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儿童接种3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的乙肝加强免疫效果,为乙肝加强预防接种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玉环县抽取已完成乙肝基础免疫、未加强接种且乙肝感染标志物均阴性的6~9岁儿童123名,按照"0-1-6"程序接种3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并于加强接种1年和5年后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浓度。结果加强接种1年和5年后分别检测102和82人,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16%和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随访的82名儿童加强接种前、1年和5年的抗-HBs浓度分别为2.95、141.76和72.13 m I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出生年份儿童抗-HBs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时间与出生年份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对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抗-HBs转阴的6~9岁儿童采用3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进行加强接种,乙肝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hepatitis A and hepatitis B combined vaccine,HepA and HepB)加强免疫效果,为加强免疫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周岁内完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vaccine,HepB)基础免疫的5岁以上儿童1 387例,采集血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甲肝病毒抗体(抗-HAV),对儿童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一剂次,免后1月采血检测抗-HBs、抗-HAV。结果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32%、93.58%,抗-HAV阳性率分别为63.52%、93.08%,加强免疫前后抗-HBs阳性率和抗-HA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阳转率、抗-HAV阳转率分别为87.34%、81.03%,且5~14岁儿童抗-HBs阳转率、抗-HAV阳转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抗-HAV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26.97U/L、11.11U/L。结论采用甲乙肝联合疫苗对小年龄儿童加强免疫一剂次免疫效果良好,对大年龄儿童建议增加加强免疫剂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次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 in polymorpha Yeast,HepB-Y]加强免疫效果,为加强免疫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一周岁内完成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基础免疫的5岁以上儿童1728例,采集血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仅抗-HBs阳性者接种5μg重组HepB-Y一剂次、抗-HBs阴性者接种三剂次,接种后1个月采血检测抗-HBs。结果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一剂次和三剂次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0.10%、94.04%、99.54%,三者两两之间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阴性者加强免疫一剂次、三剂次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8.50%、99.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一剂次后,各年龄组儿童抗-HBs阳转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加强三剂次后,各年龄组儿童抗-HBs阳转率与年龄未呈现相关性(P>0.05)。抗-HBs阴性者加强免疫一剂次、三剂次后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s of titer,GMT)分别为450.47IU/L、664.95IU/L,抗-HBs阳性者加强免疫一剂次后GMT为3 663.68IU/L。结论采用5μg重组HepB-Y对5岁以上抗-HBs阳性儿童加强免疫一剂次、对5岁以上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三剂次,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儿童乙肝疫苗不同剂量加强免疫1剂后的免疫效果,为实施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玉环县户籍5~11岁且1岁内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但未加强免疫的儿童,分别采用含5μg 甲乙肝联合疫苗547人和10μg 乙肝疫苗688人加强免疫1剂,在加强免疫前、后1个月分别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浓度水平。结果加强免疫1个月后,使用含5μg 和10μg 两组儿童抗-HBs 阳性率分别为97.81%和96.08%,抗-HBs GMT 分别为1433.18和2111.43 mIU /mL。加强免疫前抗-HBs 阴性儿童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4.78%和93.62%;年龄越小,免疫阳转率越高(P <0.05)。加强免疫前后,两种不同剂量疫苗在抗-HBs 阳性率和抗-HBs GMT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抗-HBs GMT 差值均数10μg 乙肝疫苗高于含5μg 甲乙肝联合疫苗(P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5岁以上儿童加强免疫,年龄越小其阳转率越高(OR =0.698,95%CI 为0.602~0.808)。结论5~11岁儿童加强乙肝免疫无论剂量大小均有较好的效果,年龄越小其免疫反应越好;10μg 乙肝疫苗加强后的抗-HBs GMT 高于含5μg 甲乙肝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不同剂次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按学号系统等距随机抽取陆良县芳华镇小学生337人,要求1岁内接受过基础接种但未加强免疫,且接种前乙肝两对半5项均为阴性。