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手段,而目前我国的肺移植仍不成熟。日本自1999年开展第一例肺移植以来已经完成活体部分及脑死亡肺移植40例和18例,术后四年生存率约70%。本文从历史背景、肺保存、术中及术后管理方面介绍了日本肺移植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肺移植术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插管方式及应用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完成的107例肺移植中,31例术中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资料,其中双肺移植20例,单肺移植11例。术中ECMO辅助方式为静脉-动脉(VA)-ECMO 30例,VVA-ECMO 1例。 结果31例术中ECMO辅助指征:不能耐受单肺通气(术前及术中移植一侧肺后)14例,肺动脉高压7例,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前VV-ECMO过渡6例。插管方式:中央插管20例,股静脉-股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升主动脉插管1例。术后30 d内2例受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插管方式中,中央插管无明显并发症;股静脉-股动脉插管出血2例,下肢缺血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出血1例。5例受者因术后移植肺功能未达标,ECMO延续至术后早期。 结论肺移植术中ECMO是有效的呼吸循环辅助方式,腋动脉插管有助于避免肢体远端缺血、血栓形成及上半身灌注不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从多伦多经验谈肺移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年多伦多总院进行了全球首例成功的单肺移植,此后,随着供受者选择、肺保存技术、肺移植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和免疫抑制剂的进步,肺移植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术后早期生存率显著提高,肺移植也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可选择的惟一方法。近5年来,肺移植每年以1500例的速度在增长,而在2000年后全世界每年单、双肺移植的数量已经持平,2002年后双肺移植已超过单肺移植,至2004年底全世界共完成单、双肺移植约19000多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76%。在肺移植发展的历程中,多伦多肺移植中心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均处于领先地位,现根据我们近年来在多伦多肺移植中心的学习体会,从多伦多肺移植经验谈一谈当今肺移植进展。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方法 报告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9例,患者术前CT检查均以弥漫性肺气肿为主,均经2~3年不同程度的吸氧治疗,其中依赖呼吸机的有5例.手术方式分别为:单肺移植6例;单肺移植加对侧肺减容术7例;双肺移植6例.结合这19例患者的肺移植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单肺移植的受者中,术后第1天内有2例受者胸腔引流量超过2000 ml,再次剖胸探查止血.19例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3~22 d,平均呼吸机脱机时间为7 d.术后1个月内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1例、支气管吻合口漏1例、重症急性排斥反应(4A级)1例及重症细菌和霉菌感染2例.6例双肺移植的受者术后早期均康复出院.19例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73.7%、63.2%和52.6%.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最有效的方法;单肺移植口丁作为终末期肺气肿的常用术式,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术可以更好的利用供肺,同时又解除了术后对侧自体肺的并发症;对年龄较轻及有双肺感染的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应首选双肺移植,双肺移植较单肺移植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
Zhen MF  Chen JY  Liu F  Dong SM  He YJ  Zhu QK  Chen R  Ye SG  Wang YG  Zhu Y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44-144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05年2月为9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施行左侧单肺移植1例、右侧单肺移植1例、左单肺移植+术后1周对侧肺减容术1例、左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2例、右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2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双肺移植2例。结果 术后1d内2例胸腔引流量超过2000ml,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保守治疗控制。术后机械通气3~22d,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7例至今存活良好,均能生活自理,其中2例已恢复工作,目前存活最长时间30个月。1例因重症急性排斥(4A级)于术后15d死亡,1例因余肺重症细菌感染合并霉菌感染于术后1个月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单肺移植可作为终末期肺气肿的常用术式,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术可以更好地利用供体,避免对侧自体肺过度膨胀等术后并发症。对存在感染的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应首选双肺移植。  相似文献   

6.
