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响,直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肿瘤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大肠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报道甚少,现就57例大肠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进行临床病理观察,以探讨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与大肠癌分化及预后关系。材料和方法1.材料:收集宁波市第三医院1987~1993年各型大肠癌标本57例,其中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24例、低分化腺癌25例;另取10例正常肠粘膜作为对照。2.方法: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在肿瘤部位及与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2.
对14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并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免疫治疗,经临床应用研究显示,手术切除并用TIL免疫治疗能使患者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上明显增强了抗癌消瘤能力。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讨肥大细胞(MC)在喉癌间质反应中的作用,用光镜、电镜技术研究45例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C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其他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发现癌间质中MC呈活跃的脱颗粒状态,并与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关系密切。癌旁组织中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的,MC数量多(P〈0.01);癌组织中有明显胶在纤维包裹的,MC数量多(P〈0.01)。结果提示:喉癌间质中的MC与其他浸润细  相似文献   

5.
6.
对40例膀胱移行上皮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了光镜与电镜观察。膀胱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数量与癌恶性程度相关。恶性程度低者比高者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反应也高。另外,在各级膀胱癌中,有显著淋巴细胞反应者,肥大细胞均增多,并可见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淋巴细胞结合癌细胞现像。结果提示,肥大细胞与淋巴细胞在抗肿瘤生长的防御机制中,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肠癌间质肥大细胞与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取35例大肠癌手术标本,经10%甲醛固定,高铁二胺/阿辛兰染色(HID/AB),用油筒顺计数每mm^2肥大细胞平均数。结果 大肠癌肥大细胞计数与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恶性程度低组的肥大细胞计数显多于恶程度高组(P〈0.05)。结论 大肠癌间质肥大细胞的计数作为判断肿瘤分化程度的参考数据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石蜡标本中大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单细胞悬液样本的制备方法。石蜡标本经切片、脱蜡、水化、消化、过滤、收集细胞等步骤制成单细胞悬液,滴加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最后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分型获取及读数。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78例大肠癌MVD的变化 ,分析MVD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有淋巴转移者 ,其MVD平均值 (2 8.1± 8.9)高于 4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 (2 3 .5± 8.2 ) ,P <0 .0 5。 15例有肝转移者其MVD平均值 (33.4±9.3)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 (2 2 .4± 5 .8) ,P <0 .0 1。另外 ,MVD还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1) ,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无关 (P >0 .0 5 )。结论 MVD与肠癌浸润、转移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MVD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gNOR和肥大细胞与大肠癌诊断及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44例大肠癌,12例大肠腺瘤,16例癌旁粘膜做AgNOR计数及肥大细胞计数。结果 AgNOR和肥大细胞计数在大肠腺瘤及腺癌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gNOR计数随大肠腺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多,两者呈负相关。肥大细胞计数随大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AgNOR和肥大细胞计数对大肠癌诊断,分级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82例胃癌侵袭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观察结果表明: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数量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粘液性质无关,但与浸润深度及局部淋巴结的有无转移有关。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数量越多,癌组织在胃壁浸润就越深,局部淋巴结内转移就越容易发生。提示,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孙艳综述陈晓君审阅(郧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十堰442000)肿瘤生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崭新领域。肿瘤生物治疗是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单抗、疫苗等生物技术产品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调节患者生物反应以达治疗目的。LAK细胞的产生为肿瘤治疗带来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肠癌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50例大肠癌患术中取癌组织及正常组织;提取组织总RNA;用共扩增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辔间质胶原酶9MMP1)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间质胶原酶在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计数高于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可能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染色方法检测20例HNPCC及20例SCRC标本的凋亡相关蛋白因子配体(FasL)蛋白的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数量、分布情况。另选正常大肠黏膜20例作为对照。结果 HNPCC、SCRC癌细胞及正常大肠粘膜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70%、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TIL数量高于散发性大肠癌(P<0.05),且其分布与FasL蛋白的表达为负相关关系(r=-0.483,P<0.05)。结论 HNPCC癌细胞FasL蛋白相对低表达或缺失可能是TIL记数高于散发性大肠癌和较之预后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人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变化.结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癌周区,病变早期,TIL数量多.集中分布:病变晚期,TIL数量少,散在分布.藕变早期TIL数量明显高于病交晚期(P<0.01).电镜下,可见肿癌浸润淋巴细胞极大,胞质少,核较圆.TIL与肿瘤浸润树突扶细胞(TIDC)有接触.结论:本实验提示胃癌组织中TIL数量多少与肿瘤的进展有关.TIL与TID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曾对晚期癌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表型进行了研究[1,2 ] ,我们对 2 6例Ⅱ、Ⅲ期乳腺癌的TIL表型进行了监测与分析 ,旨在探讨静脉输注TIL的最佳时间。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患者 2 6例 ,均为女性 ,36~ 70岁 ,平均 4 8岁 ,按 1998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法以及术后病理证实均为Ⅱ、Ⅲ期乳腺癌。其中Ⅱ期 11例 (Ⅱa期 2例、Ⅱb期 9例 ) ,Ⅲ期15例 (均为Ⅲa期 )。1.2 仪器和试剂 白细胞介素 2 (IL - 2 )为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产品 ,荧光素标记的鼠抗人CD3+ 、CD4 + 、CD8+ 、CD5 6…  相似文献   

2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晚期头颈癌的初步临床报告*曲延征1郑杰1欧阳奇明1范云飞1陈泽辉1王小众2郑祥雄2*:福建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94-Z-11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口腔外科(福州350001)2.免疫研究室关键词头颈鳞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