其中306人加强免疫1剂次为1剂次组,31人加强免疫3剂次(0,1,6)程序为3剂次组,对两组学生接种后1个月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37名小学生年龄6~14岁,1剂次与3剂次组加强免疫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4.12%和10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抗-HBs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14岁儿童加强免疫1剂次或3剂次乙肝疫苗后均能产生较高的抗-HBs阳性率;但3剂次是否优于1剂次,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基础免疫后12~15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衰减者加强免疫前后抗体水平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剂次的加强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婴儿期完成HepB基础免疫的1993—1997年出生的儿童,采集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后,HBsAg及抗-HBc阴性而抗-HBs降至保护性水平(10mIU/ml)以下作为研究对象。按抗-HBs滴度水平分为3组:Ⅰ组(﹤0.1 mIU/ml)、Ⅱ组(0.1~1 mIU/ml)和Ⅲ组(﹥1 mIU/ml);按0、1、6免疫程序加强免疫3剂10μg的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HepB-HPY),分别于免疫1剂和3剂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抗-HBs。结果 453名研究对象加强免疫1剂后各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67.96%、85.61%和97.60%,抗体滴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8,P﹤0.05),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37.31、152.77和1310.27 mIU/ml(F=86.11,P﹤0.05);加强免疫3剂后各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9.00%、99.21%和99.49%(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GMC分别为1714.67、1502.32和3383.68 mIU/ml(F=16.59,P﹤0.05)。全程采血的425名儿童在免疫1剂和3剂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76%和99.29%(χ2=46.68,P﹤0.05)。结论对于完成HepB基础免疫后抗体衰减至10 mIU/ml以下的12~15岁儿童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前抗体滴度较高者加强免疫效果较好;加强免疫3剂比1剂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牛磺酸作为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中的作用。方法将403名2~5岁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研究对象191人,接种乙肝疫苗+口服安慰剂;B组研究对象212人,接种乙肝疫苗+口服牛磺酸佐剂;接种完成后30天采血检测。结果A组接种后有88.5%(169/191)的儿童抗-HBs滴度≥10IU/L;B组则有95.8%(203/212)的儿童抗-HBs滴度≥10IU/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且B组儿童抗体平均滴度(173.47IU/L)高于A组(132.47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结论牛磺酸佐剂能显著提高2~5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和机体的抗-HBs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和乙型肝炎(甲、乙肝)联合疫苗用于儿童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式试验设计,选择盐城市市区具有明确甲、乙肝疫苗接种史、3~8岁的儿童,按照研究方案制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要求确定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型的甲、乙肝联合疫苗加强免疫1针,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及3d的安全性评价,免疫后30d采集血清进行免疫效果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143名儿童接种1针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无局部不良反应发生,仅有5人接种后30min内出现一过性轻度发热(体温<37.5℃),发生率3.5%,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113名儿童加强免疫1针后,甲肝病毒抗体(抗-HAV)总阳性率为97.3%;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100%,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97.3%;抗-HAV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618.6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368.7mIU/ml,GMC分别增长111.6倍和107.8倍。免疫前不同滴度抗-HAV和抗-HBs的儿童加强免疫后比较,免疫前抗体滴度低,免疫后增加幅度大。结论3~8岁儿童接种1针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是安全的,两种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仙居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状况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 277名1周岁内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且从未加强免疫过的中小学生进行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58%、45.73%和6.03%;HBs Ag、抗-HBc阳性率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均P0.01),抗-HBs阳性率则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1 277名学生抗-HBs平均水平为11.24 m IU/m L;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5年~、8年~、11年~、14~16年抗-HBs平均水平分别为16.55、15.02、7.99和6.22 m IU/m L;基础免疫后11年~和14~16年的抗-HBs水平均低于免疫后5年~和8年~。男、女生HBs 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乙肝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应加强中小学生的乙肝血清学监测,对乙肝标志物阴性的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衰减儿童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 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使用重组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汉逊酵母)对673名抗-HBs衰减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剂量分别为10μg和20μg.