存率分别达到38.56%、14.12%。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示,残留灶>1cm(P=00000)、肿瘤侵犯子宫肌层(P=0.0029)、有难治性腹水(P=0.0000)和透明细胞癌(P=0.0038)是影响Ⅲ期EOC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黏液性癌和接受辅助静脉和腹腔化疗组预后好。另外残留灶大小、难治性腹水、新辅助化疗还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有关。除残癌大小(P=00014)外,腹水(P=0.0043)还是Ⅳ期EOC的预后因素。结论残癌大小、难治性腹水、组织类型、辅助化疗是晚期EOC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腹水还是Ⅳ期EOC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与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并行腹部侧位X线片检查的腹膜透析病人111例。根据腹部侧位X线片是否存在AAC分为无钙化组54例和有钙化组57例。对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临床相关资料及总Kt/V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AAC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钙化组的年龄、透析龄、血磷及脑尿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钙化组(P < 0.05~P < 0.01);而血红蛋白、总Kt/V、白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无钙化组(P < 0.05~P < 0.01)。Spearman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血磷、脑尿钠肽与AAC均呈正相关(P < 0.05~P < 0.01),血红蛋白、总Kt/V、白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与AAC均呈负相关(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年龄(OR=1.116,95%CI:1.066~1.169,P < 0.01)、较低的血红蛋白(OR=0.966,95%CI:0.941~0.992,P < 0.05)及总Kt/V下降(OR=0.362,95%CI:0.175~0.747,P < 0.01)是AAC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病人总Kt/V是AA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残肾肾小球滤过率(GFR)、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甲状旁腺素(PTH)、透析时间、体质量变化率、Kt/V以及是否能够定期透析治疗等方面的差异,对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BMI、残肾GFR、PTH、透析时间、体质量变化率、Kt/V以及是否定期透析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长、体质量增加、Kt/V低(透析不充分)、未定期透析是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相关因素较多,应掌握其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 ±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 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 (HR=3.138, 95%CI: 1.348~7.306, 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 (HR=3.320, 95%CI: 1.882~5.857, 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 95%CI: 1.159~2.664, 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 95% CI: 1.151~2.692, P=0.009) 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此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64例,分析其术后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影响其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入组的患者中159例为T1期,5例为单纯原位癌(CIS),6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3.7%),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7~99个月), 有1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有16例(9.8%)患者发生疾病复发,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肝转移,其次为骨转移和肺转移。本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5%,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1%。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在总生存(P=0.012)和疾病特异性生存(P=0.011)上均显著优于未清扫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者,总体预后较差,其总生存时间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无复发者(P均<0.001),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发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OR=2.695,95%CI 0.999~7.2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8,OR=1.071,95%CI 1.018~1.126)和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P=0.011,OR=3.385,95%CI 1.329~8.621)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相关。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早期膀胱根治性切除有较大的治疗意义,对于这类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有可能带来生存上的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疾病将其分为心血管并发症组(74例)和无心血管并发症组(5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的差异,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比较,心血管并发症组年龄、透析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较高,而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镁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透析龄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1,P=0.029;OR=2.212,P=0.019;OR=1.384,P=0.030;OR=5.056,P<0.001;OR=3.163,P=0.013;OR=3.8...  相似文献   

17.
Thymomaderivefromthymicepithelialcells .Thymo maisthemostcommonprimaryanteriormediastinaltumorandaccountfor 1 5 % - 2 5 %ofallmediastinalmasses .Theprognosticfactorsforthymomaaredifficulttoestablishandremaincontroversial.Therearevariousreasonsforthis:slowgrowth ,anatomicalpolymorphismanddifferenthistologicalclassifications.Sofartheseriespublishedtodateareallretrospective[1] .Tostudythefactorsaffectinglong termoutcomes ,weanalyzedtheclinicalandfollow updataofthe 6 9patientsretrospectively .M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以腹透超过6个月且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以腹透开始6个月内的血压平均值计算脉压作为基线值,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失访或研究终止日期(2010年12月31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透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脉压及其影响因素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腹透患者498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2.34,P<0.001)、血清白蛋白(β=-0.235,P=0.004)、糖尿病(β=4.93,P<0.001)是腹透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压与患者的全因死亡(HR=1.017,95% CI 1.007 ~1.027,P<0.001)和心血管死亡(HR=1.016,95%CI 1.003~ 1.030,P=0.019)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龄(HR=1.065,95% CI1.047~1.082,P<0.001)、低血清白蛋白(HR =0.945,95%CI 0.909 ~ 0.983,P=0.005)和低血红蛋白(HR =0.981,95% CI0.971 ~0.991,P<0.001)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老龄(HR=1.041,95%CI 1.016~1.066,P=0.001)、低血红蛋白( HR =0.983,95%CI 0.969 ~0.996,P=0.014)是腹透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校正后的分析并未显示脉压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HR=1.019,95%CI 0.996 ~ 1.043,P=0.104)和心血管死亡(HR=0.988,95%CI 0.860~1.136,P=0.87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血清白蛋白、糖尿病是腹膜透析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脉压与腹透患者病死率的关系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为临床诊治状况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15年6月之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区就诊的年龄在60以上,新诊断NSCLC并COP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收集的临床数据包括:吸烟习惯,肺功能检测,起始治疗策略,TNM分期,主诉症状,合并疾病和实验室化验等.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回顾性总结200例NSCLC患者,其中107例(53.5%)通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并通过肺功能测试,确诊合并COPD,纳入本研究.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5.8月,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4%、55.4%、41.0%、20.0%.分层分析显示COPD Gold分级为1度和2度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Gold 3度和4度的患者(Gold 1 vs.3/4:51.7月vs 16.9月,P=0.020;Gold 2 vs 3/4:43.1月vs 16.9月,P=0.043).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大,Gold分级越重,治疗3个月内Gold分级未改善,TNM分期越晚(Ⅲ和Ⅳ期),病理类型为鳞癌,起始治疗非手术,以及主诉症状为咳嗽和较高的血清CEA值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本组老年NSCLC-COPD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COPD Gold分级越重,治疗3个月内Gold分级未改善是其中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我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组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化结果和透析相关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60例随访腹膜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13.9%)。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非糖尿病者,分别为(63±13)岁和(45±16)岁(P<0.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P<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也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钙磷水平、胆固醇水平、随访时间、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第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3%和90.7%(P<0.05),第2年分别为61.8%和82.5%(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为24.6月和30.1月(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2.449倍。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和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开始时的年龄大,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年龄和营养不良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