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毛囊干细胞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分离人毛囊干细胞,用含10 ng/mL VEGF、2 ng/mL bFGF及10%血清的EGM-2诱导液对其诱导,以无诱导因子的基础培养液为对照组,对每代细胞形态进行观察。诱导4代后,检测vWF(von Willebrand factor)与CD31的表达。结果在诱导液的作用下,细胞形态逐步向内皮细胞的铺路石样形态转变,对照组细胞形态改变不明显。至第4代,实验组已明显表达vWF与CD31,对照组表达不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阳性表达率近80%,对照组则低于5%;RT-PCR显示,实验组表达vWF,对照组未见明显表达。结论使用含10 ng/mL VEGF、2 ng/mL bFGF及10%血清的EGM-2诱导液,可在体外诱导人毛囊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获得单个核细胞,基础培养液培养,经传代后,第一代细胞用于诱导分化实验。未诱导组培养液为基础培养液,诱导组培养液在基础培养液内添加诱导因子PDGF-BB(50ng/mL)、TGF-β1(5ng/mL),诱导14d后,光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平滑肌细胞特异标记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阳性率。结果:脂肪基质干细胞在特定细胞因子诱导作用下,细胞生长呈现与平滑肌细胞类似的“峰-谷”生长模式,并表达α-SM-Actin、SM-MHC、Calponin、SM-22α等平滑肌特异性标记;诱导组阳性率与未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GF-BB、TGF-β1可诱导人脂肪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分化。  相似文献   

3.
脂肪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诱导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酶消化法消化人脂肪组织获得ADSCs,基础培养液培养传代,取第1代细胞用于诱导分化实验.实验分两组,ADSCs以含5 ng/mL TGF-a1及50 ng/mL PDGF-BB的M-199诱导液联合诱导,作为诱导组;以含10?S的M-199培养液培养ADSCs作为未诱导组.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 检测平滑肌细胞特异标记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阳性率.结果 诱导组细胞形态形成平滑肌细胞特有的"峰-谷"生长模式,未诱导组细胞形态未发生改变,与原代ADSCs相似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诱导培养14 d,诱导组细胞体外扩增能力较未诱导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检测诱导组表达平滑肌特异标记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myosin heavy chain,SMMHC)和Calponin,未诱导组无表达.细胞诱导前a-SMA、SM-MHC及Calpo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6%±1.31%、3.55%±1.60%、4.02%±1.81%;诱导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3%±8.31%、45.33%±10.68%、39.13%±9.42%;诱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诱导组表达平滑肌特异标记a-SMA、SM-MHC、Calponin和SM-22a,未诱导组无表达.结论 脂肪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及诱导后,呈明显的VSMCs特性,有可能成为血管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构建小口径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及其诱导机制。方法取体重100 g左右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后肢股骨和胫骨骨髓,采用原代全骨髓培养法,多次传代纯化,体外扩增后,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90、CD105细胞因子,鉴定是否为BMSCs。将B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含全反式维甲酸及二丁酰环磷酸腺苷(db-cAMP)的低糖基本培养基(DMEM-LG)培养;对照组采用普通的DMEM-LG培养。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检测诱导后第5代细胞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钙结合蛋白(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所获取的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呈长梭形,呈现特征性的漩涡状生长,检测CD34阴性,CD90、CD105阳性。实验组经诱导后的BMSCs生长较缓慢,略呈椭圆形,检测SM--αactin、calponin、SMMHC显著表达;对照组的细胞形态及生长速度和实验组BMSCs相似,但不表达SM--αactin、calponin和SMMHC。结论 BMSCs在全反式维甲酸的诱导下可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表型分化,可为组织工程构建小口径血管提供平滑肌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factor BB,PDGF-BB),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cells,hBMSCs)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分化,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诱导细胞作为组织工程血管平滑肌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得单个核细胞,PDGF-BB(20ng/ml)诱导hBMSCs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vascular smooth muscleα-actin,SMα-actin),血管平滑肌钙结合蛋白(vascular smoothmuscle calponin,SMcalponin),血管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vascular 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和细胞血管平滑肌钙结合相关蛋白(smooth muscle22α,SM22α)表达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诱导后血管平滑肌细胞SMα-actin,SMcalponin,SMMHC和SM22α的mRNA表达。Western印记检测SM22α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分析诱导后细胞内SMα-actin,SMcalponin,SMMHC的表达。结果PDGF-BB20ng/ml诱导后可见单层培养的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免疫荧光检测示SMα-actin,SMcalponin,SMMHC,SM22α表达阳性;RT-PCR检测SMα-actin,SMcalponin,SMMHC,SM22α的mRNA阳性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22α的表达为阳性。