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中西医诊断心肌炎的异同“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是中医理论和治疗用药方法中十分重要的原则。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西医理论对本病认识是: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低下,各种病毒侵入机体内,体内的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及时清除病毒,导致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由于病毒的强弱和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不同,病理损伤的范围,程度也相应不同,引起临床上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乏力、心前区疼痛,以及相对应心电图不同程度的心肌供血不足和心律失常。传统的中医理论中没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名称,而是根据患者的病证,归属于“胸痹、心…  相似文献   

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魁 《医学综述》2008,14(11):1663-1665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引起心肌本身的病变,包括病毒感染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这些变化损害心脏功能和结构,而危及生命。且近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症状隐匿突然,加重了其危害性。本文就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的炎症病变。早期往往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后期(感染2wk后)主要是变态反应造成心肌损害。患者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从胎儿、新生儿、一直到儿童和青少年。经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激活干扰素系统、改善内皮细胞生长及正性肌力等作用,并能减轻感染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经细胞膜的心肌细胞钙内流,改善病毒感染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及电活动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为首发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变。方法对432例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ELISA法及凝胶电泳法检测,作心电图和心肌酶5项检测。结果432例腹泻病人并发病毒性心肌炎32例。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大便病毒分离12例,3例正常,8例轮状病毒阳性。全部病例心肌酶检查CK-MB明显高于正常值。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2例,心肌损害ST-T改变10例,心肌损害并低血钾2例,心肌损害并心律紊乱(室早三—四联律)2例。胸片检查10例,均未见心脏扩大。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数由柯萨奇B组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脊椎灰质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等引起,但也可由轮状病毒引起。因此,对流行性腹泻的患儿应注意腹泻过程中或腹泻后有无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直接侵入心肌细胞或其毒素作用引起心肌损害的一种疾病.笔者采用生脉散化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7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近况何建成金智生中医系关键词综述中医药病毒性心肌炎中图分类号R259.542.12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肿胀、变性乃至坏死,并且可伴有心律失常等的改变。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表明,本病的发病率近年...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心血管常见病之一,各种感染均有可能导致心肌炎,但柯萨奇病毒B3 (CVB3 )感染最为常见.最近几年来,有诸多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以发病早期心肌细胞凋亡最明显[1] .在一项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中,更是证明了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炎中的作用[2] .绝大多数心肌炎预后良好,约25%~30%的心肌炎患者可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3] ,而心肌细胞凋亡也是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性心肌病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另有研究发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较高的心肌凋亡率与致死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4] .本文对近几年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复杂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真菌所引起的心肌炎症。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和腺病毒所引起的心肌炎约占临床病例的20%-50%。因此,本文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病毒性心肌炎造成的心脏损伤主要有三种发病机制:(1)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直接导致的心肌损伤;(2)免疫反应;(3)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心肌病变。现已知有20多种病毒能导致心肌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在疾病早期由病毒及其毒素侵犯心肌细胞产生病理变化,病毒感染后发生变态反应,晚期自身免疫反应可能起主要作用。我们查测了 T 淋巴细胞总数及其活力和 PHA 皮内试验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这阶段中,链球菌所引起的风湿性心肌炎因广泛应用抗菌素之后有了明显的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就不断增加。病毒可以直接侵入心肌细胞,损害心肌代谢,影响心肌的血供;也有可能在局部产生病毒毒素,以及累及中枢神经后继发心肌损害。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即过敏免疫现象,也被认为是心肌损害的主要因素,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25例程序控制型埋藏式起搏器(PIP)的临床应用。PIP对缓慢型、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综合征具有防治作用。本仪器节省电能并增加病人的活动能力。本文尚讨论程序控制的安排及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貂心与其易混品种鸡心中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差异,为貂心与易混品种鸡心的鉴定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经消化后的貂心和鸡心中的微量元素。[JP3]结果:貂心中含有8种微量元素,其中镁(Mg)含量(干重)最高,为685.31 mg/kg[JP];鸡心中含有9种微量元素,其中钾(K)含量(干重)最高,为11 829.7 mg/g。 各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线为0.4~12.1 μg/L,回收率为92.0%~111.9%,相对标准偏差为0.5%~3.8%,各种微量元素的标准曲线均为R≥0.9 999。结论:貂心与鸡心中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各种元素含量间的比例相差悬殊,可
利用ICP-AES法对二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比较和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和方法:在电导率不同的3种液态媒质中,采集39只豚鼠肉体心脏左右室壁外侧不同测试点的心电图,比较不同液态媒质中相同测试点的R波振幅,以查明液态媒质电导率对其电势分布的影响。结果电导率高的生理盐水中,心电电势的降落比在电导率低的5%葡萄糖液、蒸馏水中的电势降落都显著(P<0.01)。结论液态媒质的电导率与其电势成负相关,心电是以电场的方式分布于媒质中。  相似文献   

14.
