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近10年中药溻渍法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为中药溻渍法未来的发展与临床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2009年5月至2019年5月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溻渍法的临床研究,对文献发表的数量、时间分布、基金资助、发文机构、疾病分布、干预措施、结局指标、随访、安全性、中药溻渍法作用机制与优势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46...  相似文献   

2.
检索从《刘涓子鬼遗方》至《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间的中医古籍中,涉及外治法中"溻法""渍法""溻渍法"的所有内容,从定义、适应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主要方剂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其中涉及"溻法""渍法""溻渍法"的记录共133处。溻渍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重要门类,适合已溃、未溃各个阶段的急、慢性创面,尤其在慢性创面的诊疗中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敷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外敷法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被广泛地运用到临床各科,其具有简便,节省用药,疗效高,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药物外敷神阙穴之后通过经络和神经很快发挥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尤对小儿是较好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4.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中药溻渍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有组方灵活、药味少、药量大、功效显著等特点。本文总结了最近5年中药溻渍的临床使用情况,其在治疗急慢性湿疹、关节疼痛、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溻渍作为中医传统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鼻腔给药法,简称鼻疗法,是指以鼻腔作为用药或刺激部位,通过不同方式将中草药或其制剂纳入鼻中,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1、2];具有简、便、廉、验、捷等优点。常用鼻疗法可分为滴鼻法、塞鼻法、鼻法、吹鼻法、嗅鼻法、涂鼻法、熏鼻法、灌鼻法、探鼻法等[2]。在临床应用中,鼻疗法长于扶危救急,对于突发病症或危急重症可顿挫病势,缓解病情,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1、3]。鼻腔给药治疗急症的历史沿革中医鼻疗法治疗急症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卒死”,用“薤…  相似文献   

7.
胡国荣 《中国中医急症》1997,6(3):F003-F003
1急性肠梗阻赵某,男,65岁,1993年8月8日因胆石症行胆囊摘除手术,术后一切恢复良好,唯觉脐周时有隐痛。拆线后建议出院调治。9月20日晚饭后,腹部突感胀痛,呕吐,经X光腹透和临床诊断确诊为因肠粘连而造成的肠梗阻。复入院给予输液和灌肠治疗,腹部疼痛非但不减,反而加重。请中医会诊。刻诊:患者侧卧床榻,腹部胀痛不可近手,入水即吐,汤药无法入腹,大便4日未行,小按责,舌质红,苔黄腻,脉实有力。证属湿热毒工结于中下二焦,不通则痛,法当清热化湿、理气通腑止痛。处方:生大黄309,芒硝309,山振309,积壳、实各209,桃仁209…  相似文献   

8.
中药溻渍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附7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穴位敷贴法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莉娜 《北京中医药》2008,27(8):608-609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部分,是将药物捣烂,或研末,或成膏药,加入酒、醋、蜜等调和均匀,敷贴于人体体表某一部位,通过皮肤吸收或借助穴位、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莉娜 《北京中医》2008,(8):608-609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部分,是将药物捣烂,或研末,或成膏药,加入酒、醋、蜜等调和均匀,敷贴于人体体表某一部位,通过皮肤吸收或借助穴位、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在儿科应用可避免儿童因拒绝口服中药带来的困难;且小儿的皮肤娇嫩对药物易于吸收,对穴位的刺激更为敏感。临床具有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毒副作用甚少等优点。针对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可以配合应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等多种优点,但其理论系统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多年临证实践基础上,提出经气法时中医外治法的概念,认为不同年运及主客气的更替变化,对人体经气运行会产生影响。并根据此理论,针对人体经络所产生的相应气血运行变化及功能偏颇,应时而治,应时辰、运气规律而调经气,补虚泻实,达到和调气血阴阳,调体质之偏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并具有显著的疗效。近几年来笔者以熏洗、涂敷、气雾、热熨等为主的外治法治疗多种小儿疾病 ,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熏洗法尿布皮炎 :用马齿苋 2 0 g、苦参 1 5 g、车前草1 5 g、鱼腥草 1 5 g、白鲜皮 1 5 g、黄柏 1 5 g、生大黄 6g,煎水 1 0 0 0 ml,待水温降至约 35℃时 ,让患儿在药液中坐浴洗涤 5 min,熏洗后不必用清水冲洗 ,用消毒纱布轻轻擦干即可 ,每日 2次。例 1 .胡某 ,男性 ,2个月 ,因臀部及大腿皮肤红肿、糜烂来诊。诊为尿布皮炎。予上述中药外洗剂熏洗患处 ,每日 2次 ,3日后臀部及大腿皮肤…  相似文献   

13.
局部辨证应用中药溻渍法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外科应用中药溻渍系列组方在治疗四肢疮疡病中有较好疗效,其中溻渍Ⅰ号、Ⅱ号方多年应用于糖尿病足不同创面情况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以前期结果为线索,以局部辨证应用中药溻渍法参与糖尿病足创面的治疗,将湿毒蕴阻  相似文献   

14.
15.
清末岭南医家对中医急症给药法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广东医家罗汝兰所撰<鼠疫汇编>一书,于腺鼠疫等烈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前代医家经验,将大剂量急追多服作为常规给药方法,并对其使用原因、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证作了明确的阐释,有效地降低了腺鼠疫死亡率,其给药法的合理性得到实践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湿敷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治疗的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护理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中药湿敷护理。从患者疲劳水平评分、疼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和康复效果等方面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2组疲劳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84.62%(3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结合中药湿敷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了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鼻腔给药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腔给药又称鼻药疗法(简称鼻疗).是将药物施于鼻腔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该疗法历史悠久,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冲就已有鼻疗法的记载。笔者认为,鼻疗法实为一种安全、简便、速效、高效的给药方法,在中医急症临床中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1$疗法治疗中医急症的历史沿革及应用现状早在《五十二病方冲就记载了用鲜产鱼和盐外敷治疗螟病鼻断的记载,与《五十二病方们期的《养生方》中,载有“茹,湿磨盛之,饱食饮酒……者,嗅之”,表明当时已有采用鼻腔嗅药法治疗内科疾病的方法。鼻疗法用于中…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肾病病程较长,长期药物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大、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联合中西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经皮给药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应用,中药经皮给药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不断拓展。本文对最近几年中药经皮给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如何更好的开展这方面的探索进行展望。认为中药经皮给药必将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彭雅莎 《光明中医》2014,29(11):2482-2482
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是经络穴位理论和经皮给药技术有效地结合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通过对众多中医学者应用此法治疗各种中医内科疾病取得的疗效进行综述,并总结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的作用机理和药理,认识此法在中医内科中值得应用和推广,认为治疗中医内科疾病应内外兼治,才能发挥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