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基因突变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常见致聋基因的研究进展和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概括性综述,以期对我们理解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分子病理和产前诊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非综合征性聋占遗传性聋的70%,至今已有60余个非综合征性聋基因被克隆.随着耳聋基因研究的迅速发展及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耳聋基因诊断将广泛应用于耳聋病因学检查和预防性筛查中,有助于耳聋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恰当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3.
聋病是严重影响语言交流的一种疾病,遗传性综合征性聋即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听力学特点、常见遗传方式、遗传咨询及常见综合征性听力损失临床特点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进一步探索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50%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因素中70%属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引起非综合征型聋的热点基因有GJB2、SLC26A4、线粒体DNA和非热点基因GJB6、OTOF、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等.通过对热点基因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早期检测可以实现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聋儿早期防治和早期干预,减少听力残疾婴儿的降临.本文对引起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的热点和非热点基因突变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POU3F4基因是X染色体上唯一已克隆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该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聋具有显著的遗传学特点和特异的颞骨影像学改变.本文对POU3F4基因及其突变引起的耳聋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聋病是严重影响语言交流的一种疾病,遗传性综合征性聋即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听力学特点、常见遗传方式、遗传咨询及常见综合征性听力损失临床特点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进一步探索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是遗传性耳聋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中的重点和焦点,相关基因的发现和克隆工作发展迅速.目前估计约有150~200个基因与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相关.根据耳聋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非综合征型耳聋分为常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遗传.本文全面回顾了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与核染色体有关的基因定位与克隆的研究历史与最新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耳聋是一种很普遍的感音神经功能紊乱的耳部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在耳聋患者中遗传性聋约占60%。遗传性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综合征型聋是指以耳聋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遗传综合征,而非综合征型聋是指以单一听力缺失为临床症状的遗传性疾病。本文对非综合征型聋的遗传性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耳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耳聋病因复杂,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其中约60%属于遗传性聋,遗传性聋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约占15%~20%。分子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聋的基因定位和克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60%的耳聋患者与遗传相关,而遗传性耳聋根据是否伴有全身其它症状,分为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和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与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密切相关的GJB2基因,不同人种突变位点不同,各个位点突变形式、频率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用于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177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组DNA的GJB2、SLC26A4、GJB3和mtDNA12s rRNA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榆测;对部分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者进行颞骨CT扫描;选取26位听力正常且...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50%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因素中70%属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引起非综合征型聋的热点基因有GJB2、SLC26A4、线粒体DNA和非热点基因GJB6、OTOF、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等.通过对热点基因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早期检测可以实现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聋儿早期防治和早期干预,减少听力残疾婴儿的降临.本文对引起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的热点和非热点基因突变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非综合征型聋家系进行CX31.1基因的突变分析,以鉴定CX31.1基因是否为遗传性聋的致病基因。方法:通过对从全国10多个省收集到的遗传性聋家系61个,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37个,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24个的106例成员及50例正常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c chain reaction,PCR)及直接测序,对遗传性聋个体进行CX31.1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发现CX31.1的同义突变1种,多态1种,内含子缺失2种。结论:我们目前的检测虽未能证明CX31.1基冈突变是上述聋家系的致病基因,但根据基因结构分析该基因与遗传性聋的关系不能排除,有待收集更多的家系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非常规肌球蛋白MyosinⅥ(MYOⅥ)与基因编号为DFNA22和DFNB37两个基因座相关,其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的6q13,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发展的高频听力下降,语后聋,可伴前庭症状,与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目前针对Myo6及所编码的蛋白MYOⅥ,在鱼类及小鼠中其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较深入。  相似文献   

15.
 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疾病,它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遗传性聋包括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其中非综合征型聋约占70%。 GJB3及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和非综合征型聋密切相关。本文就GJB3及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与非综合征型聋的相关性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其发病的相关性,在明确部分非综合征型聋病因的同时,更好的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依据及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研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中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4型(DFNA4型耳聋)基因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详述了DFNA4基因的定位、克隆及突变筛查,为阐释遗传性耳聋发生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研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中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4型(DFNA4型耳聋)基因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详述了DFNA4基因的定位、克隆及突变筛查,为阐释遗传性耳聋发生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非常规肌球蛋白MyosinⅥ(MYOⅥ)与基因编号为DFNA22和DFNB37两个基因座相关,其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的6q13,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发展的高频听力下降,语后聋,可伴前庭症状,与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目前针对Myo6及所编码的蛋白MYOⅥ,在鱼类及小鼠中其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较深入。  相似文献   

19.
耳聋分为遗传性聋和非遗传性聋,其中大约有一半以上为遗传性聋,非综合征型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约占遗传性聋的70%,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聋(ARNSHL)在NSHI中约占75%~85%,临床多表现为双耳学语前非进行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ARNSHL基因座现已定位至 DFNB105,已发现64个基因与ARNSHL相关(http://hereditaryhearingloss.org/),按照与其相关基因出现的频率依次排列为:GJB2、SLC26A4、MYO15A、OTOF和CDH23[1].MYO15A基因编码三个独特的亚型,其中之一是肌球蛋白15,它对传递知觉的毛细胞静纤毛的发育和维持有重要作用.目前MYO15A基因上已有192个隐性突变被证实,本文对MYO15A基因的致病突变、疑似致病突变和不明意义突变以及研究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耳聋是最为常见的感觉损害,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500~1/650[1,2].约有一半的耳聋是遗传性的,遗传性聋中很大一部分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ARNSHL)占NSHL的80%,其特点是除了听力下降外没有其他疾病特征[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