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桂枝汤与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三方均以桂枝汤组成为基础,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方中仅桂、芍用量的增减变化,而改变了其功用。桂枝汤中桂、芍等量(各9克),以辛温之桂枝为君,解肌发表,祛邪于外;用酸寒之白芍为臣,敛阴和营于内;更用生姜辛散止呕,助其桂枝辛温发散之力,同时佐以炙草、大枣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28条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 2 8条曰 :“服桂枝汤 ,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 ,翕翕发热 ,无汗 ,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关于本条方剂的药物组成 ,自《医宗金鉴》提出“去桂当是去芍药”后 ,引发“去桂”与“去芍”之争。本人细玩原文 ,参阅各家注解 ,萌生新意 ,认为本方既不该去桂 ,也不能去芍 ,应是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去桂”乃衍文。理由如下。从病机分析 ,本条“无汗”虽似麻黄汤证 ,但并无恶寒 ,骨节疼痛 ,脉浮紧等脉证 ;“翕翕发热”虽似桂枝汤证 ,但又无恶风 ,自汗 ,脉浮缓等脉证 ;故本证根本不是太阳伤寒、中风表证。从条…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说:"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个古方,历来注伤寒论的,到目前为止,约有三说:一说不去桂,如成无己云:"桂枝汤以解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因此丹波元简说:"成注不及去桂之义,但云桂枝汤以解外,则成注所本,无去桂二字乎?若不去桂,而用此方于此证,或有效验.王肯堂以降,多谓是水饮所致,然无的据,金签则依桂枝去芍药之例,谓去芍药之误,其说亦难从."一说是去桂,如喻嘉言说:"去桂枝者,以误不可复用也.然桂枝虽不可用,其主下诸属,皆所必需,倘并不用芍药以收阴,甘草姜枣以益虚而和脾胃,其何以定误汗误下之变耶?"一说去桂是去芍药之误,如金签云:"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有苓桂术甘汤,而没有苓芍术甘汤,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我认为,如果没有苓芍术甘汤与苓桂术甘汤对应,在治疗水证时则只有通阳之法,而无和阴之法.就象只有真武汤的扶阳利水而无猪苓汤的育阴利水一样,是失之有偏的.桂枝汤中的桂枝和芍药,有“滋阴和阳”之功,在临床上具二分法之义.因此,仲景在桂枝汤加减法中,既有桂枝汤去芍药,又有桂枝汤去桂枝;既有桂枝汤加桂枝,又有桂枝汤加芍药.这种桂芍相互对用规律,符合疾病变化的客观要求.从这一规律出发,仅有苓桂术甘汤,而无苓芍术甘汤,违背了仲景阴阳兼顾的治疗特色.因此,我耿耿于怀,刻意求索,以冀有新的发现.某日,余在分析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时,发现其药物顺序是:芍药三两甘  相似文献   

5.
仲景方与药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化裁的方剂就有 30多则 ,其中方剂组成药味相同 ,份量有别的有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3方。仲景设桂枝汤原为治疗太阳中风表虚之证 ;设桂枝加桂汤原为治疗汗多伤阳 ,心肾阳虚、阴寒上逆的肾气奔豚病 ;设桂枝加芍药汤原为治疗太阳病误下所致的腹满时痛。仲景所设上 3方中均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5味。区别只有药量的变化。桂枝汤方中 ,桂芍等量相配 ,乃取桂枝辛温达表 ,以兴卫阳 ,取白芍入肝 ,滋阴养血 ,敛阴和营 ,与桂枝相配 ,一面可奏调营和卫 ,一…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组成。本方能解肌驱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功能,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启正汗而止邪汗的作用。方中桂枝解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二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配以生姜、大枣、甘草助其调和营卫之功,桂芍等量合用,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张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但无论将它用于哪证候范围,都有汗出,恶风的表现,汗出,恶风就是使用桂枝汤的主症,反映了营卫不和的病机。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汗证疗效较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桂枝汤拆方前后芍药苷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Diamonsil RP-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桂枝汤拆方前后芍药苷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去大枣组>去生姜组>全方组>去桂枝组>去甘草组,去甘草组、去桂枝组与全方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去生姜组和去大枣组与全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草、桂枝均有助于白芍中芍药苷的溶出,生姜和大枣对白芍中芍药苷的溶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李富汉 《中医研究》1993,6(3):13-14
《伤寒沦》28条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对于本条方中桂芍两药,孰去孰留,历代医家多有争议。如柯琴等认为应去桂枝;吴谦等则力倡去芍;成无已等虽无明断,但从其论述中看,则寓有二者皆不宜去之意。笔者以为成氏之说为是,即本方既不能去桂,亦不宜去  相似文献   

9.
小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思菡 《光明中医》2006,21(6):9-10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历代伤寒注家有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本人认为该条文"去桂"应理解为去桂枝之量,即当"减桂"解,而真正要去的是芍药.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 炙甘草、生姜、大枣五药组成,是伤寒论第一方,主治太阳中风,但亦常用于内伤杂病.近几年来有关桂枝汤治疗杂病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为了扩大桂枝汤的临床治疗范围,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及临床应用体会,对其在临床各科的运用情况概述如下.一、内科杂病1、自汗 治疗自汗症,一般多用益气固表止汗剂,如玉屏风散、牡蛎散之类.而熊氏却用桂枝汤原方(其中桂枝15克、白芍30克),治一妇人因产后失血过多而致汗出淋漓,仅服药2剂,竞获全功.曲氏用桂枝汤加黄芪、牡蛎治疗长达四年之久的顽固性自汗.只服药7剂就汗止病愈.刘氏治一青年渔民,因汗后潜入海中遂汗出不止,曾用玉屏  相似文献   

