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期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并脑内血肿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通过对46例患儿的临床分析, 尤其是脑CT,MRI和DSA所见, 以阐明其特点.结果儿童期脑动静脉畸形(CAVM)多见(25/46).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偏瘫.出血部位多在脑叶(23/46).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确定病因最有效的方法.血肿清除加AVM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AVM是儿童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DSA是确诊AVM的可靠方法.血肿清除加AVM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出血是颅内血肿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常称为Cushing’s溃疡或应激性溃疡。1989年5月至1994年5月共收治自发性颅内出血90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18例5例为重度出血。今就本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问题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40~兀岁;平均55岁。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原因有颅内动脉瘤、AVM高血压等最多是高血压引起的颅内出血。根据头颅CT检查及手术而确诊;其中14例为高血压脑出血;6例为基底节区出血5例为丘脑出血;1例为桥施出血;1例为小脑出血;1例为脑室出血。3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AVM出…  相似文献   

3.
邓永兵  邹胜伟 《重庆医学》2005,34(11):1651-1651
颅内动脉瘤破裂在CT上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表现为脑内血肿的罕见,约占15%.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因意识障碍而合并跌倒外伤史,且CT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的患者,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创伤性脑内血肿.我科今年收治此类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德  范恒俊 《现代医学》2004,32(2):104-10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 )破裂出血的临床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 4例均为突然起病 ,10~ 40岁为发病高峰 ,无性别差异 ;2 4例均行颅脑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 ,其中 19例CT强化检查、7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后诊断为AVM ;17例开颅清除血肿 ,其中 12例术中同时摘除AVM ,3例见血肿壁上有小丛状畸形血管 ,予以电凝烧灼 ,2例探查未见血管畸形。手术效果 :优良 12例 ,病残 3例 ,死亡 2例。结论 急诊开颅清除血肿的同时尽可能摘除AVM是治疗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A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脑疝急诊手术治疗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颅内血肿是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我院自1999~2003年对22例AVM破裂出血并脑疝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 )出血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 ,急诊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 ,其为手术提供依据及帮助决定手术方案。方法 CT提示颅内血肿 ,怀疑AVM出血 ,经行MRA检查提示脑AVM的 19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其中 17例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 ,2例行单纯血肿清除术 ,1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19例中恢复优良 15例 ,其中 14例复查DSA或MRA ,12例AVM消失。结论 对于脑内血肿较大、颅内压高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的AVM出血患者 ,应积极予以急诊手术。MRA可显示AVM主体及主要供血动脉 ,较DSA检查无创、快捷安全 ,能在短期内设计较合理手术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常概括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损伤性颅内出血可发生予硬膜内、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内;非损伤性颅内出血指脑内的血管痫变、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有颅内小动脉病变在血压升高时破裂所敛。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由贾保样教授于1967年~1994年间研究完成.从1994年开始在我国广泛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2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HCH及外伤性颅内血肿5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来经临床确诊的维生素K缺乏症19例,着重观察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颅内出血率89.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多见,其次为硬膜下血肿(SDH)和脑内血肿(IPH),脑室内出血(IVH)较少见,有2个以上部位出血者占53%,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大面积脑梗死,随访复查呈现脑软化灶和后遗证表现;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其分布有一定规律,在CT上表现有一定特征胜。结论通过CT检查,根据不同脑沟、脑池及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及形态改变,发现潜在动脉瘤的部位,可初步对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行定胜诊断,大致提示潜在动脉瘤的存在及部位,对指导进一步检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来经临床确诊的维生素K缺乏症19例,着重观察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颅内出血率89.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多见,其次为硬膜下血肿(SDH)和脑内血肿(IPH),脑室内出血(IVH)较少见,有2个以上部位出血者占53%,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大面积脑梗死,随访复查呈现脑软化灶和后遗证表现;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25例明确诊断维生素K缺乏的婴儿头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儿均有颅内出血,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颅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3例;脑室血肿2例。结论:CT检查可以确诊本病,并可确定出血部位与范围,能发现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蔡菁  李吻  陈树大 《浙江医学》2007,29(6):579-581
