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静脉采血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原因,探讨可行性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行静脉采血患者资料,归纳总结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危险因素,并探讨应对措施。结果门诊静脉采血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4个方面:穿刺失败引起纠纷;患者采血前准备不充分;护士误拿试管;静脉采血引起相关并发症。可通过实施门诊人性化护理、提高安全质量意识、改进工作流程、制定并发症应急预案等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结论及时对门诊静脉采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提高患者就医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黄丽  魏正琴 《中外医疗》2009,28(4):172-172
门诊采血中心护士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专业的,在她们的周围潜伏着各种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充分了解门诊采血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对于维护门诊采血中心护士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刘先敏 《吉林医学》2012,33(13):2854-2855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和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针头刺伤、血液接触、皮肤接触和有害气体及消毒液的危害是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在采血护士工作中,要加强针头刺伤、皮肤接触、有害气体及消毒液的防护,改善采血环境。结论:针头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加强对采血护士职业防护、改善采血护士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采血护士的职业安全,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口腔门诊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士微生物、物理及化学性职业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结合本单位临床工作实际,就口腔门诊护士职业相关危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果生物感染性、化学损伤性、物理侵入性以及心理等因素是口腔门诊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所在,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提出加强安全管理,提高防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预防职业暴露;加强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的防护措施。结论实施本文所提出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门诊护士的职业损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提出有效防范措施。方法:研究开展于2016年5月—2017年1月,将在此期间我站采血护士4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采血护士展开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统一统计分析,分析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经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可细分为环境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心理因素,根据不同因素作出防范策略。讨论:为提高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安全性,通过分析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根据不同因素实施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6.
杨丽珍 《吉林医学》2011,(31):6681-6682
目的:探讨易导致门诊采血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及如何进行职业防护。方法:对14例发生了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护士进行原因分析,对导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采取职业防护措施。结果:经过对引起职业暴露的人、环境等因素的分析,采取各项防护措施,采血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几率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认真遵循标准预防的措施,以达到防范和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经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职的100名门诊采血护士.采用医院自制护理行为量表评估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护士相关基线资料情况.比较不同资料特征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评分,分析可能影响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与防护管理措施。方法:针对目前我院口腔门诊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职业暴露种类,制定并严格执行预防管理措施。结果:口腔门诊护士的身心都达到健康水平。结论:加强口腔门诊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针对危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护管理措施,对口腔门诊护士的职业暴露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确保了口腔门诊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静脉给药的需求逐渐增加。门诊输液室护士每天面对大量不同病种的流动患者,工作繁忙、压力大,极大地增加了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发生机率。因此,要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充分认识自身职业危险因素的存在,加强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确保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采血是门诊护士日常技术操作之一。对婴幼儿实施静脉穿刺采血,是否能一针见血,不仅取决于护士静脉穿刺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巧,而且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亦对静脉穿刺操作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我院门诊两年来按随机取样原则,共观察了门诊婴幼儿静脉穿刺采血病例400例,现将影响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心理因素及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主要是分析检验科中的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情况,并提出防护措施,确保护士的安全。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本院检验科中的20名采血护士,对采血护士进行调查,了解采血护士有没有经过培训,在采血过程中有没有被针头刺伤情况,在采血过程中有没有穿戴防护用品等等。结果检验科中的采血护士在采血操作中存在很大的职业危险,因此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应用在平时的工作中,以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情况发生。结论检验科采血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职业危害性因素,对护士产生不小的伤害,因此要实施一定的防护对策,确保护士的安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以及自我防护措施。方法分析ICU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常见影响因素,提出自我防护对策。结果 ICU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工作性制裁等,应当加强以上各项因素的防护,减少职业风险。结论导致ICU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较多,通过加强相关因素分析,制定完善的防护对策,有助于减少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提高门诊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在我院门诊采血室2016年1月—3月随机抽取100例静脉采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采血穿刺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采血穿刺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门诊护士在静脉采血穿刺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采血后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采血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采血护士要承受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大,调查发现采供血机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曾有暴露的经历.近年来,来自自愿人群的无偿献血者中HIV、TP等病原体阳性率逐步上升,而许多未列入检测项目中的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和一些未明确原因的血液传播性疾病也不断增加,因此血站采血护士在血液采集过程中职业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我站2例采血护士职业暴露事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门诊护士工作的特点,门诊兼管的专科多,接触的病种多。往往在患者未确诊前就必须为患者做诊治处理,使护士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本文探讨如何提高门诊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提高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保证护士的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门诊护士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共有4个方面: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及管理方法:(1)提高门诊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做好消毒隔离等防范措施;(2)提高化学性因素对人体危害的认识,自觉做好自身防护措施;(3)加强预防尖锐器械损伤的职业安全教育,注重培训护士的防范技术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管理;(4)注重培养和提高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培养护士学会自我心理疏导,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丰富业余生活。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结论门诊护士只有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才能确保职业安全,保证工作有效运行,促进医院工作正常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段秀琳  王艳君 《当代医学》2010,16(15):27-28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士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口腔门诊护士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危险因素,探索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制定并落实可行的职业防护管理方案和措施,可减少口腔门诊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构建口腔门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和方案是减少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吕信 《大家健康》2013,(14):167-168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我院手术室的20名护士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一些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自身防护措施。结果:手术室中一些年轻护士对于自己缺乏职业危险意识与防护意识,随着工龄的不断增长,大部分护士对自身职业危险因素的相关认识逐渐增强,并且逐渐掌握一些防护对策。结论:手术室的护士必须对自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保证自身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目前多数血站采用非预检性血液采集,血站采血护士主要从事血液及标本采集、成分血的制备分离等工作,长期接触血液,处于职业危险因素中,若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1职业危险因素1.1物理因素锐器伤。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染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污染的医疗锐器刺伤(统称为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身体健康产生的职业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及相关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出职业危害的诸多因素.结果:提高手术室护士自身保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促进身心健康.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是预防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探讨妇科门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血液体液的污染,消毒剂、消毒器械使用不正确,保护意识淡漠等造成妇科门诊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可采取的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习惯、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