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是工业上常用的化工原料和溶剂。苯容易挥发而污染空气。苯侵入机体后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的苯可引起急性中毒。后者多由于生产中发生意外事故或操作不慎所引起,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少见。北京医学院三个附属医院以往曾诊治过178例在意外情况下吸入较高浓度苯的患者。接触时间短者几十分钟,最长者两小时。患者发生轻重不同的症状,并出现一时性化验异常,经过治疗后都迅速恢复健康。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目的在于总结经验,进一步搞好苯中毒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苯常可发生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系统损伤,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苯中毒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期低浓度接触苯时,对人体代谢、造血及遗传机能的影响。从细胞水平看,苯的慢性毒理作用,首先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苯中毒患者、苯接触者及对照组体检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的变化,探讨慢性苯中毒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30例慢性苯中毒患者、30例苯接触者及30例对照组体检者外周血标本中单个核细胞的CD4+CD25+Treg细胞进行检测,比较慢性苯中毒患者、苯接触者及对照组体检者之间CD4+CD25+ Treg细胞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苯中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 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苯接触者比较,慢性苯中毒患者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 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苯接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苯中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 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的减少可能为慢性苯中毒发生的致病机制之一.CD4+CD25+Treg有可能被作为监测长期苯作业人群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慢性接触苯的最严重影响是抑制骨髓功能,这是芳烃化合物中所独有的,苯的烃基衍生物也没有这种作用。急性接触高浓度的苯引起昏迷,因为苯与其他许多碳氢化合物一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这与它在水溶液中的热力学作用有关。不论急性和亚急性接触苯,在肾、肝、  相似文献   

5.
含苯化学物对女工健康及生殖机能的影响无锡市卫生防疫站杨国瑾,陈国华,杨子庆含苯化学物能引起接触者血液损害已众所周知。对女性生殖机能的影响,尚未完全明了。为此,我们对长期接触高浓度含苯化学物的女工健康状况及生殖机能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及...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3家制鞋企业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红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14-1815
许多报道表明,长期接触苯作业的工人,特别是接触高浓度苯作业的工人,常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方面的症状或体征[1-2],严重者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3]。本文选择3家制鞋厂接触苯作业的工人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测定车间空气中苯浓度并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某油漆厂苯酚车间121人分别于1985年接触期间和1988年停止接触毒物1年后进行了末梢血三项指标(WBC、Hb、BPC)检验。结果发现:高浓度苯(60mg/m~3)对工人三项指标均有明显影响;低浓度苯(10mg/m~3)及酚(10~20mg/m~3)对接触者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 BPC 降低明显。研究结果提示:BPC 是苯、酚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对接触苯、酚的工人定期进行末梢血三项指标检验,发现异常者应及时脱离接触,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张红明 《工企医刊》2001,14(6):21-22
国内报告慢性苯中毒和纯苯接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有明显改变,但对混苯作业工SCE的影响目前报道不多。本文对49名混本作业工做了SCE检测,以探讨混苯对工人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某混苯生产车间作业工49人,经调查均无其他慢性病史及其它毒物接触史,为接触组。另选择不接触毒物,其它条件与对照组相似的健康者48人为对照组。 1.2 方法将肝素化血液0.5ml注入含5ml RPMI1640培养  相似文献   

9.
苯对骨髓有毒性作用,长期高浓度接触苯可导致造血异常.苯中毒可引起血细胞减少骨髓低增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1].慢性苯中毒表现为大红细胞性贫血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收住的2例表现为大红细胞性贫血慢性苯中毒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苯白血病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苯中毒和长期的苯接触可致白血病,国内外的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均已证实。但是不接触苯的一般人群也会发生白血病,因此苯接触者白血病的确诊值得探讨。与其他  相似文献   