FACS分析表明诱导后,SMα-actin,SMcalponin,SMMHC表达均增高,与未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PDGF-BB的诱导下可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分化,有望成为血管组织工程血管平滑肌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犬骨髓基质细胞(SMSC)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其成血管的能力.方法 用含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10ìg/L的内皮细胞培养液-2(EGM-2)诱导,无PDGF-BB的EGM-2培养液为对照,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 actin)与肌钙结合蛋白(calponin)的表达并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培养4周后取材.结果 诱导组(n=5)细胞逐步呈平滑肌样转变,表达a-SM actin与calponin,流式细胞仪阳性率分别为(45.16±0.97)%、(37.54 4±1.15)%,可成血管样结构,对照组(n=5)变化不明显,阳性率(7.92±1.04)%、(6.37±0.83)%,成血管样结构能力差.结论 体外可诱导犬BMSC为VSMC并有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2)诱导下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的能力,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液3~4ml,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传代后实验组以高糖DMEM无血清特定培养液诱导,培养液含TGF-β210ng/ml、地塞米松10-7mol/L、维生素C50μmol/L;对照组以高糖DMEM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角形、多边形或类圆形转变,诱导21d后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显著,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深而均匀。结论TGF-β2可有效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猪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MSCs)在特定培养液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崇明长枫杂交猪髂骨骨髓5ml,在低糖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2周,传代后以高糖DMEM无血清特定培养液诱导(含胰岛素2mg/L、转铁蛋白3mg/L、丙酮酸100mg/L、地塞米松10^-7mol/L、TGF-β1 10ng/ml),在相关显微镜和电镜下进行观察,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分泌,原位杂交检测Ⅱ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 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角形、多边形转变,透视电镜观察见大量扩张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诱导培养后第7,14d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同时原位杂交检测Ⅱ型胶原mRNA表达呈阳性。结论 MSCs在特定培养液诱导下能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并能分泌软膏特异性基质,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氯化锂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儿的脐带血,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纯化,用含15%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进行扩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取3代的脐血MSCs进行诱导,A组:用含15%FBS和20 ng/ml bFGF的DMEM完全培养基预诱导24 h,3 mol/L LiCI的DMEM培养基继续诱导6 d:B组:含3 mol/L LiCI的DMEM培养基诱导7 d;C组:含15%FBS的DMEM培养基正常培养7 d.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NSE、MAP2及GFAP的表达.结果 A组与B组诱导3 d后细胞即出现形态学上的改变,细胞变成不规则形,立体感增强,从胞体伸出突起.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NSE和MAP2,阳性表达率A组[分别为(73.6±7.8)%,(75.5±8.5)%]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31.0±4.3)%、(33.5±5.O)%],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阳性细胞较少,A、B、C三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 ±3.3)%、(5.1±4.6)%、(8.5±3.2)%.结论 LiCI联合生长因子bFGF体外可诱导人脐血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TGF-β2诱导下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的能力,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液3-4ml,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传代后实验组以高糖DMEM无血清特定培养液诱导f含TGF-β2 10ng/ml、地塞米松10^-7M、维生素C50μmol/L),对照组以高糖DMEM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角形、多边形或类圆形转变,诱导21天后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显著,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深而均匀。结论:TGF-β2可有效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脂肪抽吸术获取人脂肪组织,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接种在FN包被的培养皿内,细胞培养,传至第2代,分诱导组和非诱导组进行培养。免疫细胞荧光分别检测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的vWF表达;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的CD34、CD45、CD133和PECAM—1表达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DiI—ac—LDL的功能。