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琳  郝燕生 《华西医学》2010,25(7):1282-1283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接受后囊切开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高度近视患者后发性白内障的安全手术方法。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29例42眼行手术后囊切开,平均眼轴长度27.43mm,术中记录手术情况,术后检查测量患者视力及眼部情况。结果 3个月内所有患者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提高,视力提高2行者90.48%,其中矫正视力〉0.5者为80.95%,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手术后囊切开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王宁  夏小平 《新医学》2008,39(3):167-16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152例60~76.岁的白内障患者共158只患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惠眼晶状体厚度、晶状体核硬度、核厚度、核直径及患者性别、年龄、居住楼层、吸烟、嗜酒、病程、白内障家族史与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与结论:158只患眼中,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56眼,发生率为3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与晶状体核硬度呈负相关(r=-0.29,P<0.05),与晶状体厚度、晶状体核厚度、核直径及患者性剐、年龄、病程、白内障家族史、居住楼层、吸烟、嗜酒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鉴于晶状体核硬度随年龄增长而硬化,为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下,60岁以后甚至65岁以后进行白内障手术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房水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A,PDGF-A) 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 水平的变化与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310 例(310 眼) 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依据患者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 程度分为未混浊组( 对照组186 例), 轻度混浊组(mild turbidity,MT,101 例) 和重度混浊组(severe turbidity,ST,23 例)。通过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检测眼部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GF-A 和OPN 水平。比较分析房水中PDGF-A 和OPN 水平的变化与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结果 在对照组,MT 组和ST 组中, 房水OPN(ng/ml),PDGF-A(ng/L) 水平及OSI 分别为509.13±69.26, 727.53±97.18 和997.39±123.06;43.12±11.37, 72.39±15.90 和113.67±23.45;0.62±0.21,1.57±0.42 和6.29±1.51。与对照组比较,MT 组和ST 组的PDGF-A,OPN 水平及OSI 均显著增高, 且ST 组的PDGFA,OPN 水平及OSI 增高更显著(F=97.32 ~ 189.10, 均P=0.000)。在MT 及ST 组中, 房水PDGF-A 和OPN 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851,P<0.01),在MT 及ST 组中,房水PDGF-A 和OPN 水平分别与OSI 有正相关性(rPDGF-A=0.813, 0.837,rOPN=0.803, 0.829, 均P<0.01)。结论 PDGF-A 和OPN 与白内障术后的PCO 有关, 检测房水PDGF-A 和OPN 水平有助于预测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晶状体外伤后、人工晶体术后并发后囊混浊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视力恢复,发病率为7.7%~4.1%。治疗方法以前采用手术切开混浊区而提高视力。我科自1993年10月~1996年12月对56例60只眼患有后发性白内障的门...  相似文献   

5.
Nd :YAG激光用于后囊膜混浊切开已有20余年 ,是目前治疗后发障最有效的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的后发障眼部情况常较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后发障复杂。作者自1999年6月~2001年6月用Nd:YAG激光治疗的这类后发障共22例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5例 ,女7例。年龄10~55岁。均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其中3例为2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合并人工晶体前膜、瞳孔移位、人工晶体位置不正、角膜疤痕一项或以上者16例。所有病例均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个月以上行激光治疗。1.2方法所用激光机为美国科以人公司的EPIC型Nd:YAG激光…  相似文献   

6.
本院自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采用科以人EPIC型 Nd:YAG激光机治疗56例(58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并发后发性白内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门诊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后发性白内障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e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影响视功能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与手术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关。研究发现PCO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PCO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所致白内障已引起眼科医生的重视,但由于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致使激素性白内障的患者不断增加。我们近年来诊治因全身或局部应用激素所致白内障1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经询问病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确诊为激素性白内障。16例中有13例为院外诊治。男11例,女5例。年龄14~42岁,其中14~30岁10例,30~42  相似文献   

11.
12.
人工晶状体前膜是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视力恢复。我院近几年共发生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56例,采用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于松 《浙江临床医学》2003,5(4):301-301
在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 ,发生后囊破裂致玻璃体脱出是常见并发症 ,作者对我院1997~2002年开展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 +IOL)332眼 ,术中发生后囊破裂19眼 ,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2眼中男178眼 ,女154眼。年龄20~87岁 ,平均64岁。术中发生后囊破裂19眼 (其中玻璃体脱出14眼 ) ,男11眼 ,女8眼。发生在抽吸皮质时11眼 ,娩出核时4眼 ,植入人工晶体时3眼 ,截囊时1眼。1.2手术方法常规ECCE术 ,角巩缘大切口 ,手法娩核及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Nd:YAG激光不散瞳与散瞳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CO)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100只眼)PCO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散瞳后接受Nd:YAG激光治疗)和试验组(50例,不散瞳直接进行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激光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所用能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O患者在不散瞳的基础上接受Nd:YAG激光治疗,利于改善眼压、视力及血清学指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420例(600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截囊成功率100%,增视率99.7%,术后视力≥0.3者567眼,占94.5%,主要并发症为术后眼压暂时性升高,有15眼占2.5%。结论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疗效确切肯定,安全性极高,优于传统手术刀切开后囊膜。术中术眼固视良好,准确聚焦与击射,低能量、射击次数少,是手术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人工晶体植入 (implantationofartificiallens,IOL)术后中远期影响视力下降的眼部病变。方法 :对11例 19眼IOL术后 2~ 10年患者给予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等的检查。结果 :11例 19眼IOL术后 2~ 10年视力在 0 .5~ 1.0者 7例 10眼 ,占 5 2 .6 % ;0 .5~ 0 .0 4者 8例 9眼 ,占 4 7.4 %。 11例 9眼出现不同程度后发性白内障 (aftercataract) ,5例 7眼出现老年性黄斑变性 (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 ,SMD) ,1例 1眼患葡萄膜炎 (ureitis)及其并发症。结论 :IOL术后时间越短者视力愈好。影响本组患者视力于中远期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后发性白内障 ,其次是SMD、Ureitis。  相似文献   

18.
<正>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包括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后囊膜混浊。成人术后发生率30%~50%,儿童则为100%[1]。其原因[2]主要由残留在赤道部囊膜下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并向中央移行生长,最终形成致密的胶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混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福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91-1092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原因及预防办法。方法:对72例(90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随访观察2年。结果:本组72例(90眼)术后发生后囊混浊24眼,总发生率为26.67%。单纯囊外摘除术18眼发生后囊混浊8眼,占44.44%;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72眼发生后囊混浊16眼,占22.22%,明显低于前组(P〈0.05)。术后随访半年、1年和2年出现后囊混浊分别为10眼(11.11%)、20眼(22.22%)和24眼(26.67%)。发生后囊混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24岁;无后囊混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46岁,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后囊混浊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白内障类型及随访时间等有关,但其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晶体上皮细胞的残留与增殖。为预防后囊混浊的发生,术中应尽可能彻底清除晶状体皮质,改进手术方式,并进一步开展有关术后抑制增殖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障碍手术复明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对61例白内障术后思者的手术类型、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记录分析,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例白内障术后患者(93只眼)低视力以下的发病率为36.56%(34只眼),术后发生角膜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品状体后囊膜混浊、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者为26只眼(27.96%)。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的低视力发病率最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最高。结论:选择适当白内障手术类型对降低白内障手术的低视力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