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喉鹀听觉通路的研究——中脑外侧核背部的中枢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黄喉鹀一侧中脑外侧核背侧部微电泳导入HRP后.在同侧脑桥外侧丘系腹核,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对侧上橄榄核,延髓层状核及角状核等处见到逆标细胞,在同侧丘脑卵圆核及卵圆核腹内侧部脑桥外侧丘系腹核出现了标记终末,在对侧中脑外侧核背侧部有密布的标记细胞及终末.结果表明:中脑外侧核背侧部接受脑桥外侧丘系核复合体的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及上橄榄核、延髓层状核及NA的传入投射,MLd的纤维传出投射至丘脑的卵圆核及卵圆核腹内侧部,双侧中脑外侧核背侧部之间有往返联系.  相似文献   

2.
用电泳方法将 HRP 导入大白鼠中脑中央灰质背外侧部,可见下丘脑前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乳头体前背核、乳头体前腹核和乳头体外侧核等处有较多的标记神经元。将酶导入中脑中央灰质腹侧部,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外侧区、结节部外侧区、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和乳头体前背核等处有标记神经元。酶导入中脑被盖内侧部,可见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外侧区、腹内侧核、背内侧核、乳头体前背核,乳头体内侧核和外侧核有标记神经元。  相似文献   

3.
用HRP顺行追踪法研究黄喉鵐延髓层状核向脑桥及中脑的投射.将HRP微电泳入层状核,在同侧上橄榄核,对侧脑桥外侧丘系腹核及中脑背外侧核等处见到密集的顺行标记纤维或终末;在对侧层状核同时见到许多标记细胞和终末;在双侧巨细胞核出现了密布的逆行标记细胞.结果说明层状核投射至同侧上橄榄核,并终止于对侧的外侧丘系腹核及中脑背外侧核;双侧层状核之间有许多的往返联系.此外,层状核接受巨细胞核的传入投射.因此层状核可能是听觉上行通路中在脑干的第二级中继站.  相似文献   

4.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及离子透入法注射在大白鼠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区、外侧区、腹外侧区以及间脑与中脑交界处第Ⅲ脑室室周灰质部位。在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区注射后,标记细胞可在:室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后核、乳头体内侧核、暖昧带、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核和外侧核、上丘、下丘、中缝背核、第Ⅳ脑室室周灰质中出现。在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外侧区注射后,标记细胞则可在终纹床核、室旁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丘脑内侧核、后联合巨细胞间质核、暖味带、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核、黑质网带、中缝背核、第Ⅲ及第Ⅳ脑室室周灰质中出现。在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注射后,始终可有标记的核群是。视上核、室旁核、第Ⅲ脑室室周灰质、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核、黑质网带、中缝背核、蓝斑。在间脑与中脑交界处第Ⅲ脑室室周灰质注射后,有标记的核群是:终纹床核、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丘脑内侧核、暖昧带、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核、黑质网带、中缝背核和蓝斑。  相似文献   

5.
用HRP顺行追踪方法,研究黄喉鵐(emberiza elegans)的两对耳蜗核,即角状核和巨细胞核的传出投射.将HRP注入角状核,在双侧上橄榄核,对侧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外侧丘系腹核及中脑背外侧核的背侧1/4的区域见到顺行标记纤维或终末.将HRP注入巨细胞核,标记纤维或终末分布于双侧层状核;标记细胞分布于同侧上橄榄核.结果表明:角状核投射至双侧上橄榄核,对侧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外侧丘系腹核及中脑背外侧核的背侧部.巨细胞核投射至双侧层状核.此外,巨细胞核接受同侧上橄榄核的传人,它可能是一条听觉的反馈回路.  相似文献   