加强免疫1剂和3剂后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加强免疫1剂后抗-HBs<1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同时按照1:1配对原则,从抗-HBs>100mIU/ml的儿童中选择性别相同、年龄士1岁的个体作为阳性对照,检测IFN-γ和IL-4.结果 两剂量组重组HepB(汉逊酵母)加强免疫后均能刺激机体恢复高浓度的抗-HBs,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1剂后,研究对象的抗-HBs阳性率>90%,53名抗-HBs<10mIU/ml研究对象的细胞免疫状态(IFN-γ阳性细胞百分比、IL-4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FN-γ/IL-4比值)也达到阳性对照组水平(P>0.05);加强免疫3剂后,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达到100%,且几何平均浓度(GMC)显著高于加强免疫1剂后的效果(P<0.001).结论 抗-HBs衰减儿童加强免疫1剂10μg重组HepB(汉逊酵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浙江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基础免疫后5~11年,抗体阳性者加强免疫1剂次不同乙肝疫苗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在浙江省台州、丽水和衢州市选择1周岁内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的5岁以上儿童4407人,采集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 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选择仅抗-HBs阳性者1994人加强免疫1剂次乙肝疫苗,完成接种后1个月、6个月分别采血检测抗-HBs,观察加强免疫效果。结果通过对完成接种后1个月、6个月分别采血检测抗-HBs,采用多元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不同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均能产生较强免疫应答,不同疫苗免疫效果不全一致。结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实施以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抗-HBs阳性率存在随时间推移逐步下降的趋势,对5岁以上乙肝抗体阳性儿童免疫1剂次乙肝疫苗均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后保护性抗体应答水平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的变化。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单位和儿童,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接种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水平,并对抗-HBs阴性儿童进行加强免疫。结果3~12岁儿童抗-HBs平均阳性率为49.3%,几何平均浓度(GMC)为70.22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后3~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37.6%,随年龄增长而下降,GMC为55.29mIU/ml,各年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6~12岁儿童使用血源HepB,抗-HBs阳性率为51.0%,GMC为68.27mIU/ml,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3.9%,GMC为91.83mIU/ml。结论儿童HepB免疫后12年保护性抗体应答良好,HBsAg阳性率未随免疫时间延长而增加,目前尚不需进行加强免疫。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有很好的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倍尔来福~(TM)甲、乙型肝炎(甲、乙肝)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以高中一年级(成人组)和小学1~5年级(儿童组)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对甲、乙肝病毒均易感、只对甲肝病毒易感和只对乙肝病毒易感分为AB组、A组和B组,按0、1和6个月三剂程序分别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灭活甲肝疫苗和重组乙肝疫苗。疫苗剂量成人组每剂含甲肝病毒抗原500U和(或)HBsAg10μg,儿童组减半。疫苗接种后72h内观察副反应,免疫后2、7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V和抗-HBs。结果 儿童AB组和成人AB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58%(2/344)和2.56%(8/312),全身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8%(34/344)和5.45%(17/2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局部反应主要是轻度疼痛,全身反应主要是低热。免疫后7个月,两组抗-HAV阳转率均为100%,与A组相同;抗体滴度(GMT)分别为33 910mIU/ml和23 435 mIU/ml,显著高于A组;两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7.30%和96.63%;GMT为103 mIU/ml和102 mIU/ml,抗-HBs阳转率及GMT均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倍尔来福~(TM)甲、乙肝联合疫苗与单价甲肝灭活疫苗和单价重组乙肝疫苗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一针加强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为完善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10名24~38月龄儿童,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种1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对照组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免后1个月,采用定量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甲肝抗体,采用抗-HBs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抗体,评价免疫前后甲、乙肝抗体水平(GMC)和阳性率。并对受试者进行连续3d体温及可能发生的任何临床症状观察和随访,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对照组(甲肝疫苗组)加强免疫1个月后甲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95.20%上升到100.00%,GMC增长倍数达55.74倍。实验组(甲乙联苗组)甲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88.80%上升到98.90%,GMC增长58.35倍。乙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的72.90%上升到97.80%,增长24.90%;GMC由免前的22.20mIU/ml上升到1226.10mIU/ml,增长54.50倍。