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规律。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PE-CD34^ /FITC-AmnexinV/7AAD三色荧光法、多参数分析了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凋亡、坏死和存活的时效和量效变化特点。结果 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5Gy和8Gy照射后,和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是在照射后为期1周的连续性死亡,既有凋亡又有坏死,但是以凋亡为主;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10Gy和12Gy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则在受照后当天即大量坏死,在持续1周内全部死亡。结论 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照射后,造血干细胞在1周内发生了增殖期死亡而连续性空出所占据的龛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2.5~5.5Gy中子及5.5~12Gy 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见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后C5 7小鼠骨髓中CD34 细胞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 ;AnnexinV FITC试剂盒检测骨髓细胞的凋亡 ;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①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随照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 ,在 5 5Gy照射后 14d内小鼠CD34 细胞的减少表现为持续性 ;②小鼠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率最高 ,以 5 5Gy照射组最为明显 ;③ 5 5Gy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紊乱。 结论 γ射线损伤骨髓中的干祖细胞 ,造成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减少 ,其途径之一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辐射小鼠骨髓CD34+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后C57小鼠骨髓中CD34^ 细胞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Annexin V-FITCy试剂盒检测骨髓细胞的凋亡;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①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随照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在5.5Gy照射后14d内小鼠CD34^ 细胞的减少表现为持续性;②小鼠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率最高,以5.5Gy照射组最为明显;③5.5Gy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紊乱。结论 γ射线损伤骨髓中的干祖细胞,造成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减少,其途径之一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分次照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的剂量与并发症。方法1999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3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了全身放射治疗的预处理。采用~(60)Co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率为(5.2±1.13)cGy/min,照射总剂量7~12Gy,1次/d,共2d。根据照射总量分为两组:高剂量组(≥10Gy)139例和低剂量组(<10Gy)173例。比较不同剂量组的毒、副作用、造血重建和植活率等。结果高剂量组除胃肠反应和口腔炎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外,其他早期毒、副作用、造血重建和植活率等均与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5cGy/min吸收剂量率,照射总剂量7~12Gy,1次/d,共2d,肺中位剂量控制在7.5Gy,是安全、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身照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γ射线和微波复合照射对造血系统的损伤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损伤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21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γ射线照射组(5.5Gy,简称射线组)、微波照射组(50mW/cm^2,简称微波组)及γ射线与微波复合照射组(5.5Gy+50mW/cm^2,简称复合组)。^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91.1cGy/min)全身一次性照射后立即进行微波全身辐照(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为50mW/cm^2)5min。分别于照射后6h及1、3、7、14、28、90、180天活杀取材,观察胸骨骨髓组织学变化,并采股静脉血行常规检测,同时对复合照射后6h及第1、3、7天的胸骨骨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无论γ射线还是复合照射均可导致骨髓组织经历典型的凋亡坏死、空虚、再生修复及恢复4个阶段的病理改变,但复合组的病变重于射线组,恢复也更为迟缓。外周血象检查发现小鼠经γ射线及复合照射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呈进行性下降,于照射后期逐渐恢复,但复合组比射线组下降更明显,恢复也更缓慢。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复合照射后骨髓造血细胞出现明显的变性、凋亡及坏死等改变,以照射后6h最明显。结论一定剂量的γ射线和一定强度的微波复合照射可严重损伤小鼠造血系统,表现为骨髓组织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和功能障碍,其损伤效应主要以γ射线为主,微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γ射线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治疗作用,为细胞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C57小鼠,经8.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于0.5、24h各皮下注射一次不同剂量rhG-CSF(2、1mg/kg和0.5mg/kg),观察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小鼠经6.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通过不同给药方案及不同剂量rhG-CSF早期干预,观察亚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外周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大剂量rhG-CSF早期干预明显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延长受照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照射后0.5h单次给予大剂量rhG-CSF(1mg/kg)为最佳给药方案。