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三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为3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进行单肺移植,其中例2、例3为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移植,其手术同期进行。结果第1例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47d出院,现已恢复工作,生存1年6个月以上;例2术后15d死于急性4级重症排斥反应;例3术后因对侧肺急性过度膨胀,而行胸腔镜下对侧肺减容术纠正,术后第71d出院,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终末期肺气肿是肺移植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单肺移植术后肺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利用同一供者单肺移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宜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效果,并对单中心肺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52例肺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24~76岁,≥65岁者13例;受者原发病主要为肺气肿33例(63.5%)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8例(15.4%).术后对所有受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情况及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供肺缺血时间>6 h者28例(53.8%),其中缺血超过10 h者20例(38.5%).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5.8%),住院期间发生细菌感染14例(26.9%),真菌感染13例(25.0%),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1.9%).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0例(38.5%),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后均逆转;发生慢性排斥反应7例(13.5%),其中2例接受再次肺移植后效果良好,3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缓解,2例死亡.术后1年内死亡9例(17.3%),术后1、3和5年的总体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4%,54.5%和30.9%.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恰当的病例选择、良好的肺保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系统的术后管理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为11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施行了单肺移植术,其中右侧单肺移植7例,左侧单肺移植4例。有2例受者接受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结果目前有6例单肺移植受者术后生存1年以上,其中3例存活2年以上;3例存活6个月以上。9例存活的受者生活均能自理,活动良好。术后2个月肺功能复查: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80mmHg,较术前提高37.6%;有8例受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较术前提高165.2%。2例死亡的受者中,1例因术中大出血死亡;1例淋巴管平滑肌瘤受者术后3个月后死于顽固性乳糜胸。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率为1.2次;4例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3例术后出现支气管狭窄;2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1例术后36h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术后7d并发胃底黏膜撕脱继发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年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肺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18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静瑜郑明峰朱艳红胡春晓何毅军王永功周敏陆国础陆明华【摘要】目的探讨国内开展临床肺移植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共完成临床肺移植18例,其中肺气肿9例、肺纤维化5例、矽肺1例、支气管肺扩张1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及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1例。受者术前均为重症呼吸衰竭,长期靠呼吸机依赖3例。手术方式为:单肺移植15例(左肺移植9例,右肺移植6例),其中2例受者的供肺为同一供者同期的左、右单肺,有1例为左侧供肺植入右胸腔,1例为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后行右肺移植;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3例。结果术后短期内死亡3例,1例于术后15d死于急性排斥,1例于术后30d死于感染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36d死于肺梗死。其余15例均痊愈出院,肺功能明显改善,生存1年以上3例,生存2年以上2例,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肺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肺病的有效的手段;但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和感染仍是肺移植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肺移植患者围术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为肺移植患者诊疗过程中获得更好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5例实施同种异体右单肺肺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肺疾病患者围术期实施科学评估心理变化,了解其围术期存在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索和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策略。结果肺移植患者围术期多存在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能积极配合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于术后第21、27、28、22、25天各项指标稳定,康复出院。结论对肺移植患者围术期存在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机体功能,有利于患者围术期的治疗和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肺移植临床疗效、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因素对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围手术期死亡为14.3%.术后1、3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9%和38%.术后1、3和5年生存率COPD组为83%、66% 、45%,非COPD组为78%、17%和17%,P=0.013.伊曲康唑或卡泊芬净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受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6).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气管吻合口软化、狭窄发生率9.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5%,BOS发生率22.5%.再移植2例.结论 原发肺基础疾病是影响肺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肺部感染和支气管吻合口软化、狭窄是术后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移植术后并发肺叶不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实施肺移植术后并发肺不张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囊性纤维化双肺移植后右中上肺重症感染并肺不张,1例为支气管扩张、两肺肺气肿双肺移植后右肺中下叶肺不张。肺切除术前两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两例患者分别进行右移植肺中叶切除术和右移植肺中下叶切除术。结果两例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结论肺移植术后因严重肺部感染、支气管狭窄导致肺叶不张时,行肺叶切除术、切除病变部位能有效地控制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进行了17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后总共发生并发症40次。