观察到12例不良反应,均为发热,发生率为5.74%,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建议增加1剂次甲乙联苗加强免疫程序,帮助接种者获得长期的甲肝、乙肝抗体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当阳市儿童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效果的差异,为今后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当阳市1~6岁儿童9070人,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测定.结果 2014-2018年儿童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是69.91%,71.19%,70.76%,70.58%和68.43%;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份、不同性别和城乡人群间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人群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57%、83.76%、73.36%、68.66%、55.49%和5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当阳市儿童抗-HBs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建议可以在儿童全程接种乙肝疫苗3~5年后进行抗-HBs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吴限  高夕雷  吴凤会  钱雷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614-2616
目的 了解孕妇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对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长期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06例抗HBs阳性和109例抗HBs阴性孕妇及其婴儿,检测孕妇产时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抗HBs浓度,婴儿出生后接种5ug乙肝疫苗(0、1、6月),在儿童1岁半时检测血液抗HBs浓度.结果 抗HBs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带血中均含有抗HBs,84.9%的新生儿脐带血抗HBs浓度高于母亲外周血,抗HBs阳性孕妇组和抗HBs阴性孕妇组的儿童在1岁半时外周血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9.6%和87.1% (P> 0.05),抗HBs浓度几何均数分别为79.5 IU/L和78.7 IU/L (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母亲乙肝表面抗体不影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影响因素,评价复种60μg重组乙肝疫苗对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均为阴性的成人689人,在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初次常规免疫1个月后,对接种无应答(抗-HBs滴度10.00 m IU/m L)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并于1个月后检测抗-HBs。结果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率为17.71%(122/68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12月免疫程序(OR=2.09,90%CI:1.37~3.19)和单项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OR=1.73,90%CI:1.16~2.59)是初次常规免疫无应答的危险因素。89名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达95.51%,抗-HBs几何平均滴度为585.39 m IU/m L。结论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的免疫应答,抗-HBc单阳者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低于抗-HBc阴性人群;无应答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童重组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选择免疫史信息保存完备、婴儿期完成0-1-6月基础免疫的493名中小学生为对象。对所有对象检测抗-HBs等指标,并对是否作加强免疫、不同年龄时间作加强免疫以及距末次免疫接种不同时间的抗-HBs平均水平和达到乙肝免疫保护水平的阳性率作比较,分析乙肝疫苗不同免疫接种情况下的免疫持久性。结果加强免疫组与基础免疫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1.40%和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0μg加强免疫组0-5年后抗-HBs滴度较高,抗体阳性率94.99%;5μg加强免疫组8-15年后抗-HBs滴度较低,抗体阳性率下降至64.71%,与基础免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9)。结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可提高抗-HBs阳性率,远期抗-HBs滴度水平和抗体阳性率降低;婴儿期基础免疫3-11年后免疫记忆缺失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和儿童加强免疫效果。方法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阴性的学龄前儿童及大学生,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4种疫苗,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种不同种类基因乙肝疫苗都能获得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平均抗-HBs阳性率在95.00%以上,平均GMC1336.58 mIU/mL。对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且目前HBV感染指标阴性的儿童分别加强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均在96.00%以上,平均GMC为966.50 mIU/mL。结论接种4种不同的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应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新生儿按0、1、6个月程序完成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5μg、5μg3针接种,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阴性的3~5岁儿童,加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μg,在免疫后5~6周采血,检测血清中抗-HBs。结果抗-HBs阳转率10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809.0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结论儿童应用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加强免疫,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取得良好的加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