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者 (AHCM组 )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 ,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 ,并和 10例正常年轻人 (NC组 )对照。结果 :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 ,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 ;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 ,多方位厚度约为 18mm。结论 :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 -T改变的年轻患者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 ,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 ,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 ,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 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 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AHCM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并和10例正常年轻人(NC组)对照。结果: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多方位厚度约为18mm。结论: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T改变的年轻患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作为观察组,另抽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对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结果比对,观察组心电图出现左室高电压和左胸导联V4~V6的ST段下移;巨大倒置T波;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尖部肥厚达15 mm以上且心尖部左室心腔明显缩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ECG)特征。方法分析30例AHCM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ECG资料,比较T波、ST段及R波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均合并ECG异常改变(100%),胸导联V3、V4、V5巨大倒置T波最明显,大多伴有ST段下移和胸导联QRS波群高电压。ST段下移程度与倒置T波深度呈正相关(r=0.40,P<0.05)。结论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合并巨大倒置T波是AHCM的特征性ECG变化。  相似文献   

7.
《江苏医药》2012,38(14)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ECG)特征.方法 分析30例AHCM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ECG资料,比较T波、ST段及R波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均合并ECG异常改变(100%),胸导联V3、V4、V5巨大倒置T波最明显,大多伴有ST段下移和胸导联QRS波群高电压.ST段下移程度与倒置T波深度呈正相关(r=0.40,P<0.05).结论 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合并巨大倒置T波是AHCM的特征性ECG变化.  相似文献   

8.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与冠心病心电图改变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电图持续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60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24例,冠心病36例),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有特点,但有时仍难以鉴别。结论 患者有持续ST-T改变。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鉴别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有条件仍应作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左室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0例,女2例)进行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12例患者左室造影均显示左室腔呈"黑桃A"型(ace of spades),而心脏超声检查仅1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体表心电图提示左胸导联倒置T波。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左胸导联巨大倒置T波)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有提示意义;对于临床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可行左室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影像资料。结果28例AHCM患者中,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7~29mm,其中单纯心尖部心肌增厚5例,室间隔心尖段、左室侧壁心尖段心肌增厚10例,室间隔心尖段、左室下后壁心尖段心肌增厚6例,室间隔心尖段、左室游离壁心尖段均增厚6例,室间隔心尖段、右室游离壁心尖部心肌增厚1例。全部均获确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AHCM有很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的超声心动描记术特征及可能的漏诊原因,探讨超声心动描记术对临床诊断AHCM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45例AHCM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超声心动描记术45例、心电图45例、冠状动脉造影10例及左心室造影结果 4例,进行分析。结果 (1)41例患者的超声心动描记术像显示左心室心尖部心肌明显增厚;4例超声心动描记术结果正常者,行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心尖部室壁肥厚,呈"黑桃征",最后诊断AHCM。(2)41例超声图像表现为AHCM的患者中,17例收缩期左心室腔心尖部狭小、几乎呈闭塞状;5例患者左心室腔中部梗阻,其平均压力梯度为(59.1±10.9)mm Hg(1 mm Hg=0.133 kPa)。(3)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HCM患者中,2例合并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2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可见心肌桥,6例冠状动脉正常。结论典型超声心动描记术表现,结合特征性心电图,有助于临床确诊。将心尖部左心室短轴切面作为常规扫查切面,特别对心电图有特异性改变的患者(如心前区导联V4-6导T波对称性深倒),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充盈情况判断心内膜边界,可明显提高检出率。超声心动描记术可为临床诊断AHCM提供重要依据,是协助临床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判断预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者的心电图和超生心动图均发现异常改变。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14例,巨大T波17例,酷似"冠状T波"12例,ST段压低16例,额面心电轴均正常,无异常Q波,1例出现QT间期轻度延长。结论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时,心电图能够起到筛选、预测的作用,必须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多见,有26例(37.4%)。55例有心电图结果中,53例(97.2%)心电图异常,其中45例(82.6%)ST段压低,31例(57.8%)左胸导联T波倒置,27例(48.6%)左心室肥厚,11例(20.2%)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非对称性54例(78.4%),对称性15例(21.6%),心尖肥厚型5例(6.5%),梗阻型12例(18.0%),非梗阻型57例(82.7%)。结论HCM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表现与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特征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对1990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关系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20例活动平板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左心室造影心尖部肌肉肥厚,4例呈“黑桃”状改变。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改变特点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HCM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异常组(A组)6例及冠状动脉正常组(B组)19例,对两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均年龄A组(63.7±13.7)岁,B组(51.7±9.8)岁,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A组4例,B组1例,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心电图比较,左室高电压、T波倒置深度以及ST段平均下移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现异常Q波,A组2例,B组1例.两组超声心动图比较,心肌肥厚程度、左室内径、左室容积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AHCM患者存在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则可能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HCM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异常组(A组)6例及冠状动脉正常组(B组)19例,对两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均年龄A组(63.7±13.7)岁,B组(51.7±9.8)岁,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A组4例,B组1例,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心电图比较,左室高电压、T波倒置深度以及ST段平均下移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现异常Q波,A组2例,B组1例。两组超声心动图比较,心肌肥厚程度、左室内径、左室容积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AHCM患者存在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则可能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肥厚型心肌患者46例,其中肥厚梗阻型18例,肥厚非梗阻型2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病理性Q波、电轴偏转伴发心律失常及典型超声表现。结论重视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尤其对无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对临床随访观察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义娟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74-1274
目的 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超 )、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 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12例心电图均出现胸导联T波倒置呈TⅤ 4>TⅤ 5>TⅤ 6的关系 ,心超示室间隔增厚及心尖肥厚 ,有 7例经CAG示左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结论 对于冠心病症状不典型且心电图有显示胸前导联T波深倒且TⅤ 4>TⅤ 5>TⅤ 6的病人 ,应高度注意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郭玲  李晓梅  钟宏 《江西医药》2011,46(1):50-52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均异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T段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和异常Q波多见(P〈0.05)。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Q波深度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ST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呈正相关,而T波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但与心尖部和室间隔的室壁厚度差呈正相关。左房内径大小与平均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均相关连,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