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实验诊断表明,60~90%的输血后肝炎既非甲型肝炎又非乙型肝炎,曾归之为病原未明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仅美国每年就有20~30万人罹患该病,50%会发展为慢性。该病现定名为丙型肝炎,病原  相似文献   

2.
人类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感染已可用各种血清学和酶的标志检查加以确定,目前有60~90%输血后的肝炎病人在血清学上均未发现与上述二种肝炎有关的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显然亦与这些病例无关。人们推测可能存在另一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本文研究了一些患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以探查是否存在一种可传染给猩猩的传播因子。资料和方法 4例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PTH)患者和1例曾触发二起PTH献血员的血浆或血清由静脉接种于5头黑猩猩,接种量自3~75毫升不等。输血后肝炎的诊断依据是输血后2~26周中,ALT(丙氨酸转氨酶)上升至正常限值之2 1/2倍(112Iu/升),第二次复查(间隔至少1周)超过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加利福尼亚大学对1972~1978年间发生的69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进行5~11年随防的结果。输血后2周~6个月内,有2次或2次以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又无法用其它原因解释者为输血后肝炎。如果抗 HAV-IgM、HBsAg和抗 HBc 均阴性则为输血后 NANB 肝炎。若在6个月内 ALT 恢复正常者为急性肝炎,以后不再随访。如果6个月后 ALT 仍不能恢复正常则为输血后慢性 NANB 肝炎,作为继续随访对象。本组21例作了经皮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其中4例发现肝硬化的组织学证据。慢性肝炎患者如果连续3次或3次以上ALT 值正常,且每次间隔1个月以上,可认为 ALT  相似文献   

4.
对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往往进展为慢性肝病,但对这种慢性肝病的长期后果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明。本文报道21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发病后随访5年的结果。所有病例均作过外科心脏直视术,术前都无肝功能异常的生化依据。手术期间输过8~23单位全血或血浆,嗣后2~13周转氨酶水平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急性期HB_sAg测定(放射免疫法)均阴性,并排除中毒性肝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21例分为二组:(1)A组:15例抗-HAV均阴性;抗-HB_s和抗-HB_c阴性13例,另2例入院时抗-HB_s和抗-HB_c已阳性。所有病例在急性期作肝活检,并以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1972~1980年间90例符合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指肝炎时血清抗HAV-IgM、抗HBc-IgM和HBsAg阴性)病例进行了随访。90例中7例失访;3例仅电话随访,确认无发生肝衰竭的证据;80例获得满意随访。 90例病人中31例为急性输血后肝炎,55例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者收集了188例暴发型肝炎伴脑病病例,其中:甲型肝炎3例(2%);甲型肝炎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2%);乙型肝炎106例(56%);非甲非乙型肝炎64例(34%)和药物中毒性肝病12例(6%)。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4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有肝炎接触史;15例乙型肝炎患者和4例非甲非乙型患者有输血史。45%的乙型肝炎患者和77%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没有已知的传染来源(P<0.001)。乙型肝炎病例中,男性占43%,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例,男性仅占28%(P=0.071)。乙型肝炎病例的年龄分布:15岁以下为0%;15~44岁为84%,45岁以上为16%。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例在上述年龄组的分布分别为10%,61%和29%,与乙型肝炎病例有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供血者常规检测 HBsAg 后,引起的输血后肝炎大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皮肤灼伤患者也经常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作者对21例皮肤灼伤患者进行9周以上的随访,作为病毒性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由于灼伤患者常常呈现 SGPT 和 SGOT 升高,故规定SGPT>100 IU 才考虑为肝炎。本组21例中有13例(61.9%)于灼伤第1周SGPT>40IU。结果 21例中10例(47.6%)SGPT 值>100IU,范围131~550IU,且 SGPT 值始终大于 SGOT 值。肝炎和灼伤面积大小及输血致无关。在3例超过9周  相似文献   

8.
自从系统地应用敏感的特异性血清学试验诊断甲型及乙型肝炎以来,发现一些具有传染病特点,但缺乏病毒血清学证据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称之为非甲非乙肝炎(NANB)。由于在药瘾者及血友病患者中出现两次以上急性肝炎发作;潜伏期介于甲型与乙型肝炎之间;大多数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HBsAg(-),用敏感的方法筛选供血者HBsAg,只能有限地减少受血者肝炎的频率;受血者抗-HBs( ),不能保护其不发生输血后肝炎;取消了以卖血为生的供血者,不仅减少了输血后乙型肝炎的频率,而且也减少了非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认为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不似乙型肝炎(HB)那样常在家庭成员中、患急性病的夫妻间或男性同性恋者中互相传播。还普遍认为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V)携带者的流行非常高,例如在美国 NANBV 携带者为 HBV 携带者15~70倍。输血后 NANB 肝炎中达13%是接受了志愿献血者1个单位的血液,达54%是接受卖血者的血液。作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互相矛盾,假如家庭内传播是罕见的,如何会有很多病毒携带者得病呢?这些人肯定并非都接受过输血。显然,合乎逻辑的解释是NANB 肝炎常常通过家庭和其他不明显的非胃肠道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75年建立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之后,人们发现多数输血后肝炎并不是这些病原体或其它如巨细胞病毒与EB病毒所致,故将这类肝炎称为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其病原体不明,经过10余年的研究,直至1989年美国Cliron公司的研究者们才将这种肝炎的病原体,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成功,并建立了检测这种病原体的技术,证实这种新发现的病原体是输血后与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将这种病原体称为丙型肝炎病毒(Heptitias C Vi-rus,HCV),所引起的肝炎称为丙型肝炎(He-  相似文献   