6.
向黄喉Wu一侧中脑外侧核背侧部微电泳导入HRP后,在同侧脑桥外侧丘系腹核,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对侧上橄榄核,延髓层状核及角状核等处见到逆标细胞,在同侧丘脑卵圆核腹内侧部脑桥外侧丘系腹核出现了标记终末,在对侧中脑外侧核背侧部有密布有标记细胞及终末。结果表明:中脑外侧背侧部接受桥外侧丘系核复合体的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及上橄榄核,延,延髓层状核及NA的传入投射,MLd的纤维传出投射至丘脑的卵圆核腹内侧部,双侧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HRP逆行性轴浆运输技术,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的传入纤维联系及其局部定位关系进行了观察。投射至丘脑中央外侧核尾侧区的主要核团包括:外侧膝状体腹核背侧带、丘脑网状核特别是它的背侧部、上丘深层,以同侧为主。板内核、丘脑下部外侧区和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的轴突终止在同侧丘脑中央外侧核吻侧区。丘脑中央外侧核全长的传入起自脑干网状结构和前庭神经核,呈双侧投射。前者以同侧为主,后者以对侧占优势。同侧未定带,顶盖前区、动眼神经核周围的细胞群、对侧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楔束核、薄束核以及小脑齿状核内也含有少量标记细胞。我们还观察到HRP注射中心区位于中央外侧核并扩散至丘脑腹前核者,同侧脚内核含大量HRP阳性细胞,而Gudden被盖腹侧核内充满密集的标记终末。这些结果表明,丘脑中央外侧核可能涉及多种感觉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轴突逆行运输HRP、EB、NY研究大鼠视前内侧区的传入性神经纤维联系。所用三种示踪剂结果基本一致。结果为:在外侧隔核、外侧嗅束核、杏仁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乳头体前腹核内观察到密集的标记细胞。在杏仁皮质核、杏仁中央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后核、弓状核、乳头体上核、丘脑腹核尾侧部、未定带、腹侧被盖区、脚间核、中缝正中核和背核内观察到较多标记细胞。在中脑中央灰质腹侧部、兰斑核、外侧臂旁核及海马腹下角内观察到少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9.
将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胺(Bb)分别注入同侧的伏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内见到双标和2种单标神经元。双标神经元占3种标记神经元总数的9%,PI单标神经元占58%,Bb单标神经元占33%。双标神经元多位于中脑中央灰质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和中缝背核内;PI单标神经元的分布同双标神经元;Bb单标神经元除位于上述区域外,还可见于背外侧区和背侧区。位于注射区同侧的标记神经元多于对侧,标记神经元以中型梭形和三角形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5只,分为3组。第1组5只,将3%荧光金水溶液注入一侧不同平面下丘脑外侧区,检查终纹床核群内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第2组3只,免疫酶和免疫荧光法检查终纹床核群卵圆核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神经降压素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第3组7只,选卵圆核内有逆行标记的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反应。结果发现,只有当示踪剂注入后部下丘脑外侧区时,卵圆核区域才出现较多的逆行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法显示的两种肽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免疫酶法相似;卵圆核内的逆行标记细胞,有的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免疫阳性,也有的是神经降压素免疫阳性。本实验发现终纹床核群卵圆核内有上述两种肽能神经元投射到后部下丘脑外侧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应用荧光逆行标记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相结合技术,研究了大白鼠伏隔核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的脑干起源。向一侧伏隔核注入荧光示踪剂二盐酸4′,6-双脒基-2-苯吲哚(DAPI)或樱草黄(Pr)。处死前6~8小时肌注二异丙基氟磷酸(DFP)。用含10%福尔马林的磷缓液灌流,连续冠状冰冻切片,Karnovsky-Roots法孵育,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同一切片。结果发现,下列核(区)内可见到胞体既受DAPI或Pr逆行标记,同时又呈AChE阳性反应的细胞(简称荧酶双阳性细胞):中脑被盖腹侧区、黑质、中脑尾侧中缝核、脚桥被盖核;脑桥中缝背核、中央上核、被盖网状核、蓝斑;延髓孤束核区、中缝苍白核、延髓网状结构包括旁正中网状核、中央网状核腹侧亚核和外侧网状核。  相似文献   

12.
大白鼠扣带回的纤维联系——来自丘脑和中脑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RP方法研究鼠丘脑和中脑至扣带回的投射。结果为:在扣带回前部的注射例中,标记细胞主要见于丘脑核群中的前内核(AM)、背内核(MD)和背外侧核(LD)以及中脑核群中的黑质致密部(A_9)、被盖腹侧区(A_(10))及缝际背核和上中央核。在扣带回后部的注射例中,在丘脑背外侧核、背内核以及丘脑前核群中都可见到数量众多的酶标记细胞。注射一侧扣带回,所有标记细胞都出现于同侧(注射侧),说明投射是不交叉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从三个不同入路对大白鼠的杏仁内侧核和杏仁中央核作传入性联系研究。观察表明:终纹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和中脑黑质密带主要投射到杏仁内侧核。而前梨状区、杏仁周围区、嗅区皮质、尾壳核及苍白球、隔外侧核、伏隔核、下丘脑外侧区、丘脑室周核、带旁核、束旁核、中央中核、内侧膝状体、脑干黑质网带、中缝背核、臂旁核和蓝斑主要投射到杏仁中央核。延髓孤束核内始终未见到标记。上述部位的标记,在下丘脑腹内侧核、臂旁核和蓝斑核其标记为双侧性。其余均为同侧性。  相似文献   