前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40%。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常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内血肿,此时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率高达30%。90%,可引起严重的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患者死亡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与CVS的相关因素,对防治CVS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颅内出血可进入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在脑实质内(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进入脑室(脑室出血)或进入硬膜下腔(硬膜下血肿).临床上、CT上甚至病理上区别较困难,因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可以破裂分布到脑表面或进入脑室,囊状动脉瘤也可以破裂引起出血进入脑内及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4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其中25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治疗,11例行联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或伽马刀治疗)。结果25例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中, AVM全切除21例,4例AVM大部分切除(均为直接手术者);28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完全栓塞病变8例,大部分栓塞15例,部分栓塞5例;11例联合治疗患者中,一期血肿清除并AVM部分切除+二期血管内完全栓塞治疗3例;血管内栓塞后显微手术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联合伽马刀治疗3例AVM病灶消除均在80%以上。出院GOS评分:5分30例,4分17例,3分11例,2分3例,1分3例。结论脑AVM破裂出血后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AVM破裂出血合并大量血肿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并视术中情况切除AVM可获得良好预后,小型AVM破裂出血合并血肿开颅血肿清除+AVM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大型AVM破裂出血量不多可分次分期栓塞治疗,联合外科手术切除及伽马刀治疗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产生后遗症的原因,分析47例病人CT常规扫描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内出血8例,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5例,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以产伤及窒息、缺氧所致。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定性及动态观察均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报道3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对3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人行CT或MR检查以定位或定性诊断,然后进行微创治疗,结果:显微手术治疗2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静脉畸形,CT、MR是本病最好的诊断方法,病因诊断须行脑血管造影,结论:颅内自发性出血或血肿,尽可能采取微创方法进行治疗,做到清除血肿的同时,去除病因,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颅内出血至今仍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未成熟儿尤为多见,主要由于产伤或缺氧引起。临床上以窒息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主要特征。幸存者常留下脑性瘫痪,智能障碍或癫痫等后遗症,故新生儿颅内出血预防和急救日益受到关注。一、病因(一)损伤型颅内出血由于产伤造成颅内血管破裂而致出血,其部位常在脑顶部硬脑膜下或小脑幕附近。(二)缺氧型颅内出血任何原因引起胎儿缺氧的因素均能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在缺氧情况下,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而致出血,但往往不伴有血管破裂,这种出血多是点状出血。出血部位常在脑室管  相似文献   

18.
乔京元  富壮  苏亦兵 《北京医学》2006,28(4):218-220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原因及急诊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5例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其中昏迷21例(60.0%);伴脑疝19例(54.3%);嗜睡、朦胧11例(31.4%).术中清除血肿且全切动静脉畸形19例(54.3%);清除血肿且动静脉畸形部分切除5例(14.3%);清除血肿且夹闭畸形血管1例;单纯清除脑内血肿10例(28.6%).结果术后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14.3%.术后1年随访28例,正常工作17例,生活自理7例,需人照顾4例,致残率为31.4%.结论对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伴有颅内血肿的患者,行血肿清除的同时切除动静脉畸形,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致脑内血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了22例AVM破裂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行血肿清除 AVM显微切除术,1例行血肿清除 畸形血管团部分切除术,1例行血肿清除 供应动脉结扎术,2例单纯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再次出血行二次手术,去大骨瓣减压13例.结果,2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AVM,死亡4例,12例行DSA或MRA复查,11例畸形血管团消失,1例部分残留,其余6例因经济原因拒绝复查.18例随访1~2年,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3例.AVM破裂所致脑内血肿患者应急诊手术,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尽可能地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以降低病人的致残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手术治疗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急性出血发病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认为脑实质内出血并怀疑为AVM的21例患者,经过急性期出血的手术治疗等正确处理,DSA全脑血管造影或病理证实为脑AVM.结果:急性期对21例脑AVM患者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血肿清除术17例,发现畸形血管团14例(82.35%);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8例;血肿清除加部分畸形血管电凝术9例;单纯脑室内血肿引流术4例;去骨瓣减压术8例;部分患者待病情稳定后2周经DSA栓塞或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脑AVM出血急性期的正确外科处理,既清除血肿,又防止AVM再出血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达到针对病因、针对病症治疗的双重目的,为进一步血管内栓塞或手术切除奠定基础并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