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津峰  杨凤霞 《新中医》1992,24(10):35-36,14
通腑泻浊属于下法范畴而又不尽同于下法。内科常见之急重症以里、实、热症为多。笔者从医多年,深谙因邪致虚的道理。在多种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可将祛邪诸法归于“泻浊”一法,使邪从腑而出,谓之“通腑泻浊”。施用本法意在祛邪安正,从而达到拯危救急之目的。本文试从几个单纯以中药救治的急症病例对通腑泻浊法的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1 中风(高血压脑出血) 患者周某,男性,55岁,于2002年10月13日凌晨1:00人院。患者于1h前起床小便时,突然昏倒,左侧偏瘫,家属发现后即将其送入我院。入院时神志恍惚,呼之能应,小便失禁,嗜睡,  相似文献   

4.
5.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疾病发展至一定程度,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出现重要脏器及组织灌注减少的疾病.西医治疗重在利尿,中医常以温阳活血利水为治疗大法.笔者认为心衰患者由于利尿、卧床,常合并腹撑胀满、大便秘结,仅注重以利水法治疗此类心衰,效果差,且致便秘加重,成为内科治疗的矛盾和难点.我们辨证应用通腑泻浊法,使大便通畅,而小便自利、肿消喘平,心衰好转.现将典型病例和诊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 肠痈 某女,40岁.腹痛始于上腹部,随即转移至右下腹天枢穴附近,呈持续性隐痛,故就诊于西医门诊.查血WBC16×109/L,N0.90.诊为急性阑尾炎.予青霉素800万u、甲硝唑250ml,连用3d,症状不减,大便4d未行,故求治于中医门诊.  相似文献   

7.
(一) 风温犯肺(病毒性肺炎) 王某某,男,4岁。1986年3月13日就诊。患儿发热,咳喘,痰鸣5天,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曾肌注青、链霉素,服麻杏石甘汤等,仍壮热不退(体温:39.5℃)咳频喘促,喉中痰鸣如锯,口渴喜饮,面赤心烦,腹胀,三天不大便,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腻而厚,脉滑数。证属痰热壅肺,浊气充腑。治以清肺化痰,通腑泻浊。拟宣白承气汤加减:生石膏25g(打碎先煎)杏仁5g 全瓜蒌10g 生大  相似文献   

8.
1肝昏迷形成 昏者,神识昏迷,痉者振颤抽搐,均为肝脏疾病的危险阶段。肝功衰竭期所表现的精神神经功能障碍一肝昏迷。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不外痰火内闭、痰浊蒙蔽、肝风内动、血结瘀阻、气阴两虚五点,是湿热疫毒所致。湿热化燥,内闭肠胃,深陷营血,挟痰挟瘀,化火动风,致伤津动液,阴损及阳,均可滋生昏谵与痉搐。《湿热病篇》所谓:“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湿热证,脘闷懊侬,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蔽上焦。因痰湿火瘀所致多属闭证,气阴两竭多属脱证。  相似文献   

9.
蓝金秀 《江西中医药》2003,34(10):21-22
急症是指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变化迅速的病症。一般而言急症找西医诊治 ,慢性病找中医治疗。然而中医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为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 ,振兴中医学 ,现将本人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小儿急症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1 小儿重症肺炎曾某某 ,女 ,4岁 ,1 995年 8月 5日就诊。患儿持续高热 2天 ,体温在 3 9.5~ 40℃之间 ,经当地治疗 (用药不详 )热不退来我院就诊。症见 :咳嗽气喘 ,鼻翼煽动 ,面色轻度青紫 ,时有惊悸 ,神志朦胧 ,两目直视 ,大汗出 ,四肢厥冷 ,小便少而赤 ,大便数日未解 ,腹胀而硬满 ,舌质红、苔黄而厚 ,指纹青紫…  相似文献   

10.
通腑泻浊法治疗缺血性中风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玉红 《河南中医》2003,23(9):23-24
采用具有通腑泻浊、活血化瘀作用的小承气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30例,基本痊愈34例,显著进步56例,进步27例,无变化9例,恶化4例,有效率90.00%。该方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均疗效显著,但以痰热腑实证效果最佳,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症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如不急治,则变证丛生,危及生命。笔者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及时应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12.
通腑法首见于《中藏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法,与八法中的下法有意义相同之处.《内经》云:"其在下者,引而竭之".下法适用于实热内结,水饮停滞,瘀血留着,虫积等里实证,由于证型和所用药物不同而分寒下,温下,润下和峻下等.如今之通腑法是在其基础上扩大用途,并非等同于下法.  相似文献   

13.
李艳芬 《河北中医》2007,29(3):229-229
通腑法属中医治法中下法范畴,"通腑泻浊"法集"泻浊"于"通腑"之中,以大黄等泻下药为主药,荡涤肠胃积滞,使湿浊水毒之邪从大便而出,应用于湿浊(痰)阻滞之证.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腑泄热法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首创,数千年来经临床医家不断实践总结和发挥,拓宽了治疗范围。笔者30年来运用本法治疗消化道急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举典型病例如下。1急性出血性胃炎本病多因药物、化学因素刺激或恣嗜肥甘厚味、酒醴琼浆,以致湿热内蕴、灼伤胃络而出血。临床症见胃中灼热,心烦,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呕血或多或少,色多先暗红尔后鲜红,舌苔黄,舌质红,脉滑数或洪大。治宜通腑泄热,凉血止血。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其代表方剂。李某,男,50岁,公司总经理。因劳累多日,于1996年4月18日凌晨7:00,突然…  相似文献   

15.
通腑泻浊法在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大桥 《中医研究》2005,18(2):42-43
1前言 中风包括脑溢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性疾病,为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渐上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日趋明显,中风发病率明显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那么,如何减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是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80年代以前,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治疗一直采取"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6.
通腑法在内科应用,其适应证在不断扩大,疗效正在提高。对于具备“阳明腑实”的内科急症,及时应用通腑法确有解急救危的独特疗效。现举数案谈谈个人应用及体会。一大叶性肺炎徐××,女,24岁。寒战发烧,右侧胸痛,咳嗽,吐黄稠痰,夹铁锈色痰4天,口渴喜饮,溲黄赤,大便5日未行。  相似文献   

17.
18.
笔者治疗急症,常用泻下通腑为主,配合清热、解毒、泻火、化痰、开窍、消淤诸法,灵活变通,审证论治,屡收捷效。兹举验案数则如下: (一)宣肺通腑治喘咳李某,男,2岁半。1982年3月13日诊。发热咳嗽2天,加重伴喘息1天。证见壮热不退,  相似文献   

19.
通腑泄浊法即采用泄法以排除肠内糟粕,借以排除体内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1 对高热神昏的急救 高热神昏是中医的急危重证。病属热入营血,为感受风温病毒或温毒伏于营血引发;或阴阳逆乱,邪从内出,火窜经络脏腑所致。温热之毒侵入营血,气机逆乱,瘀痰腑浊内生,非从二便分消走泄不可。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首先认识中风病急性期痰浊内闭是其发病主要病机,腑实不通是其加重的重要条件,瘀毒互结是神昏关键所在,然后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涤痰泻浊、开闭解郁,通腑急下、祛邪安神,祛瘀逐毒、开窍醒神的治疗思路,并且把"通下"贯穿在各个治疗环节中。结果:提出的治疗思路和所探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加以实践,收到较好疗效。结论:中风病在急性期内,施加以通下为主的治疗方法是有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