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限稀释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有限稀释定量PCR用于临床检测血清HBV-DNA,及其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利用有限稀释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38例HBsAg、HBeAg双阳性患者α-2b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观察检测结果对治疗的指导意义。38例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DNA阴转7例(18.4%);治疗24周阴转11例(28.9%)。其中病毒滴度〉250pg/ml者阴转11.1%(1/9);病毒滴  相似文献   

2.
甲胎蛋白测定在重型肝炎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杰 《肝脏》2007,12(2):157-158
本文对112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VP)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淋巴细胞计数(BLC)、HBV-DNA载量、血清总胆醇(STC)在预示重型肝炎趋势,诊断早期重型肝炎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中度)84例,按最终演变情况,分为慢性乙肝(重度)组和重型肝炎组,观察两组BLC、HBV-DNA载量和STC的变化情况,并对重肝患者持续追踪检测STC。结果与重度组比较,重型组的BLC和STC的异常率较高(P<0.005和P<0.05),而BLC和STC的均值较低(P<0.0005和P<0.05)。重度组的HBV-DNA载量始终较高,在5.6×105~3.1×108copies/ml,而重型组的HBV-DNA载量,则显著降低,有20例阴性,其余12例在1.1~8.2×103copies/ml。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的STC水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5)。有10例重肝患者PTA>40%,其中7例STC<2.6mmol/L,6例死亡。结论BLC、HBV-DNA载量和STC有助于预测慢性乙肝(中度)的发展趋势,对早期诊断重型肝炎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计数在评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根据70例RMPP患者预后进行分为预后良好组(痊愈出院)52例和预后不良组(肺部阴影未吸收、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合并肺内并发症、肺外临床表现)1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3、7 d淋巴细胞计数变化,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细胞计数预测预后的价值。 结果预后良好入院第1、3、7 d水平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第7 d的AUC为0.939高于第1 d的0.754、第3 d的0.796(P<0.05)。根据第7 d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0.925×109/L组和≤0.925×109/L组,淋巴细胞计数水平>0.925×109/L组预后不良率为10.87%低于≤0.925×109/L组的54.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7 d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0.925×109/L是预测RMPP患儿不良预后的重要因子。 结论RMPP患儿入院第7 d淋巴细胞计数水平≤0.925×109/L对RMPP患儿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和空腹血糖测定在重症肝炎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测定甲胎蛋白(AFP)和空腹血糖在重症肝炎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30例重型肝炎患者测定AFP和空腹血糖,分析测定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中36例AFP〈20μg/L和39例低血糖患者死亡率分别为69.44%(25/36)和64.10%(25/39),均高于其他AFP值升高和正常血糖及高血糖患者(P〈0.01)。[结论]测定AFP和空腹血糖水平,对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态检测AFU对重型肝炎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α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 AFu)作为原发性肝癌(PHC)的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受到临床的重视。我们发现AFu的酶活性与重型肝炎的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应用动力学测定法,测定重型肝炎患者的AFu活性,对38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作了动态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我科1997年2月—1999年2月间收治的重型肝炎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17-68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1例,慢性重性肝炎27例,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  相似文献   

7.
8.
近一时期 ,国内外均有抗 -HBs(+ )的HBV感染的报道。本文收集了 2 4例类似病例 ,男 15例 ,女9例。最大 66岁 ,最小 7岁 ,平均 2 5 8岁。 9例ALT轻度升高 ,19例有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 ,8例有家族史。抗HBc -IgM阳性 2例 ,抗HBc -IgG阳性 8例 ,抗 -HBe阳性 5例 ,1例合并HCV感染。乙肝五项中仅抗 -HBs一项阳性 15例。 2 4例抗 -HBs(+ )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由 1 6ng/ml到4 5 3ng/ml不等。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认为 ,血清HBsAg阴性提示无HBV感染 ,而HBsAg阴转 ,尤其抗 -HBs阳转为机体已清除HBV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有限稀释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公忍  汪毅  张桂霞  陈乃玲 《肝脏》2000,5(1):45-46
本文应用有限稀释PCR技术,以已知浓度的DNA为参比标准,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FIB)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浓度,观察其对α-干扰素(IFN)抗病毒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建立短期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47例ACLF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同时建立预后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并确定最佳截断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Pearson卡方检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8天、90天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28天生存曲线。结果 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ACLF患者220例,28天生存组148例、死亡组72例,28天无移植生存率67.27%;90天生存组115例、死亡组105例,90天无移植生存率52.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49,P=0.030)、高MELD评分(OR=1.120,P<0.001)、外周血低淋巴细胞计数(OR=0.41...  相似文献   