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可以明显改善6.0Gy照射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的恢复。结论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在于比较相似剂量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外周血有形成分的减少和近期恢复情况,因此选用的是既能引起血液有形成分较明显改变,又不引起动物死亡,而且尽可能减少骨髓外因素对血细胞数量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照射剂量。动物为成年雄性杂种狗,体重15~20kg,发育良好,外周血检查正常。动物经硫贲妥钠麻醉后,接受裂变中子或~(60)Coγ射线全身一次单侧照射。前者中线组织剂量为1.17Gy,后者为1.20Gy。中子平均能量约为1MeV,剂量率为0.2Gy/min;γ射线剂量率为0.3Gy/min。中子1.17Gy照射后,白细胞迅速减少,照后第7天降至最低,仅为照前的24.9%。第28天回升到73.1%。γ射线1.20Gy照射后9天内,白细胞变化不显著,以后逐渐减少,第17天降至最低,但仍为照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对7射线照射的剂量效应关系,探讨电离辐射抑制SMCs增殖的细胞生物学机理。方法 静止期SMCs分别给予γ射线2.5,5,10,20及30Gy一次性照射后继续培养4,24或72h。以^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术分析、微核实验和电镜观察γ射线对SMCs的DNA合成、增殖周期和损伤的影响。结果 在2.5Gy以上剂量γ射线一次性照射时,SMCs增殖明显抑制,细胞G0/G1期阻滞,均呈剂量依赖性。2.5Gy以下剂量γ射线照射后24h左右可见细胞凋亡增加,2.5Gy以上剂量7射线照射可使SMCs发生坏死。结论 电离辐射能抑制SMCs增殖,使细胞产生G0/G1期阻滞,并呈剂量依赖关系。SMCs死亡方式与受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X射线和γ射线两种预处理方式造成的损伤程度的差别,以及对造血、免疫重建的影响,确定适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照射方式.方法 对受鼠分别使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或60Coγ射线进行致死剂量(总剂量为7.0 Gy)全身照射后,给予相同数量供鼠骨髓细胞移植.观察受鼠移植后的生存时间、重要脏器(肝、小肠和肺)病理...  相似文献   

11.
放射生物学理论认为,在相同的照射剂量下,较高的剂量率比较低的剂量率对机体的损害更严重.不同剂量率照射动物机体的反应有所不同,不同的照射剂量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是否一样,目前少见报道.8Gyγ射线照射大鼠形成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模型[1],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与出血,出血在照后l周表现尤为明显[2],故本实验选取照后8d这一时间点,观察两个不同剂量率γ射线对大鼠出凝血功能的影响.血栓弹力图(TE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如心血管外科、肝脏外科、患者低凝或高凝状态的评估、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凝血因子治疗的监测等方面[3],TEG也是研究辐射损伤病例中凝血功能障碍程度,了解病情和预后有用而简便的指标[4].因此,本实验采用TEG分析不同剂量率γ射线照射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小鼠经 6、9、12、15及 2 0Gyγ射线照射 ,于照后 8个不同时间点活杀取材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 结果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发生高峰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有关 ,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 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病理形态变化有明显的分期 ,而在不同剂量组中细胞的死亡方式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对急性照射小鼠存活率及造血系统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两次实验的照射剂量分别为6.0Gy和8.0Gy,剂量率均为1.01Gy/min.每次实验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523)及33.3?100?300mg/kg西咪替丁组,每组10只.西咪替丁各剂量组于照射前6d灌胃给药,每天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阳性药组于照射前1d灌胃给药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检测8.0Gy照射后30d小鼠存活率,以及6.0Gy照射后30d小鼠外周血象?骨髓DNA含量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8.0Gy照射后,模型对照组小鼠于第21天全部死亡,西咪替丁低?中?高剂量组30d存活率分别为50%?20%和30%;6.0Gy照射后第30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降低(P<0.01),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5),骨髓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咪替丁高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P<0.01),西咪替丁各剂量组骨髓DNA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P<0.01,P<0.05)并趋于正常.结论 西咪替丁能提高急性照射小鼠30d存活率,且对其造血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型四物胶囊对60Coγ射线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影响,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后连续给药7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新型四物胶囊高、中、低剂量(20.0、10.0、5.0 g.kg-1)组分别在照前、照后第1、4、7、11、14、17、23天检测外周血象,同时在照后第7天进行CD34+细胞检测、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新型四物胶囊各剂量在造模后7 d提高CD34+细胞数,促进CFU-GM增殖,同时高剂量还促进CFU-E、BFU-E及CFU-Mix增殖;第7~14天显著升高白细胞与血小板数。结论新型四物胶囊可有效改善60Coγ射线对小鼠所致的造血损伤,提高骨髓造血功能,进而促进外周血各组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山东"10·21" 60Co 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至今,尚未见到采用免疫经技术研究骨髓辐射损伤后干细胞因子受体表达及其在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 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动物,采用光镜、电镜及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C-kit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全身照射LACA小鼠时,5.5Gy为其亚致死剂量,此剂量照射小鼠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数减少,骨髓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在照  相似文献   

17.