11.
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 病毒(EBV)等皆可引起急性肝炎。现乙型肝炎抗原及抗体的检测已趋普及,但甲型肝炎和其他病毒性肝炎的检测则尚未用于临床。本文拟在血清学诊断基础上,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的预防,近来已有两个显著的进展。第一是对所有供血者进行 HBsAg 常规筛选,因而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已降低5~10倍,目前输血者约0.4%发生此病。HBsAg 的筛选没有使输血后肝炎消失,主要由非甲非乙型肝炎所致。第二是已制成了对 HBsAg 高滴度抗体的特异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实验和临床已征实在某些情况下 HBIG 对预防乙型肝炎有效。在对一次因意外的针刺接触 HBsAg 阳性血的对照研究中,于暴露后尽可能快地给予 HBIG 5ml,1月后再给药1次,对预防乙型肝炎似乎有效率至少70%。对于长期或慢性接触 HBsAg 者,则用 HBIG 预防肝炎似乎勉强有效或无效。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和工作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33例多次肝炎发作的药瘾者(最常见的滥用药物是静注苯丙胺),评价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因学作用。本组71次肝炎发作中,18次(25%)属非甲、非乙型。其中,首次黄疸发作时占13次(72%);而大多数“毒性”发作,则是发生于以前或伴随病毒发作而引起肝脏损害之后。而且,本组5例非甲、非乙型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日本非甲非乙暴发型肝炎中丙肝病毒的作用,我们在7名乙型暴发型肝炎患者(乙型组)、13名非甲非乙但有丙肝病毒感染证据的暴发型肝炎患者(丙型组)和10名无丙肝病毒感染证据的患者(非甲非乙组)中,比较了10种主要临床特征。从出现第一  相似文献   

15.
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传染源包括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尤以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更为重要。传播途径经皮肤传播主要为输血、血制品及注射。在美国输血后肝炎中85~95%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在血制品中,以Ⅷ和Ⅸ凝血因子浓缩制品引起的传播最常见,西方国家注射毒品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也很重要。在注射毒品者发生的急性肝炎中,约25~50%属于非甲非乙型肝炎。此外,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外科手术等也可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肠道外传播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最主要的病原体。目前多方面的证据提示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和酒精外,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可能是肝细胞癌(HCC)的重要致病因素,为研究 HCV 和 HCC 间的关系,作者对HCC132例和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病13例作血清检测抗-HCV。  相似文献   

17.
尚守礼 《山东医药》1993,33(7):40-41
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学术会议将非甲非乙型肝炎分为两型,即经肠道传播的为戊型肝炎,经肠道外传播的为丙型肝炎。日本报告输血后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者占75%,急性散发性肝炎中丙型肝炎占35%。美国报告丙型肝炎占输血后肝炎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TV)在郑州地区甲型、乙型、丙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寻找非甲-非戊型肝炎的病因。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对不同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TTV DNA在11例甲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例(9.1%);在56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3例(23.2%);在14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例(7.1%);在40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8例(45%)。结论:TTV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肝炎人群,可能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9.
7113501 太原地区急性散发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王俊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6,20(2).-92~94 随机选224例肝炎病人,根据血清抗-HAV-IgM、抗-HBcIgM、HBsAg、抗-HBs、抗-HBg、抗-EBV IgM(EB病毒IgM抗体)、抗-CMVIgM(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结果:属甲型肝炎119例(占53.19%),乙型68例、非甲非乙型28例,甲型+乙型,EBV型、CMV型各3例。非甲非乙型,乙型肝炎平均年龄26.6、30.8岁,而甲型为15.5岁,与前二型比较P<0.001,甲型及非甲非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重肝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做了大量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存活率有所提高.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重症肝炎病原的研究目前已知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三种肝炎病毒均可在少数病例中引起重症肝炎.此外慢性乙型肝炎合并δ因子感染者易成重症肝炎.在国内以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者最为常见.据中国医大董祥家教授报告,50例重症肝炎中,甲型2例,乙型38例,非甲非乙型10例.在国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者最为多见,据欧美的一篇报告,在165例发生暴发性肝衰竭的重肝中,非甲非乙型73例,乙型肝炎病毒57例,甲型33例.因此,重症肝炎病原学,国内与国外有所差异.二、关于重症肝炎肝坏死原因的研究有关本病的发病机理未明.目前多从病毒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