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多发性骨髓瘤49例,12检测例免疫球蛋白,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并进一步证实IgG·IgA型为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双克隆组合型。  相似文献   

2.
廖淑珍 《右江医学》2001,29(6):499-499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 )的患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5例MM患者和 5 2例正常人的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显示MM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1;M蛋白所属部分显著增高 ,非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明显降低 ,该组MM分泌型IgG44%、IgA2 0 %。结论 :免疫球蛋白测定用于MM辅助诊断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原发性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近年来,血清白蛋白电泳及免疫化学方法已成为确诊MM的重要手段。我们收集了38例MM患者的标本,通过免疫生化等多种检测,并结合骨髓浆细胞百分比及形态做出实验室诊断,来探讨轻链(κ,λ)定量对提高MM实验室诊断及诊断敏感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免疫学特性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和特种蛋白定量分析法对38例MM患者血清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分型结果显示,IgG型23例(60.5%);其中κ轻链型9例;λ轻链型14例,IgA型9例(23.7%);其中κ轻链型8例;λ轻链型伴游离λ轻链型1例,单纯轻链型3例(7.9%),均为λ轻链型;不分泌型3例(7.9%);IgG型M带多在γ区,IgA型M带均在β区;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表明同型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其含量多明显升高并常伴有其它组份的异常。结论:MM患者血清免疫学特性及发现型复杂多样,应选用多种实验诊断方法联合检测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检测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是否有差别.方法:采用德灵BNP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不同海拔地区患者血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除IgG在不同性别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其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高海拔与低海拔之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球蛋白除性别外,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刘青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50-52
目的:比较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结果: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Ig G分型中Ig G定量明显升高,Ig A及Ig M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分型中Ig A定量明显升高,Ig G及Ig M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链组Ig G及Ig M定量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后,其中45例为阳性,符合率为93.75%。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球蛋白定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价值较免疫球蛋白定量高。  相似文献   

8.
收集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loma,MM)患者24例,血清标本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同时与其蛋白定量、蛋白电泳结果相比较,发现免疫球蛋白的结果与前两者检测结果吻合率为417%,不完全支持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抗原抗体的活性、效价及最适浓度比是影响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因Ig存在不同种类、亚类,加之M蛋白是单克隆Ig,所用试剂对M蛋白的检测是否完全适用有待探讨;M蛋白往往无抗体活性,有自己独特抗原决定簇,也可能是造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Ig检测不高的原因结果提示:Ig的检测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同时M蛋白的检测还须做各种病例的补充试验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蛋白质及生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BASIC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定 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 ;用BAYER 16 5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 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的尿素氮、肌酐、血清钙及血清蛋白的含量。 [结果 ]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 ,2 2例为IgG型 ,4例为IgM型 ;19例为高氮血症 ;17例为高肌酐血症 ;2 1例为高钙血症 ;13例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倒置 (A/G)。生化相关指标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与 2 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与生化相关指标 (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钙、血清蛋白 )的组合检测 ,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诊断、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0例初诊MM病人,30例正常对照及30例IgG型MM病人化疗后不同疾病阶段的sFLC水平.结果 初诊MM病人的sFLC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异常(t=18.69、18.09,P<0.01).IgG型MM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并讨论肾小球内微血栓的形成机制。方法:对89例血清Ig升高患者(A组)和90例血清Ig正常患者(B组),进行红细胞变形性的统计比较;将89例血清Ig升高患者,分为轻度(A1组)、中度(A2组)、重度(A3组),进行红细胞变形性的统计比较。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聚集指数升高和血粘度升高(p<0.05);与A1组比较,A2、A3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聚集指数升高(p<0.05)。结论:血清Ig升高,可以导致红细胞变形性的降低和聚集性的升高,这可能是肾小球内微血栓的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 收集近八年来的3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其中合并多功能脏器衰竭88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诱因、引起衰竭的器官数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年龄、病程及预后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年龄大,病程长,感染未控制者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慢性肺心病最易累及的脏器有脑、肾、肝、胃肠道、血液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a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肝癌患者(实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检测结果,同时与40饲正常人(对照组)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IgG、IgA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Ig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补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近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预后,分析了急性肾功能衰竭88例临床资料。结果示88例急性肾衰中死亡33例,病死率为37.5%,老年人、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外科原因的急性肾衰死亡率较高。揭示:急性肾衰的死因主要在于它的原发性疾病的严重性及其在急性期出现的合并症;在急性肾衰的早期尤其是缺血性、中毒性急性衰竭运用多巴胺与速尿治疗有利于改善肾功能及缩短其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多发伤早期紧急救治:提高治愈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通过对88例多发伤患者实施紧急救护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准确、及时、熟练地进行早期救护工作。结果全组通过急诊抢救与住院治疗,治愈70例(79.5%),好转11例(12.5%),死亡7例(8.0%),抢救成功率92.0%,优于2004年80.3%;有效抢救时间为28—62min。结论严重多发伤采取的早期有效、得当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苏小容 《广西医学》2011,33(8):1084-1085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分类及其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对8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内膜诊刮,常规病理检查,在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的病理特征.结果 88例不孕症患者中,分泌类反应共56例(63.6%),其中分泌低下11例(12.5%)、分泌欠佳28例(31.8%)、分泌正常17例(19.3%);增生类反应共32例(...  相似文献   

17.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点、及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23例青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与青年组有明显不同,老年组并发症明显高于青年组.PPD试验阳性率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血性胸水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治愈32例(36.4%),明显低于青年组(96例,78.0%)(P<0.05).老年组药物副作用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病情复杂多变,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葛晓梅 《中外医疗》2013,32(3):17+19-17,19
目的探讨多功能射频治疗仪(自凝刀微创)技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间该院门诊收治的8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接受自凝刀手术治疗。结果应用自凝刀微创技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治愈率100%,治疗时间8~30min,术中出血0.5~5mL;术后随访瘤蒂根部无1例出血,凝固肌瘤明显缩小,不再增长;〈3cm的肌瘤可完全消失,全部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超声无创监视下从人体自然腔道将射频电磁波通过自凝刀介入到病变部位,使局部组织产生高热效应,直至凝固变性、坏死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而且不改变子宫和卵巢的血液灌注,对子宫、卵巢和垂体的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秀桂 《中外医疗》2013,32(7):15-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科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4例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选取同期无贫血症状的早产儿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早产儿平均血红蛋白值,评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各相关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失血22例(29.7%),感染性疾病21例(28.4%),血红蛋白病17例(23.0%);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母亲贫血、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平均血红蛋白值(Hb)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失血、血红蛋白病、母亲贫血是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出生时体重、胎龄、医源性失血量与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应避免反复采血,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