结果诱导组细胞12d后呈现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免疫细胞荧光显示诱导组vWF表达阳性;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诱导组细胞具有摄取DiI—ac—LDL的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诱导组PECAM—1阳性率为(67.41±13.35)%,明显高于非诱导组的(6.73±2.21)%(p〈0.01),非诱导组CD34阳性率(72.39±13.45)%,明显高于诱导组的(16.06±3.861%阳性率(p〈0.01)。结论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有望为血管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大鼠交感节后神经元间钙调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节段交感节后神经元的钙调蛋白(CaM)的表达,探讨其与交感神经元电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采集交感神经链中的颈上神经节,颈胸神经节及腹腔神经节,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观察并比较神经元钙调蛋白的表达.结果 钙调蛋白在所选取的3个节段神经元中均有表达,颈上神经节组、颈胸神经节组及腹腔神经节组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强度比值分别为1.191 50±0.05009、1.18270±0.053 93、1.03090±0.06624,在蛋白质水平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63.388 60±3.309 38、61.435 70±2.87909、48.77490±3.08877.其表达水平在颈上和颈胸神经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6631、3.5366,P>0.05),颈上和颈胸神经节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腹腔神经节(q=11.554、36.0912、10.9209、31.1996,P<0.05).结论 交感神经不同节段之间钙调蛋白表达存在的差异可能是交感神经元间电生理差异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肝肺综合征(HPS)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肌样分化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3~4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取20只大鼠,采用慢性胆总管结扎法制备HPS模型,剩余大鼠行假手术,取腹主动脉血样4ml,离心后取血清.另取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PMVECs.PMVECs接种于低糖DMEM培养基(106个/c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HPS组,每组24皿.C组给予正常大鼠血清,HPS组加入HPS大鼠血清,血清终浓度为10%.于细胞孵育24h(T1)、48 h(T2)和72 h(T3)时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PMVECs内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α-actin)、肌钙蛋白、TG 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C组PMVECs内SM-α-actin、肌钙蛋白表达阴性,可见少量SM-MHC表达,HPS组PMVECs内SM-MHC、SM-α-actin、肌钙蛋白表达阳性.与C组比较,HPS组SM-MHC、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T1时比较,T2.3时HPS组SM-MHC、SM-α-actin、肌钙蛋白、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T2时比较,T3时HPS组SM-MHC、SM-α-actin、肌钙蛋白、TG 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TGF-β1在HPS大鼠PMVECs肌样分化时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及其r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VSMC并传代,将第4代VSMC分4组,设空白对照组,另设3组分别加入1、2、4 μg/L PDGF-BB进行干预,采用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干预后1、3、7 d 3个时间点的VSMC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相应时段ra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在7 d内各组VSMC计数均逐渐增加,其中2 μg/L和4 μg/L PDGF-BB组的计数增长较对照组快(P<0.05),4 μg/L PDGF-BB组较1 μg/LPDGF-BB组快(P<0.05);(2)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干预3 d后各组VSMC增殖细胞百分比均表现为高PDGF-BB浓度组高于低浓度组(P<0.05),ras蛋白荧光表达强度亦呈现相同趋势(P<0.01).PDGF-BB干预后的VSMC的PCNA表达和ras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35,P<0.05).结论 PDGF-BB可以刺激体外培养大鼠VSMC增殖,并可促进其ra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ERK2信号转导通路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和表达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中的作用.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VSMC分为4组:(1)对照组;(2)PDGF刺激组;(3)Ad-LacZ组;(4)Adanti-ERK2组.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ERK2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细胞周期;Boyden小室测定细胞的跨膜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GF-β1的浓度.结果 Adanti-ERK2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率、S期细胞百分比及跨膜迁移细胞数目明显低于PDGF刺激组和Ad-LacZ组(细胞增殖率:2.75%、0.00%比64.45%、61.88%;s期细胞百分比:14.18%、13.58%比38.14%、32.99%;跨膜迁移细胞数:8.2±3.2、6.3±2.6比24.8±6.1、23.3±5.8,均P<0.05);(2)Adanti-ERK2组和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明显低于PDGF刺激组和Ad-LacZ组(P<0.05);而Adanti-ERK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K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控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迁移和基因表达.反义ERK2基因预先转染阻断ERK信号转导能显著抑制PDGF-BB刺激的VSMC增殖、迁移,阻断细胞周期由G1期进入S期,并且部分下调TGF-β1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