现结合这些并发症,讨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15例,女2例。年龄28~68岁,平均50.4岁。均为终末期肺疾病,终末期肺气肿12例,终末期尘肺1例,淋巴管平滑肌瘤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例。均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其中1例同种异体单肺再移植。右侧单肺移植10例,左侧7例。供、受者血型相同,供肺采用UW液肺动脉灌注 肺静脉逆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30例原发性及终末期肺病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肺移植术中应用了ECMO辅助,完成单肺移植18例,不横断胸骨序贯式双肺移植12例.2例患者在术前经股动静脉切开置ECMO管道,分别维持19 d和6 d,术中仍在ECMO支持下进行肺移植;其余患者在麻醉完成后置ECMO管道,开始肺移植术.移植完成后,受者在氧合和血流动力学平稳后撤除ECMO.结果 所有受者均顺利完成移植.27例受者于移植手术结束后顺利撤除ECMO;3例受者术后继续使用ECMO,直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6 h和7 d时顺利撤除,另1例术后用ECMO维持5 d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2周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股动静脉切开处伤口感染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中度)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移植手术.术中应用ECMO能控制肺动脉高压,同时进行呼吸和循环支持,减少了肺移植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单肺移植术后四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单肺移植术后疗效。方法 1995年2月23日为一例 末期肺结节病患者行左单脉移植。结果 术后半年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胜任轻体力劳动曾有5次急性排斥,下有高血压、糖尿病,左肺结节病复发及左胸壁结核,均已痊愈,结论 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方法 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例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另3例为双肺重度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但肺大疱占据胸腔不足1/3。4例均接受尸体供肺移植,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的1例接受右肺移植,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的3例接受左肺移植,此3例分别于术中(1例)和术后(2例)接受右肺减容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给予达利珠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诱导治疗。结果4例手术经过顺利,1例术后第5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2例受者顺利出院,并存活至今,最长1例存活已超过2年。2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74d、77d死亡。结论 终末期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可行单侧肺移植治疗,如果对侧肺有重度弥漫性肺气肿,特别是部分融合成大疱易破裂者,可同期期行对侧肺减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移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内容及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肺移植应用EC—MO患者采取开始转流后的常规护理。ECMO管路的管理,生命体征与实验室指标观察,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在肺移植术后即撤离ECMO;1例房间隔缺损伴Eisetnenger患者由于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连续使用EC—MO34h后顺利撤离;1例双肺移植因术中出血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紧急行ECMO支持,术后第7天顺利撤离。全组患者未发生ECMO相关并发症。术后4例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生活质量良好;1例由于术后出现MODS于术后第9天死亡,另1例再次移植患者处于术后恢复中。结论ECMO应用过程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及手段,可及时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医生及时、正确的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受者同期分别接受同一供者的心、肺移植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供者器官的利用率,探讨将同一供者的心、肺同期移植给不同受者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原位灌洗、整块切取的方法获得3例供者的心脏和双肺,分别同期移植给3例终末期心脏疾病患者和3例终末期肺脏疾病患者。供者先行机械通气,然后开胸,主动脉及肺动脉分别插入灌注管,经主动脉插管灌注HTK液,经肺动脉插管灌注改良棉子糖低钾右旋糖酐液,对心、肺进行灌洗,然后整块切取心、肺。受者手术前进行供心、肺的分离,然后再次进行心、肺的逆行灌洗(通过上、下肺静脉插管和主动脉根部或者经腔静脉冠状窦逆行插管)。施行单侧肺移植者,再将左、右供肺分离。3例肺移植受者中,1例行左单肺移植,其他2例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3例心脏移植者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施行原位心脏移植。结果1例左单肺移植受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双肺移植受者术后出现右肺上叶静脉栓塞,于术后第9天再次手术,切除右肺上叶,后痊愈出院;另1例双肺移植受者,术后出现支气管吻合口狭窄,并发肺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7个月死于重症感染。1例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出现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析治疗后痊愈出院,3例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恢复到0-I级。结论将同一供者的心、肺分别移植给不同受者,能充分利用供者器官,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肺移植术后早期监护与治疗经验,以提高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9例原位肺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21 ~ 67岁,平均(46.1 ±14.1)岁;生存6例.病因为肺纤维化4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3例,双侧支气管扩张(支扩)2例;行单纯左肺移植1例,右肺移植3例,双侧单肺序贯式肺移植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2 ~32天;监护室停留3~42天;术后住院3~60天;术后并发急性排斥反应2例.肺感染4例(3例使用体外膜氧合辅助治疗);死亡3例,死因为感染2例,循环衰竭1例.6例生存,生存率66.7%.结论 肺移植术后早期处理应重视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处理,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和利尿药物,通过药物和通气调整肺循环阻力,应用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降低机械通气和带管时间,控制术后肺感染的患病率,对于肺移植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单肺移植同期行心内缺损修补术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同期行心内缺损修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2004年10月22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单肺移植,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44min,供肺冷缺血时间6h。术后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术后3d内移植肺出现中等度移植反应性肺水肿,术后7d气管切开,术后12d撤离呼吸机;术后14d出现急性排斥1次,治疗后缓解。术后肺动脉压力由术前的110/60mmHg降到53/39mmHg。术后30d胸片及胸部CT显示右侧移植肺清晰;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示右侧移植肺血流占90%;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内径较术前缩小17%,室间隔缺损修补完整,无残余分流;术后活动耐力明显改善,62d出院。结论对终末期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实施同种异体单肺移植的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是可行的。良好的供肺切取和保护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