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在临床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79例我院自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收治的门诊输液患儿,其中有38例患儿实施普通固定,有41例患儿实施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汇总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组患儿的皮下滚针次数比对照组少,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传统输液针固定,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的穿刺效果更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病人骶尾部使用3L手术粘贴巾预防褥疮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3L手术粘贴巾,对照组采用普通床单。结果观察组术后无褥疮发生,对照组术后24小时发生褥疮Ⅰ°10例占10%,术后发展成褥疮Ⅱ°4例占4%,两组术后褥疮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3L手术粘贴巾对预防心脏手术患儿骶尾部褥疮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固定带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位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3 938例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按时间先后顺序前1 970例设为对照组,后1 96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固定,由2~3名家属帮忙,其中1人固定头部,1~2人固定上肢或下肢;观察组使用自制固定带进行体位固定,1名家属协助固定头部。结果:2组患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对头皮静脉穿刺体位固定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自制固定带能较好地解决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体位固定的不足,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位的满意度,节省人力资源;同时间接地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弹力网状绷带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及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106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设为试验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行微孔胶布粘贴固定,试验组行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并予以护理干预,比对两组静脉针留置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针留置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试验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皮肤过敏、针头脱落等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行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减少静脉炎与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宋海燕  姜文宇  包新华 《吉林医学》2012,33(19):4182-4183
目的:研究带负压装置头皮针在小儿困难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门诊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带负压装置头皮针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的方法。结果:试验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回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带负压装置的头皮针应用到小儿困难静脉穿刺中,有利于静脉穿刺,可改善回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置针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接受小儿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00例,按照输注留置针的顺序编号,随机将单号纳入试验组和双号纳入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皮针贴,观察2组留置效果。结果:试验组留置针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保留天数也较对照组延长(P0.01)。结论:改进的留置针固定方法可延长静脉内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PICC皮肤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400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PICC穿刺点早期用无菌纱布更换,干燥后改用3L粘贴手术巾。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渗血、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感染及非计划拔管各发生的例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导管移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导管感染、渗血、静脉炎、非计划拔管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菌纱布联合3L粘贴手术巾能有效固定PICC管,而且比单纯用3M透明贴更能起到止血、预防静脉炎、导管感染的发生,延长PICC使用时间,减轻病人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韦英 《中外医疗》2007,26(23):48-48
本文根据临床资料,结合小儿头皮静脉针包扎式固定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对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改进,在传统固定方法稍作变动的基础上加用小方巾(手帕)再行包扎式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在临床穿刺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的100例0-3岁使用小儿头皮针穿刺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头皮针固定,实验组采取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头皮针固定情况;输液过程中有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是(92.81±3.02)分,而对照组的家长满意度是(80.57±2.81)分。实验组患儿头皮针固定情况牢固、输液过程中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8例出现固定不牢固,输液过程有7例因不牢固导致重复穿刺,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更少,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有1例,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有8例。结论小儿头皮针穿刺患儿实施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效果确切,可更稳固固定,减少重复穿刺,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张秋月 《海南医学》2003,14(5):54-54
目的:探讨用小儿头皮静脉针进行骨髓穿刺的方法及操作体会。方法:对42例血液病患儿应用小儿头皮静脉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者为38例,占90.5%,两次穿刺成功者为4例,占9.5%。结论:用小儿头皮静脉针进行胸骨穿刺较之传统骨髓穿刺法不但一次成功率高、取材好,而且还具有痛苦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不成功的原因主要为穿刺针刺入的深浅度未掌握好或针头被骨屑堵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清醒大鼠尾静脉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相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置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固定方法,即用3M透明敷贴固定;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用厚约0.1 mm的铝合金皮套管环形包裹在留置针外侧,分别记录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166.86±9.03)h,对照组的留置时间为(20.24±5.04)h,两组留置时间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固定方法安全可靠,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柯杏 《中外医疗》2010,29(7):16-16,18
目的探讨应用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新方法。方法将100例需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状况,静脉留置针留置固定的效果。结果2组无一例发生感染,观察组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结论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方法是固定静脉留置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血透血管通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血透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三组.各24例。穿刺成功后,常规组用3M医用透明胶带横贴及交叉于穿刺针翼上,再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并固定于针眼上方:实验组1用一3M医用透明胶带固定穿刺针翼,再将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撕成二条,带小纱布的一条固定于穿刺针眼上,另一条固定管道;实验组2用3M敷料贴固定穿刺针头,再用一3M医用透明胶带固定管道。观察各组针头移位、脱落、局部血肿发生率及固定操作时间。结果三组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发生率常规组与实验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实验组2比较,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固定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1护理效果最优。结论采用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固定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操作简单、经济,观察方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温液体和脑科手术粘帖巾联合运用在胆道镜辅助取石术中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择胆结石手术患者54例,观察组27例,在手术过程中的静脉输入液体及术区冲洗液预加温至37℃,用脑科手术粘帖巾粘贴于术区进行保温;对照组27例,静脉输入液体及术区冲洗液均为室温,用普通手术粘帖巾粘贴于术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评价加温液体和脑科手术粘帖巾联合运用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在术中1h、术中2h、术毕、术后10min时更接近正常,而心率更快,血压及血糖更高,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及寒战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道镜辅助取石的患者术中加温液体和脑科手术粘帖巾的应用,尽可能地避免术中体温下降所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中体温下降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促进手术患者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恢复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水平,操作熟练度,风险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反复穿刺率(2.67%)、液体渗漏率(2.67%)、针头脱落率(4%)均低于对照组(12%、13.33%、14.67%),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水平、操作熟练度、风险控制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实验组(93.83%)高于对照组(72.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护理效果好,不良事件发生率小,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高,护理满意度好,可显著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江岚  兰晓娥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0):1088-1089
目的探讨在特殊部位翻转针柄左平放固定法在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中对静脉输液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需要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6例采用翻转针柄左平放固定法固定针柄;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的方法固定针柄。比较2组病例输液的通畅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输液通畅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针柄法固定针柄法能加快补液速度,确保治疗效果,还能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静脉输液头皮针应用于头皮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采集血标本的肥胖儿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股静脉采血,试验组应用改良头皮针行头皮静脉采血.以一次性穿刺并抽足血标本量为成功,并做记录。结果:试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改良静脉输液头皮针行头皮静脉采血,既提高了化验准确性,又为患儿减少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输液时两种胶布粘贴方法及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出101例需要输液治疗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即采用交叉胶布粘贴法、拔针后采用指压法(A法)和不交叉胶布粘贴法及拔针后用大鱼际按压法(B法)并进行比较。结果B法明显优于A法,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不交叉胶布粘贴法、拔针后用大鱼际按压法对减轻疼痛及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局部血肿有明显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180-4182
目的:探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2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75例,采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对照组患者167例,采用传统头皮针行静脉输液。结果①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炎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既可以降低静脉炎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静脉炎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改善患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轻患儿的痛苦,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探讨简便安全、快速有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的抽血标本法,使患儿及家长能够接受,满意度高。方法:将临床上采取血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 0例,行临床上常用的5 ml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标本法(以后称旧法抽血法)。对照组10 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两组患儿在留取血标本时对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难易程度、有无并发症发生、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随访了患儿家长,通过对两组患儿各种情况下的数据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P<0 .0 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抽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选择的血管范围广,并发症少,适应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