受致死剂量(2.5~33.5Gy)照射的378只死亡狗胸骨和肋骨病理观察表明,骨髓造血组织再生的上限阈剂量,约为4.5Gy(指未给予任何治疗措施的效应狗)。经输血等对症治疗后,约为10Gy(再生发生率仅4.3%);γ线,中子混合照射后,则分别为3.27Gy和6.6Gy。骨髓再生可分为四类,轻微再生、中等再生、明显再生和基本恢复。6Gy照射后,上述四种骨髓再生分别始见于17.5、19、36和150天。作者建议,骨髓移植的适宜剂量应能几乎完全抑制受体的骨髓造血和免疫组织功能而又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受体的全身辐射损伤效应,尤其肠道损伤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至今,尚未见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骨髓辐射损伤后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表达及其在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动物,采用光镜、电镜及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C-kit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全身照射LACA小鼠时,5.5Gy为其亚致死剂量,此剂量照射小鼠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骨髓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在照后1天内可使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5.5Gy照射后6小时,C-kit蛋白于造血细胞浆内明显增多,呈强阳性;照后10天,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恢复,C-kit蛋白于造血细胞膜表达明显增多,呈强阳性。结论C-kit表达与造血功能重建有关,在早期造血功能重建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rhSCF)或rhSC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 7 0Gyγ射线照射猴的治疗效果。方法  15只猕猴分成照射对照、rhSCF和rhSCF rhG CSF 3组。rhSCF 5 0 μg·kg- 1 ·d- 1 每天 1次 ,连续 8d皮下注射 ;单独注射rhSCF 3d后每天 1次皮下注射rhG CSF 10 μg·kg- 1 ·d- 1 ,给药 5d ;照射对照组同时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照射前 4h收集外周血干细胞 (PBSC) ,7 0Gyγ射线照射后 2~ 3h回输PBSC ,观察其造血恢复情况。结果 单纯rhSCF动员的PBSC可促进照射猴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的恢复 ,但不如rhSCF rhG CSF联合动员组。单用rhSCF动员组各系集落数与照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rhSCF rhG CSF组的照后 30d的CFU GM、CFU Mix和CFU MK数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照射对照组骨髓病理切片主要为脂肪细胞 ,而另两组骨髓腔内都可见到丰富的造血细胞 ,三系造血活跃。结论 rhSCF和rhSCF rhG CSF动员的PBSC可促进 7 0Gyγ射线照射猴的造血功能恢复 ,两因子联用组的效果优于单因子组。  相似文献   

20.
全身照射治疗(TBI)已应用于同化疗联合杀灭肿痛细胞和骨髓移植前用于杀灭骨髓干细胞和有免疫原性的细胞。对异体或自体骨髓移植所用的全身照射技术和剂量是相同。TBI主要适应证包括某些高危的急性白血病,某些慢性白血病(如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症)和某些实体肿瘤(如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从二十年代起人们就已开始应用TBI技术,最初使用的参考剂量为10Gy,低剂量率,在数小时内给予。事实上,在这种剂量水平照射下,不治疗的话,在数周内仅由于造血系统损害而导致患者死亡,骨髓移植可拮抗TBI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TBI和骨髓移植后,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器官是肺,即发生间质性肺炎。低剂量率照射10Gy的效力,在生物学上,估计可杀灭约10~4骨髓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