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患者多为非住院患者,只在血透治疗时来医院,常有部分血透患者因遗忘重要的注意事项而延误检查和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给血透工作带来了不便。为此,2005年10月笔者制作了血透患者告知卡,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田军路建饶陆石张金元我们通过对人体学测量及部分生化指标的测定,对3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旨在延长血透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材料与方法维持性血透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血骨钙素(BGP)、N端甲状旁腺激素(N-PTH)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结果:血透患者血浆BGP及N-PTH在血透前明显高于血透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后均未降至正常。结论:血透患者BGP明显升高,血透后降低,但未降到正常。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慢性肾衰血透一些问题的探讨卢智对我院近6年中老年慢性肾衰血透者作回顾性分析,并作醋酸盐血透与碳酸氢盐血透对照比较。材料与方法血透患者共42例,男24,女18,年龄50~80岁。占同期血透总人数45.65%。其中23例醋酸盐血透,19例碳酸氢盐血...  相似文献   

5.
对1例双肾切除患者血液透析(下称血透)中频发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血透过程中有效血容量下降过快、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缺失、贫血及心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是导致该患者血透过程中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对患者采取快速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降低血透超滤目标等针对性措施后,患者低血压得到纠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出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血透过程中加强血压监护,了解可能引起血透中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提高老年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收集并比较研究1998年1月~2004年12月37例65岁以上的老年血透患者和31例65岁以下的非老年血透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继发性肾损害比对照组高,继发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CRF为(56.8%vs6.5%);老年组体内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比对照组低,血透时血流量比对照组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比对照组差,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老年血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P〈0.01)。结论:老年血透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原发病,去除感染、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因素,改善营养状况,给予早期、充分的血液透析,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患有肾病的男性中ED发病率很高。枸橼酸西地那非是勃起功能障碍的高效治疗药物,严重肾功能不全会使该药清除率下降,但在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导。为了研究血透患者中,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Grossman EB等人让15例慢性门诊血透维持患者在血透前2h及血透后2h口服单剂西地那非,先服哪一次进行随机分配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瘦素与贫血的关系。方法:83例血透患者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组及非EPO治疗组,28例未行血透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为透析前及健康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计算各组体重指数(BMI)。测定血常规、血液生化、铁蛋白、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透析前肾脏病患者及健康人,后二者之间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女性血清瘦素水平高于男性患者;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正相关(P〈0.05)。结论: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透析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及健康成人,女性高于男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BMI以及血红蛋白正相关。透析治疗对血清瘦素无影响。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不仅仅是GFR下降引起,也是对慢性肾衰竭时血红蛋白减少的一种代偿。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心理紧张来源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不同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心理紧张来源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为此,我们调查了我院慢性血透患者109例,探讨本地区血透患者的主要心理紧张来源以及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为1998年3月至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109例。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1。确诊为尿毒症时间为6个月~16年,接受血透的时间为5个月~15年。 2.方法:经本人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心理紧张来源。紧张来源问卷是参照文献Nursing …  相似文献   

10.
血透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与心肌肥厚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血透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TⅡ)浓度改变及其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结果(1)血透4小时后ET1较血透前降低,透后72小时再次升高。(2)血透4小时后ATⅡ较血透前升高,透后72小时仍高于透前水平。(3)维持血透3个月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较3个月前明显升高。(4)血透患者BUN、Scr、ET1、ATⅡ均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血透患者LVH可能与血浆ET1、ATⅡ升高有关,维持血透不能持久降低其浓度。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后血浆渗透压改变对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在血透后出现一过性视力下降,眼胀痛等症状是否与血浆渗透压改变有关。方法用Schiotz眼压计在血透前后及治疗中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眼压。检测了前房角,视野及眼压描记及血浆渗透压、血生化等。结果血透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眼压升高。有青光眼解剖特点的眼球,眼压会出现进行性病理升高或诱发青光眼。结论对眼球有青光眼解剖特点的患者在血透时避免大量脱水。血透治疗充分,使治疗后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可避免眼压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近几年来,我院血液透析患者逐年增加,为本次研究提供了较大的样本量。本研究通过对14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实验室指标的收集,分析实验室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揭示血透患者中医证型的内在物质基础和客观规律,对中医辨证施治,防治血透患者远期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主要死亡原因,研究证实心血管钙化与此有密切关系。文献报道心血管钙化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具体与哪些因素有关尚没有一致结论。本文对1988年7月~2003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瓣膜和颈动脉钙化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探索慢性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心血管钙化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对血透患者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状态影响的同步观察刘利李光荫季宝琴李健郑义维持性血透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常存在高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及肺部各种功能障碍和并发症。为此,我们同步观察了血透前后的动脉血气与肺功能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22例血透患...  相似文献   

15.
桡动脉穿刺常用于急诊血液透析(下称血透)和过渡性血透建立暂时血管通路。因穿刺针较粗,穿刺点渗血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鉴此,笔者采用消毒棉签的棉头(带木芯)侧压穿刺点后再加棉球固定替代常规无菌棉球加压法,用于50例次血透渗血患者,效果理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输血传播性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virus,TTV)是Nishizawa1997年首次报道的主要经输血传播的新型肝炎相关病毒。目前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尚不能做到全部耗材的1次性使用和专人专机,及因肾性贫血需经常输血,从而使血透患者感染TTV的机会明显增大。我们检测了西安地区血透患者与职业献血员TTV感染的情况,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情况:血透患者60例,男27例,女 33例,平均年龄52. 3岁,平均存活时间45.6个月。职业献…  相似文献   

17.
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患者内瘘栓塞是导致血管通路失功能的最常见原因。笔者观察近4年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皮肤中P物质表达与瘙痒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瘙痒是困扰血透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法研究神经肽P物质(SP)在血透患者皮肤中的表达,以了解其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时监测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质量,对2290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透析机联机清除率监测器(OCM)模式,在血液透析前将有关参数准确输入联机清除率监测模式栏中.血透治疗期间仪器自动显示患者相关监测信息。根椐其信息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的护理。结果患者血透效果好,使长年维持血透患者治疗期间减少了反复采血带来的痛苦。提示,应用联机清除率监测是提高透析生存和治疗质量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低浓度的血红蛋白(Hb)与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每下降lg/L,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自从1985年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临床以来,肾性贫血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肾衰竭患者的状况,甚至被誉为贫血治疗上的“里程碑”。对血透患者使用rHuEPO时,一方面可以纠正贫血改善其食欲,使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可部分纠正血透患者的异常氨基酸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