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静脉输液拔针法对减轻拔针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一种静脉输液后无痛的拔针方法。方法 患者用数字评量表法(NRS)对3种拔针方法(传统的按压下拔针、刘铭镛等的不按压拔针、我们摸索出的绷紧皮肤拔针)出现的疼痛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绷紧皮肤拔针法的疼痛评分全部为“0”和“1”,其中“0”(完全不痛)占90.62%,“1”(极轻微疼痛)占9.38%。按压下拔针法“0”和“1”共占1.4%(“0”占0%,“1”占1.4%)。不按压拔针法“0”和“1”共占21.3%(“0”占9.9%,“1”占11.3%)。结论 绷紧皮肤拔针是一种理想的无痛拔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输液后拔针对人体所致疼痛的方法。方法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即连续2天在病人左右手对称部位各静脉输液1次,1天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1天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后即刻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证明新的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正>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输液后拨针是最基本的操作,临床上常因操作不当,给病人带来疼痛,增加病人痛苦。但往往由于不影响病情,故不被护理人员所重视。为减轻输液完毕拔针时的疼痛,笔者对100例病人采用两种拔针方法进行自身对照。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2002年2月~2002年4月在我院外科住院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诊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人性化。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随着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拔针时所造成的疼痛也成为评估护理质量效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拔针法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病人有明显疼痛感,某些病人主观上感到拔针时比穿刺时更痛。笔者将本院80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分别应用新老拔针法不同疼痛结果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观察患者对两种拔针的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血液及药液外溢情况。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健侧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常规组采用传统拔针法(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改良组采用改良拔针法(先反折并挤压近针头端软管,迅速拔出针头,再按压刺点上方,输液侧上肢抬高90°,放松挤压的软管)。结果: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改良组能有效防止针头处血液及药液外溢。结论:改良组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预防皮下淤血和血液及药液外溢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静脉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拔针法组和改良式拔针法组各20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良式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良式拔针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改良式拔针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比较2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8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拔针法,比较2组患者拔针后穿刺点止血的时间,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56.4±1.3秒,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204.5±23.5秒,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有8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8.99%,1例出现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1.69%,对照组患者拔针后有22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37.29%,7例发生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为11.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缩短穿刺点出血时间,降低拔针后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病人的痛感反应进行观察,统计.方法严格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实施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操作,常规组实施静膊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操作,两个组累计病人评价各100人次,观察题组病人对拔针的疼痛反应.结果改良组病人对拔针的痛感反应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可以降低病人的拔针后痛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推广使用价值,可以取代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相似文献
14.
张洪芝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6):67-68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病人的痛感反应进行观察,统计。方法严格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实施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操作,常规组实施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操作,两组累计病人评价各100人次,观察各组病人对拔针的疼痛反应。结果改良组病人对拔针的痛感反应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可以降低病人的拔针后痛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推广使用价值,可以取代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318人次,第一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后拔针(对照组).第二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后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先拔针后按压与先按压后拔针的疼痛的比较,疼痛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别.(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疼痛程度有明显的减轻.结论拔针后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冯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1697-1698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方法将6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0例,分别采用交换式按压(传统按压)和非交换式按压(小鱼际肌直接按压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小鱼际肌直接按压优于传统按压法。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小鱼际肌直接按压好于传统按压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工作中,输液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操作。在这项操作中有两个关键的步骤:一是静脉穿刺;二是静脉拔针。当然,相对于静脉穿刺而言,静脉拔针要简单得多。但如果拔针方法、方式不正确,也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最常见的是疼痛,其次是皮下出血;给护士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如换手按压不当导致皮下瘀血后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意,甚至会因此而引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1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进法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进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改进法拔针,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