林美萍  林明 《医学综述》2008,14(4):526-528
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后,因为心肌细胞增殖能力极低,坏死心肌有纤维组织替代,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使具有高度复制和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群体或基因到达病变的心肌,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出新的心肌和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和心功能。细胞移植合并基因治疗可能是此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尽管机制不详且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但仍然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付玲  胡节惠 《医学综述》2009,15(11):1653-1656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有很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因此早期诊断、正确评价心功能、判断预后,以便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小分子细胞内非酶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心室中,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释放到血浆中,血浆中升高程度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可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功能严重程度,在各种类型心脏疾病中均有应用,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及评价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兰 《医学综述》2009,15(20):3160-3163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属于祖国医学肺胀、胸痹、心悸等病范畴,其病机为心气虚引发心阳虚,进而血瘀痰阻所致。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念上认识该病,采用补偏救弊、扶正祛邪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降低了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继续发挥中医药优势、深化本病辨证论治的研究,对本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杨进 《重庆医学》2007,36(13):1308-1309
目的 探讨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处理.方法 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8例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病因、诱因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判断,并积极采用相应药物及直流电复律等治疗.结果 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高心病多见.急性肌缺血、电解质紊乱为最常见诱因.Q-T间期正常的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直流电复律效果良好,而Q-T间期延长的常需大剂量补钾、镁及异丙肾上腺素等治疗.结论 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提高警惕,针对不同病因、诱因、心律失常类型积极采用药物及直流电复律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的差值即: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通过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如果心肌复极不均匀性增加,心肌细胞膜电位差增加,易形成多发性折返,导致心肌的传导和自律性异常,促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的发生。因此QT离散度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在本文中也显示出在缺血性心脏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上测量、计算QT离散度最为简便、无创伤、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Liu P  Wang SJ  Pan XR  Wang KF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214-2217
目的探讨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PM)寿命的有关因素,为双腔PM的合理应用和设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1991年始,对使用双腔PM的71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从患者安装PM起,即对每例PM的感知电流、起搏电压和阻抗等有关起搏参数进行定期观察记录。到2005年观察终点,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以及PM每种起搏参数的不同数值分别进行分组,对可能影响双腔PM寿命的有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腔PM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11个月±19个月。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患者基础心率、电池容量、起搏电压、起搏频率、阻抗、阈值、脉宽和感知电流对PM的寿命均有影响(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感知电流[P=0.000,相对危险度(RR)=3.072,95%可信区间(CI)=2.130~4.429],起搏电压(P=0.040;RR=2.121,95%CI=1.126~3.998),阻抗(P=0.049,RR=1.786,95%CI=1.007~3.169)为重要的PM寿命预测指标。结论感知电流、起搏电压和阻抗是影响双腔PM寿命的重要因素,患者基础心率、电池容量、阈值、起搏频率和脉宽对双腔PM的使用寿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EffectofAstragalusMembranaceusonCa ̄(2+)InfluxandCVB3RNAReplicationinCulturedNeonatalRatHeartCellsInfectedwithCVB3GUOQi(郭棋);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