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一种侵入性诊断和介入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公认。血管内超声(IVUS)提升了评价血管重叠、短缩及钙化方面的精确性,同时在斑块负荷、形态及钙化分布提供更详尽的信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新兴的影像系统,高分辨率让它在测量精度以及细节方面独树一帜,但低穿透力让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CAG和IVUS及OCT的优势不尽相同(表1)。OCT最初只是一种研究工具,目前它为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规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老年与中青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特征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完成颈动脉OCT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86例,分别将年龄<60岁、年龄≥60岁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7例,占19.8%)和老年组(69例,占80.2%)...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评价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术后即刻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行CAS,并且术前和术后...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现有临床影像诊断技术中分辨率最高的成像技术,它可以识别斑块类型特征,也可以识别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血清学炎性生物标记物(外周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本文讨论了OCT检测易损斑块,巨噬细胞对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其有高分辨率,约为10~15μm,可以对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横断面层析成像。自2000年OCT首次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测以来,已在冠脉介入诊疗领域逐渐得到普及,成为血管内检测、冠脉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斑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行冠脉造影及OCT检查的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由两名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对OCT图像进行细致分析,判读斑块性质。结果两位医师的图像分析结果一致性高。经过统计学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血管斑块中钙化斑块及脂质斑块糖尿病患者检出率更高(P<0.05),且糖尿病组血管脂质斑块纤维帽更薄[(110±60)μm vs.(160±130)μm,P=0.002]。结论糖尿病较非糖尿病患者的冠脉血管更容易形成钙化及脂质斑块,提示动脉硬化病变进展较快,而且脂壁相对较薄,在炎症因子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更易进展为易损斑块,进而诱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检测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只雄性纯种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建立家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高脂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前2组高脂喂养,喂养12周后,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后进行OCT,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检测OCT效果。结果球囊损伤组存活的8只白兔中有10处病变狭窄程度>50%,脂质核心较大、纤维帽厚度>65μm,判定以上10处病变为易损斑块;高脂对照组存活的9只白兔仅3处可判定为易损斑块;正常对照组中未见易损斑块。3组102个OCT图像与病理检测动脉内膜厚度[(20.2±7.6)μmvs(15.2±0.9)μm]、中膜厚度[(453.81±87.2)μmvs(434.2±86.5)μm]、斑块厚度[(392.2±34.5)μmvs(380.2±57.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测量球囊损伤组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血管外弹力膜面积[(16.01±4.44)μmvs(10.32±2.44)μm]和斑块面积[(8.08±2.37)μmvs(6.80±2.17)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CT是一种判定易损斑块病变特征的有效手段,可以诊断易损斑块、指导临床制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管壁的各层组织微结构,无需组织活检即可达到类似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有创操作和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对于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OCT关于肺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它采用低相干的近红外光线从组织反射回来的不同光学特征进行组织分析成像,成像速度快,其分辨率接近组织学水平,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血管腔内成像技术。目前关于OCT在冠心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急性冠脉综合症病理生理形态变化及支架置入后组织覆盖方面的评价。现就OCT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及胶原纤维增生,伴有坏死及钙化等不同程度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正常冠状动脉管壁由一个典型的三层结构组成,其中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动脉粥样硬化以失去这三层结构为显著特征。与较模糊的血管造影相对比,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由于其极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使用干涉仪记录不同深度生物组织的反射光,通过计算机构建能够让人简单识别的图像,因具备较高安全性和分辨率,已成为血管内检测技术的主力之一。冠状动脉中,不同的斑块组成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在OCT图像上有不同的表现。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通常是引起心原性猝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原因。