11.
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慧星检测技术即碱性单细胞凝胶检测术检测115名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作业工人分为苯中毒组,高浓度接触组,低浓度接触组和对照组(不接触苯的工人)。结果表明,苯中毒组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接触2组和低浓度接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期接触高浓度苯的敏感工人DNA损伤明显。DNA损伤与苯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慢性苯暴露与MPO-463G/A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选择苯职业接触者78例和对照组82例,采用PCR-RFLP法检测深圳市龙华区苯暴露工种人群血样中MPO-463G/A基因型,同时检查血常规。结果苯职业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PO-463G/A基因型在苯职业接触者组以及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4,P0.01),野生型G/G对于苯职业接触者相对于突变型G/A或A/A的相对危险度为3.488,95%CI为1.82~6.70。结论在相似的环境苯暴露中,野生型G/G型的个体更易发生慢性苯中毒。  相似文献   

13.
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可引起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及造血系统的改变,严重的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198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立苯为白血病致病因子,我国也于1987年将苯致白血病确定为职业性肿瘤.因此对职业性苯中毒尤为重视.某公司发现在其涂装作业部工位出现7名疑似苯中毒的人,对其涂装作业部进行职业病调查.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苯具有骨髓毒性,可引起白血病,并广泛存在于工作环境及室内空气中,因此,评价苯的接触十分重要。与空气中苯、尿酚、尿粘康酸及尿苯基巯基尿酸等指标相比,血苯是一项监测职业苯接触的特异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血苯的测定方法,并以此为基本手段在志愿者中进行苯的动力学研究。血苯苯接触组由3个健康的非吸烟者组成,在动态暴露室中接触高浓度苯30 mg/m~3和低浓度苯5.2mg/m~34h。从接触苯前开始收集第一次血样后,每小时收集2次共3h,并在停止接触前采集最后一次。停止高浓度苯接触后,每隔10min采血一次,之后采血间隔加长,在24h内共采集16个血样。停止低浓度苯接触后,采集5个血样。血苯用顶空气相色谱法,配以光离子检测器进行分析,其结果为:连续接触30mg/m~3苯小时,停止接触1后,血苯平均值达238nmol/L,16h后,为  相似文献   

15.
苯致急性骨髓纤维化1例报告华西医科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王仁仪,王玉彬,陈在射苯能引起骨髓纤维化(简称髓纤),但极其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因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发生慢性苯中毒,进一步发展成急性骨髓纤维化死亡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唐某某,...  相似文献   

16.
混苯接触工人血中SOD活性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接触不同浓度水平混苯的工人及对照组血中SOD活性及WBC测定分析,高浓度混苯接触可引起工人血中SOD活性升高,而此时WBC数尚无改变;且SOD活性改变主要由苯所致,甲苯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苯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职业性苯接触可引起白血病。目前在高浓度苯暴露与外周血细胞的研究方面基本得到一致结论:与对照组人群相比,接触苯工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含苯合剂逐渐被替代,大型工业企业中多数工作地点的苯及同系物的浓度降低到了职业接触限值以下,工人接触的大多数为低浓度混苯,近年有研究发现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人体健康也有影响。近年在对外周血的影响方面有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职业性苯中毒病因及早期诊断指标.方法从208例苯作业工人中选取2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者,分为高浓度(34~582mg/m3)接触组和低浓度(8~32 mg/m3)接触组,每组各10例;另设10例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早期凋亡指标Annexin V及调控凋亡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和干扰素(IFN)-r的水平.结果(1)低浓度、高浓度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149%、0.308%,均高于对照组(0.06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2)低浓度组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阳性表达水平(0.70%±0.16%)与对照组(0.68%±0.2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浓度组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阳性表达水平(1.16%±0.19%)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IL-4表达水平增高,且与淋巴细胞比例呈相关(r=0.61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IL-6、IFN-r表达水平减少,与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6,-0.689,-0.42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可作为苯作业工人和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接触对汽车维修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头市汽修行业接触苯作业人员74名作为接苯组,50名本公司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溶剂解析法测定空气中苯的浓度;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及染色体畸变试验,计算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及彗星细胞率作为遗传损伤效应的评价指标。结果染色体畸变率及彗星细胞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接触组高于低浓度接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可以导致暴露人员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及DNA损伤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接触苯对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某石油化工厂163名接触苯的作业工人(接触组)和42名不接触苯的工人(对照组)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测定血清IgG、IgM、IgA的含量。结果显示,高浓度苯接触组血清Ig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接触苯对作业工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