11.
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血浆置换(PE)治疗后重型肝炎(重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8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重肝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PE治疗.观察患者在PE治疗前后血清中HBV DNA载量的变化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组比治疗无效组降低更明显,对肝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也更明显.结论:PE治疗可有效去除重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从而减轻由其诱发的机体免疫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染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继发感染的2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无继发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为100%,病死率为79.3%,均明显高于无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1);PTa、AFP低于无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1);TBil高于无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1)。结论:感染加重内毒素血症,进而加剧肝损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最终导致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对28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组织和血清HBV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肝组织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HBV DNA阳性率,②血清DNA-P反映乙肝病毒的早期复制;③血清HBeAg阴性、Anti-HBe阳性时肝组织内可发现游离型HBV DNA及小片段DNA,表明肝内HBV正处于活跃复制状态,从分子水平证实了Anti-HBe阳性时部分患者可有传染性,需积极有效治疗:④慢迁肝和慢活肝中发现整合型HBV DNA较少,提示慢活肝经治疗后有希望达到从肝内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另外,也提示乙肝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状态与病理损伤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术取肝组织病理诊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的HBsAg和HBcAg。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BV DNA水平呈中、高量分布,明显高于低水平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BV DNA呈现高水平复制时,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亦呈现显著表达,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有较高的HBV复制率,其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分布类型与HBV复制状况和肝组织病变活动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重型病毒性肝炎黄疸与血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黄疸与血瘀的关系,为用活血化瘀治疗重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按中医血瘀诊断标准进行血瘀积分,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同期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0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其中重度血瘀16例(54%),中度血瘀12例(40%),轻度血瘀2例(6%)。血瘀程度不同,胆红素的含量也不同,其盖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瘀积分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从分型、分期比较,发现慢重肝和重肝晚期,血瘀程度较高,从血液流变学看重型肝炎病人,血浆粘度值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两者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血瘀是重型肝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又是其重要病机;血瘀与黄疸的变化呈正相关;活血化瘀是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虚、实证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将75例慢性肝炎患者(其中偏实证组30例,偏虚证组45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15例作对照.并对其中20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结果:①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偏实证组较偏虚证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存在相关性.结论: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可作为慢性肝炎中医虚、实证微观辨证指标之一.②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活跃期,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点是清除湿热邪毒,活血化瘀、祛瘀通络.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组。对照组 3 8例 ,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 ;拉米夫定组 48例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拉米夫定。统计两组的病死率、存活者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 41 7% ,对照组为 68 4% ,两组患者病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存活者达到显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 (74 6±2 2 7)天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114 3± 2 6 2 )天 (P <0 0 5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 ,显示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 ,可作为抢救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对重型肝炎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简称sTC)水平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双重确诊的2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及54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sTC进行定量观察,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sTC水平与慢性乙肝及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变程度Ishak计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r=-0.56).sTC水平均值<2.07mmol/L者重型肝炎组为77.8%(42/54),重度慢性乙肝组为12.5%(6/4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46,P<0.01).重型肝炎组存活率与sT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5,P<0.01),经治疗1周,存活组sTC水平稳步回升,死亡组持续下降.结论:sTC水平变化反映了肝脏的合成功能,与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