通过OCT评价斑块的特点可以充分全面了解其稳定性,从而预测临床心血管事件,指导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血管内成像技术,能够实时高清地观察血管腔内情况,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有研究开始尝试将血管内OCT技术应用于脑血管介入诊疗领域。作者通过复习文献,对OCT技术的应用背景、血管内OCT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及在脑血管介入干预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对OCT技术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病理学研究已证实晚期支架内再狭窄与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相同。本文通过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影像学特点,探索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晚期支架贴壁不良的特点.方法 分析32例(包括51支血管、共置入71个支架)置入DES 1年后[(14.8±5.2)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患者资料,对支架节段的OCT图像每间隔0.5 mm取1帧图像进行分析,找出贴壁不良的支架金属结构,测量支架到参照血管内壁的距离及支架表面内膜厚度,分析晚期支架贴壁不良的特点.结果 OCT检查在7例(21.9%)患者中检出支架贴壁不良,其中4例合并支架段血管的正性重构,1例重叠置入支架,2例发现由血栓覆盖支架金属结构,7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97.6%的支架金属结构完全贴壁并不同程度的内膜覆盖,2.4%的支架金属结构贴壁不良,包括1.2%的支架金属结构位于血管分支开口.位于血管分支开口的支架金属结构与其他贴壁不良支架表面的内膜覆盖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6±0.05)mm比(0.05±0.03)mm,P>0.05].绪论晚期支架贴壁不良见于DES置入最初的贴壁不良、血管壁正性重构、重叠置入支架以及支架金属结构位于分支血管开口;贴壁不良的支架金属结构表面亦有不同程度的内膜覆盖.  相似文献   

15.
目前,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颈动脉狭窄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是否应行血管内治疗仍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通过对血管壁病变情况及斑块性质评估筛选出具有卒中高危风险的aCAS患者尤为关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作为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在评估血管病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作者报道1例aCAS患者经OCT评估发现存在易损斑块后反复发生缺血性卒中的诊疗经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近年来出现的血管内成像新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穿透力强的特点,对于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着重描述其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世界首位。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仍是目前诊断CHD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CHD的诊疗中,但CAG的分辨率较低,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内膜、外膜和详细病理变化的观察不够精确。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两种分辨率较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对CHD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也日趋广泛。本文从IVUS和OCT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导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可用于评估血管病变、斑块性质,指导介入治疗,但其在脑血管病领域中的应用尚缺乏统一规范。该文从OCT的技术概述、图像采集、图像判读、临床应用等方面总结专家建议,旨在规范OCT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并为OCT在脑血管病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植入不同药物洗脱支架(DES)后的新生内膜覆盖和支架贴壁情况以评估血管愈合。方法 49例AMI患者植入不同DES后9个月时进行OCT检查。其中20个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Cypher),12个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PES,Taxus)和17个雷帕霉素衍生物药物洗脱支架(ZES,Endeavor)。每隔1mm评估OCT横断面影像每个支架柱的新生内膜覆盖和贴壁情况,同时观察每个支架内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计对12378个支架柱进行了分析。SES的新生内膜增生最少,新生内膜厚度:SES(77±60)μm、PES(153±82)μm、ZES(265±130)μm,且新生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最低,SES(10±8)%、PES(19±8)%、ZES(28±9)%,但SES和PES有更多未被新生内膜覆盖的支架柱,SES(15.1±16)%、PES(7.1±10)%、ZES(0.6±1.5)%,且贴壁不良支架柱的发生率也高于ZES,SES(3.8±7.2)%、PES(2.1±4.4)%、ZES(0±0)%,而有完全新生内膜覆盖的支架比例以ZES为高,SES5%、PES33.3%、ZES82.4%。血栓的发生率SES和PES高于ZES,SES34%、PES33%、ZES6%。结论 AMI患者植入不同类型DES后,其支架的新生内膜覆盖程度和贴壁不良的发生率是显著不同的,因此DES的类型可能影响了AMI血栓性病变的血管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OCT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以及DSA和OCT影像学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 有症状组21例, 无症状组18例。有症状组纤维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38.1%对77.78%;P=0.023), 而斑块破裂(38.1%对5.56%;P=0.023)和巨噬细胞浸润(42.86%对11.11%;P=0.037)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斑块破裂(优势比6.982, 95%置信区间1.068~45.660;P=0.043)和巨噬细胞浸润(优势比6.480, 95%置信区间1.009~41.625;P=0.049)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