11.
白芍不同炮制品组成的芍甘汤中白芍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兆旺  孙秀梅 《中成药》1990,12(12):17-19
比较了白芍不同炮制品组成的芍药甘草汤中白芍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种芍甘汤中均不含丹皮酚;芍药甙含量除酒炒白芍的芍甘汤外,皆明显高于生白芍煎液;方中用白芍生品或清炒品、麸炒品芍药甙含量高,3者间无显著差异,但麸炒白芍苯甲酸含量最低。故对脾胃虚弱患者似以麸炒白芍的芍甘汤更适宜。  相似文献   

12.
自汗是指不分起卧,不因劳力过度,自然汗出而言。临床应首先辨明外感时病与内伤杂病的不同性质。观朱丹溪《丹溪手镜》(以下简称《手镜》)对本症的治法,条分缕析,辨证详明。兹延为八法,探讨于下。一、解肌和卫法《手镜》治疗太阳中风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常以桂枝汤为主方。尝谓“桂枝汤解肌和卫也,治太阳中风自汗”(《手镜·伤寒方论》)。本方以桂枝解肌祛风,芍药敛阴和营,姜、枣佐桂、芍以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3.
《六十病方》是成都老官山汉墓医书的一部,所载内容反映了西汉早期的方剂学成就。就其所载"桂芍楮实汤"进行考辨与探析,认为其主治因"寒"邪所致,以"腹痛"为主症的疝病,其配伍以桂、芍为基本结构,全方具有温中寓补、正邪兼顾的组方特点。同时,基于"类方"具有主要组成药物或主要配伍关系相同、组方结构相似的特征,认为桂芍楮实汤与仲景桂枝汤类方存在源流关系。厘清这一源流关系,有助于考辨桂枝汤类方的形成,也可为进一步探讨桂枝汤类方方证特点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去芍药加葛根汤等类方应用病例介绍,分析总结桂枝汤类方的应用范围、禁忌证及临证要点,进一步挖掘张仲景在杂病治疗方面的精髓,以展示经方巨大的临床魅力。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阳虚之证,而有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似表证者,误服桂枝汤后的变证所设。乃一酸甘化阴缓急之剂。考芍药有赤、白两种,原方中芍药未分赤、白,根据药用不同,此方应指白芍药。李时珍在白芍一药的解释中引刘完素言云.  相似文献   

16.
有关芍药的功能,自陶宏景始分赤、自后,说法日见其繁。目前一般认为: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抑阳。而桂枝汤中的芍药,诸多注家多以其能“敛汗”作注。因此,自芍具有“收  相似文献   

17.
齐长银 《河南中医》2005,25(4):76-76
桂枝汤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二千年来,经历代医家应用,备受推崇,由此衍生了许多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为人类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历代医家谓“仲景桂枝汤乃群方之冠”。考桂枝汤,药仅五味: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配伍微妙。《医宗金鉴》云:“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营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桂芍相配,一温一寒,一表一里,一散一收,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则成寒温合剂,表里兼顾,散收结合,刚柔相济,阴阳并调。又以“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温,佐芍药以和中。藉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  相似文献   

18.
便秘病位多居中州脾胃,太阴、阳明只因脾胃阴阳盛衰而异,虚者补不足,盛者损有余,虚中夹实者多因中州运化无力,津液不足、水饮、积滞而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肠腑失于濡润,糟粕难以排出。桂枝汤治疗便秘,一是表邪得解,里气自合,“不大便”自然而解;二是太阳阳明合病,伴“汗出多”“脉浮虚”者须顾及“阳浮而阴弱”的病机特点,以桂枝汤;三是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解肌和营卫,顾护津液,防止伤津传变;四是从药证分析,桂枝汤方药具有通便、培中化饮之效。痰饮盛者当以温药和之,去桂类方不在“去桂”,而在“去芍”,以去桂加术汤类方化饮通便。中州虚损者以桂枝加芍药类方,小建中州,营卫自和,津液乃生,虚中兼有食积或湿滞者以桂枝加大黄汤微微调和脾胃。津液亏虚者以桂枝加葛根汤生津液,升举阳明胃气,清气升则浊气降,津亏更甚者以瓜蒌桂枝汤生津润肠通便。  相似文献   

19.
<正> 经典巨著《伤寒论》一书,397个条文中涉及桂枝的有72条之多,113方中有41方用桂枝,在此我仅就该书有关桂枝的应用作如下讨论。一、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太阳中风,风邪袭来,营弱卫强,证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脉浮缓,仲景用桂枝伍以酸甘敛阴之芍药以调和营卫敛阴和阳,而奏解肌固表之效,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中气素虚气血两亏复感外邪,证见发热恶风,少腹拘急,四肢酸痛,仲景在桂枝汤原方中倍增芍药,  相似文献   

20.
发汗剂(续)     
2.桂枝汤来历:张仲景伤寒论方药品:桂枝芍药甘草生薑 大棗适应证:为发汗剂有镇痛作用,适用於感冒初期,发热有汗,恶风头痛,鼻鸣乾呕者。禁忌:血压过高曾经失血者,恶寒甚皮肤粟起而乾燥无汗,脈浮紧且数急者,见痰热现象者,皆忌用之。加减:1.本方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适用於感冒之项背强痛,转侧时有拘急者。2.本方加厚樸杏仁,名桂枝加厚樸杏仁汤,适用於桂枝汤证而胸闷咳嗽舌苔白腻者。3.本方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适用於误用发汗药,汗漏不止之症。4.本方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