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降低康复效果,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等[1]。有研究表明,PSD如不加以治疗,可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不但加重病痛,同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甚至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2],故积极干预PS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基于中风发病初期存在肝失条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肺癌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用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后1周后,对照组HAMD积分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较治疗组低(P0.05)。治疗2、4、6周后,两组HAMD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4、6周时治疗组HAM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西汀较柴胡疏肝散见效快,但柴胡疏肝散作用持久,且不良反应少,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林冰  夏进 《新中医》2011,(8):36-37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0例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氟西汀治疗。用药前及用药8周时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药物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有效率中药组为83.3%,西药组为76.6%,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HAMD、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HAMD减分率、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4.
陆芳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1):30-31
2007年-2010年,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光眼抑郁症患者,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6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1];②无其他严重肝肾等慢性疾病;③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史,能够完成量表问答者。其中男3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相同都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除此外,治疗组患者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应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39例,痊愈17例(43.59%),显效12例(30.77%),有效6例(15.38%),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39例,治愈13例(33.33%),显效10例(25.64%),有效9例(23.08%),总有效率82.05%。两组疗效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盐酸氟西汀胶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展华  陆嵩  赵燕 《新中医》2010,(7):63-6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乳腺癌术后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发抑郁症的乳腺癌患者35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抑郁程度及中医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抑郁症程度及中医抑郁症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可减轻抑郁症状,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90-259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中药组、中药针灸联合组,3组均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针灸组加予针灸治疗,中药组加予柴胡疏肝散治疗,中药针灸联合组加予柴胡疏肝散与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3组患者抑郁评分(HAMD)的变化以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患者HAMD评分改善情况以及疗效相同(P0.05),中药针灸联合组患者HAMD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优于针灸组、中药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针灸可缓解原发性抑郁症症状,有助于提高疗效,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配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8名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单用氟西汀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2组在治疗4周后采用HAMD量表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因素.其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同时,也给脑卒中存活者带来精神心理上的损害.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则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和医学界重视.本文试对卒中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的治疗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王思怡  赵泉霖 《河南中医》2012,32(12):1708-1708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临床常用此方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脘腹胀满等症.赵泉霖教授临床常用此方治疗产后抑郁肝郁气滞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联合穴位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孕产妇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对照组80例。2组均按照常规进行入院后宣教,包括入院介绍、住院环境、责任医生及护士、病房作息时间、注意事项等,同时,由接受过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的资深护士积极与孕产妇及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给观察组孕产妇予穴位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后7、21、42天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心理支持的同时配合中医穴位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基础治疗和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抗抑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的68.89%(P<0.05).结论 针刺结合心理干预治疗PSD,能较好的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可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古方柴胡疏肝散在治疗社区慢性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2009年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社区慢性病的治疗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该方、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超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33-73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36例和C组28例。三组患者均按常规处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A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B组采用单纯头针治疗,C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mii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BI)指数。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神经科治疗,治疗组加用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口服治疗。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疗程后、治疗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的抗抑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组,两组均用逍遥散治疗.治疗组加用眼针治疗,眼针均双侧取穴,主穴取肝区、心区,配穴取脾区、肾区等.比较两组SDS评分、HAMD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DS评分、HAMD评分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心理干预对真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吞咽障碍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25),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n=25);电针组采用电针及普通针刺治疗,针灸及心理干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心理干预。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用洼田饮水实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P<0.05),但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疗效好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电针组抑郁与焦虑分值下降,但较治疗前无差异( P>0.05),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治疗后的抑郁与焦虑分值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电针结合心理干预能更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4例PSD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味,对照组予氟西汀,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HAMD评分和测定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以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及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心理干预,包括对患者认知、情绪及行为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抑郁指数评分结果及治疗期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及抑郁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SAS、SDS及抑郁指数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干预组患者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对照组发作7例,发生率为16.3%。干预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创造良好治疗条件,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降低治疗期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听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听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听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是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