14.
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缝背核在针剌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用HRP法,对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HRP注入中缝背核吻侧部后,在前脑双侧先导回皮质和梨状前区皮质V层出现较多被标记的锥体细胞;缰外侧核出现较密集且形态不一的标记细胞;下丘脑各区(视前区、外侧区、内侧区和后区)也出现散在的标记细胞。 HRP注入中缝背核尾侧部后,除前脑出现标记细胞的部位与HRP注入吻侧部者相同外,在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中央上核,中缝线形核和中缝大核)、臂旁内、外侧核及脑干网状结构等处,也观察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前脑皮质、缰外侧核、下丘脑各区均有纤维直接投射到中缝背核。中缝背核也接受来自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等核团的纤维投射;中缝背核吻侧部和尾侧部的传入投射,存在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即中缝背核吻侧部只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其尾侧部既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也接受来自脑干的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HRP和荧光素标记法对大白鼠外侧隔核的传入性神经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外侧隔核的传入神经纤维来源于端脑海马的CA_(1-4)区、杏仁皮质核、内嗅区皮质、斜角带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丘脑的室周核和带旁核;底丘脑的Forel's H_2区和未定带;下丘脑的前核、外侧核、后核以及乳头体上核;中脑的腹侧被盖区。  相似文献   

16.
用电泳法将HRP导入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标记神经元可见于:端脑的外侧隔核、Broca斜带核、杏仁核群和下脚;下丘脑的视前内侧核和外侧核、室旁核、视上核、环状核、乳头体内侧和外侧核及乳头体后核、丘脑的连合核、室旁核、室周灰质、背内侧核及束旁核;中脑中央灰质、中缝核、外侧臂旁核、兰斑及孤束核。  相似文献   

17.
大白鼠中缝背核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Nauta法和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大鼠中缝背核的传出和传入联系。传出纤维可分为上行和下行两部分。上行纤维分为三组.1.背侧组:经中央管周围灰持上行,沿途止于中央灰质和第Ⅲ脑室室旁灰质。2.中间组:行于被盖部中缝和两侧网状结构内并终止于网状结构核团。3.腹侧组:行于被盖腹侧区和内侧前脑束以及暖昧带。分别终止于中脑网状结构、脚间核、黑质和被盖腹侧区。经内侧前脑束上行可达丘脑腹侧核、丘脑后核、束旁核、脚内核、下丘脑外侧核,隔内侧核和视前外侧核等。下行传出纤维经中缝两侧下行,沿途终止于中缝桥核、脑桥被盖网状结构,中缝大核、延髓巨细胞核、旁正中网状核,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和橄榄内侧副核,三叉神经感觉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下行纤维可继续下降行于脊髓背外侧索、腹侧索前正中裂两侧,终止于前角,侧角,后角Rexed Ⅰ~Ⅴ层,以及中央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的传入投射来自:1.第Ⅲ脑室室周灰质和室旁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第Ⅳ脑室室周灰质。2.视前内侧核。3.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背侧核、视上核。4.黑质(包括密带和网带)以内侧份为主。5.蓝斑复合体。6.中脑网状结构。7.中缝中央上核、线形核、桥核和中缝大核。8.延髓网状结构外侧核的背内侧份。  相似文献   

18.
用HRP、荧光金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大鼠终纹床核向结合臂旁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投射至结合臂旁核的终纹床核神经元几乎全部位于终纹床核前部,后部罕见。在终纹床核前部中投射神经元位于前背区、前外侧区及前腹侧区,其中以前外侧区中的细胞数目最多。标记细胞主要出现于BST的卵圆核及其腹侧邻近区、菱形核、大细胞核和纹旁核等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顺行性轴浆运输技术,对猫上丘传出投射进行了研究。HRP注射至吻端上丘后,许多标记终末见于同侧外侧膝状体腹核的腹内侧区、未定带腹侧部、丘脑后外侧核内侧份、束旁核和中央正中核。丘脑的背内侧核和网状核内标记终末较少。同侧二叠体旁核尾侧区、桥核背外侧区以及对侧内侧副橄榄核背内侧区有最密集的标记终末。HRP注射至尾端上丘后,仅同侧桥核背外侧区有大量标记终末,二叠体旁核内标记终末较吻端上丘注射者大为减少,上述丘脑各核及内侧副橄榄核内均未观察到标记终末。这些结果表明,上丘至丘脑和脑干一些核团的传出投射,具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已探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网状结构(LRF)投射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用WGA—HRP顺行标记法追踪了Vodm和其邻接的LRF传出投射的终止部位,以期探索Vme—丘脑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所在。结果发现Vodm及邻接的LRF除投射到一些脑神经运动核、臂旁核、下橄榄主核腹肢内端外,还发现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存在且向腹侧伸延的一个带状区内有浓密的标记终末终止。此标记终末带区在上橄榄核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以及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背内侧部等处增大,而上橄榄核背侧及三叉运动核腹侧的终末区以往并无人注意到在此有与之相应的核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