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壮医外治法是壮族人民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包括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热熨疗法、壮医刮痧疗法、壮医佩药疗法、壮医角吸疗法等。壮医认为,通过外治的方法,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即穴位)施以调气治疗,调整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  相似文献   

2.
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风毒病的规范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是壮族民间流传久远,对风毒病(荨麻疹)治疗有较好效果的一种传统治疗技法。壮医理论认为,风毒病(荨麻疹)是由于气血失衡所致,治疗上常采用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临床规范化及应用示范研究,本文通过概述(疾病简况、疗法简要、应用前景)、疾病诊断标准、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事件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风毒病(荨麻疹)的规范技术,为风毒病(荨麻疹)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壮医外治法。对白癜风治疗效果良好。壮医认为白癜风是由于气血失衡、气机不畅、气血不充、肌肤失养而致病。治疗上以调气解毒补虚养神,通调龙路、火路为治则,常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综合治疗,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由道路-经络传导,更好地调气、解毒、补虚、养神,通调龙路、火路,促使白斑减退。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技术规范化研究,笔者详细介绍壮医药线点灸综合治疗白癜风的技术规范,为白癜风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78-2079
补虚是壮医"平衡气血"治疗原则之一,是壮医气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壮医调治疾病的重要特色。文章阐释了壮医虚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补虚原则的定义、内涵,并归纳、总结了壮医针刺、壮医药线点灸、药物内服、壮医药膳以及佩药挂药闻药等壮族民间常用的特色补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规律,旨在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思路及简、便、廉、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将其归为“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等范围,在治疗上常提倡外治法与内治法相结合,且重视外治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特色外治疗法,是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药线,将其点燃后待其形成珠火状时,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以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祛邪排毒,防病治病。众多壮医运用此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将近10余年来,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治疗带状疱疹的报导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及治疗机理壮医认为带状疱疹与肝、脾脏关系密切,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范郁山等[1]则认为,带状疱疹是因肝火妄动,湿热内蕴所致,治宜清肝泻火,凉血解毒;利用壮医药线点灸调和气血、消肿止痛、透邪泻热之功能,以随证取穴为主,重肝、心、肺论治,以调整脏腑经络功能,纠正其偏盛偏衰。何小玲[2]认为带状疱疹多为火热毒邪,郁于皮肤,经络阻滞,气血壅遏而成;通过壮医药线点灸均可使其阳毒、阴毒随火气而散,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韦振群[3]认为壮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临床应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针疗法、壮医针挑疗法、壮医鲜花叶透穴疗法、壮医综合疗法)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近年来壮医外治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不同壮医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壮医刺血疗法、药线点灸、壮医刺血疗法结合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20例按要求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30例。观察A组使用壮医刺血疗法,观察B组使用药线点灸,观察C组使用壮医刺血疗法结合药线点灸,对照组以西药英太青治疗。结果:4组在疗效、关节肿胀评分以及血尿酸水平的比较上,三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C组与观察A组、观察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刺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两者结合疗效要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南宁市进行壮医药线点灸和壮医艾灸疗法的宣传普及,使群众可选择或自行使用壮医药线点灸 和壮医艾灸进行日常保健。方法:以问卷调查、海报宣传、实地义诊的方式进行推广壮医药线点灸、壮医艾灸。结果:调 查总人数 600人,经过宣传提高了群众对壮医药线和壮医艾灸了解度。结论:壮医药未得到有效推广,需要加强宣传与 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南宁市进行壮医药线点灸和壮医艾灸疗法的宣传普及,使群众可选择或自行使用壮医药线点灸和壮医艾灸进行日常保健。方法:以问卷调查、海报宣传、实地义诊的方式进行推广壮医药线点灸、壮医艾灸。结果:调查总人数600人,经过宣传提高了群众对壮医药线和壮医艾灸了解度。结论:壮医药未得到有效推广,需要加强宣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外治法是民族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简便易行,效果确切,深受群众欢迎。近年来,壮医内病外治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引起国人瞩目。现综述如下: 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多种药物制备液浸泡过的一定大小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于人体穴位上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壮族  相似文献   

11.
龙玉乾是我国著名的壮医专家,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继承家技、传播医术、著书立说,使壮医药线点灸得以广为流传;他提出诸诊合参辨病、确立取穴原则、明确施术要点、总结常用腧穴、探讨药线点灸的治疗机理,从而确立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图书及访问民间老壮医,了解壮医内服外治法在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共收集到多种应用于小儿厌食症的壮医内服外治法,其中外治法包括药线点灸、针挑疗法、捏脊疗法、竹罐疗法、刮疗法及壮药外敷法等。壮医内服外治法为纯绿色疗法,有着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考察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3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组、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180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12%和9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简便廉验,患者更容易接受;两组治疗后皮损分布、瘙痒、风团大小、发作频率、舌象评分均有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舌象P<0.01),但脉象、目诊征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LgE、组织胺、cAMP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正>壮医认为妇女胞宫(咪花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器官。妇女的气(嘘)血(勒)失常,"三道"、"两路"阻滞则会导致经、带、胎、产等女性正常生理现象出现异常。壮医药线疗法(又称"药线点灸")是流传于中国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独特医疗方法。它是以壮医基础理论和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作为治疗工具,用药线点灸于相应穴位,通过温热和药效刺激龙路,通调三道两路气机,调整气血平衡,具有温经  相似文献   

15.
壮医药线点灸是壮医的特色技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壮医药线点灸对于痤疮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文章通过回顾及总结壮医药线点灸对痤疮病的认识及临床治疗,反映壮医药线点灸在治疗痤疮病过程中的研究概况,总结当前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优势和不足,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药物特制的麻线,点燃后直接点灸患者体表一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本疗法长期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至它具有通络止痛、祛风止痒、消炎退热、活血祛瘀、消肿散结等功效。临床应用适应症范围广,可以治疗两百多种病证。并且安全可靠,灸时无痛苦,灸后无疤痕、无副作用、无后遗症,男女老幼均易接受。近年来广西中医学药成立壮医门诊部,把这一疗法从民间引进医院,短短几个月,治愈了许多  相似文献   

17.
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众多,经验丰富,故对近20年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壮医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外治法、内治法以及综合疗法3种,外治法以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及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居多,内治法所用壮医经验方均以壮药为主配伍部分中药组方,综合疗法则以一两种外治法配合壮医经验方共同治疗,其中壮医在运用外治法、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相对深入,而运用壮医经验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积累和总结的宝贵医疗经验,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壮医外治疗法包括壮医普通针刺术、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熏洗疗法、壮医竹罐疗法等,普遍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上疗效明显。文章对壮医外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壮医常用的外治法。介绍该疗法的特色、优势、技术操作规范、作用机制及其在风毒病(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壮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壮族文化遗产之一。多年来,广西的壮医药专家不断挖掘整理和研究,在壮医理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出版了《壮医药概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基础理论》、《壮医诊断学》、《壮医方药学》等十二本本科试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