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程中羊水性状与胎儿窘迫的相关性(附6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产程中羊水性状观察,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预防新生儿窒息.方法 对我院住院分娩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5cm时,胎膜自然破裂或有适应症者给予人工破膜,此时即开始观察羊水性状,同时实行胎儿电子监护;统计胎儿电子监护异常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羊水粪染Ⅱ、Ⅲ度者胎儿电子监护异常率高于Ⅰ度和清亮者(P< 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Ⅰ度和清亮者(P< 0.01),羊水粪染Ⅲ度到分娩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将会增高(P< 0.05).结论 羊水污染对新生儿窒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羊水粪染多项指标共同检测,进行综合评价,可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在分娩第二产程连续监护的价值。方法:将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在我科分娩的产妇23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62例,该组产妇第二产程实行持续胎儿电子监护。对照组产妇1186例,该组产妇第二产程实行胎心率听诊及选择性监护。分析两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连续胎儿电子监护提高了产科质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提高了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4.
吴幼媚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2):90-9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2倒胎儿窘迫按照胎心监护、羊水粪染分为4组,对各组之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重度胎心组(Ⅰ组)和轻中度胎心变化伴羊水粪染组(Ⅱ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轻中度胎心变化组(Ⅲ组)及单纯羊水粪染组(Ⅳ组)(P〈0.01);伴有高危因素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同无高危因素者比较,窘迫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必 相似文献
5.
6.
7.
8.
胎儿窘迫是引起新生儿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以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产前及分娩期胎儿监护,及时诊治胎儿窘迫是预防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我院从2002年10月至今对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入院监护,同时在产程中应用母婴胎儿电子监护,对预防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郝莉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1):26-27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对羊水过少6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越少,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越高;妊娠40周后,羊水过少发病率高。结论:羊水过少经确诊,应适时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EFM)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298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中央监护站系统进行持续EFM;同时选取既往产程中未行持续EFM的86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2组的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检测EFM异常孕妇分娩后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15.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分别为4.5%和1.4%,低于对照组的7.2%和2.7%(P0.01和P0.05)。2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钳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胎儿窘迫率10.7%,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中EFM异常图形病例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6,低于EFM正常图形病例的7.340.18(P0.01)。结论:采用中央监护站系统在产程中进行持续EFM,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早期处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EFM)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298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中央监护站系统进行持续EFM;同时选取既往产程中未行持续EFM的86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2组的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检测EFM异常孕妇分娩后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15.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分别为4.5%和1.4%,低于对照组的7.2%和2.7%(P0.01和P0.05)。2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钳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胎儿窘迫率10.7%,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中EFM异常图形病例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6,低于EFM正常图形病例的7.34±0.18(P0.01)。结论:采用中央监护站系统在产程中进行持续EFM,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早期处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胎儿电子中央监护系统对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2月-2008年1月分娩超过37周的920例进行产时胎儿电子监护的孕妇和超过37周但未行胎儿电子监护的846例孕妇分成两组。其中行产时胎儿电子监护的920例为监护组,未行胎儿电子监护的846例孕妇为对照组。并观察两组的差异性。结果:监护组与对照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11.7%、8.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1%、2.3%,剖宫产率分别为20.4%、22.1%。NST无反应型、CST或OCT阳性的孕妇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明显高于NST反应型、CST或OCT阴性的孕妇。结论:采用胎儿电子中央监护系统可使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也不增加剖宫产率,对临床上诊断胎儿窘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羊水过少组158例及同期羊水量正常(对照组)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羊水越少,羊水粪染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越高;羊水过少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羊水过少确诊后适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羊水过少组158例及同期羊水量正常(对照组)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羊水越少,羊水粪染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越高;羊水过少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羊水过少确诊后适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相似文献
15.
温国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7):760-761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者,B超监测羊水指数,及时剖宫产,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对我院自1999年7月-2000年6月因羊水过少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13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高发于40周以后,B超监测羊水指数临床符合率可达93.53%。新生儿窒息为4例,占28.8%(占4/139),无1例围产儿死亡。结论 羊水过少确诊后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可显著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将胎儿窘迫 15 0例按胎心率改变伴羊水Ⅲ度污染 (Ⅰ组 )、胎心率改变伴频发晚期减速 (Ⅱ组 )、单纯羊水Ⅲ度污染 (Ⅲ组 )分为 3组 ,观察从发现胎儿窘迫至分别在 1h内及 1~ 2h剖宫产结束分娩的新生儿结局。结果 3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Ⅰ组轻度窒息 2 1.3%和 76 .5 % ,重度窒息 5 .9% ;Ⅱ组轻度窒息 33 .3 % ;重度窒息为 0 ;Ⅲ组窒息者0。结论 胎儿窘迫作为剖宫产指征应观察多项指标综合分析 ,部分病例可经阴道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钱红燕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3):161-162
目的 了解B超提示羊水漂浮物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对孕晚期的孕妇行B超检查了解羊水情况,观察B超提示有羊水漂浮物者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并与B超提示无羊水漂浮物者进行比较。结果 B超提示有羊水漂浮物与B超提示无羊水漂浮物者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羊水污染情况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超示羊水漂浮物对胎儿宫内情况的判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胎儿窘迫的病因及预防措施,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方法:选择1999.10.1-2000.10.31住院分娩1546例新生儿中发生胎儿窘迫的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是脐带因素;胎心监护显示晚期减速新生儿窒息率高。结论:产前B超提示脐缠绕时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当出现晚期减速尤其频发晚减,胎儿不能较短时间内娩出时,则须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204例羊水胎粪污染的临床观察,表明羊水Ⅱ或Ⅲ污染时,其新生儿的Apgar评分≤7分者分别为22.93%和66.15%,较Ⅰ污染组16.66%明显增高,P〈0.01,羊水污染越重,新生儿窒息发生越高。本文认为,羊水Ⅲ污染是胎儿宫内缺氧的一种表现,应尽快终止妊娠或结束分娩。新生儿预后取决于胎儿代偿能力,产程长短及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和对胎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对本院产科21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研究。结果:羊水过少是导致异常产程及胎儿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本资料中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42.85%,新生儿窒息率为23.8%。结论:羊水过少一经确诊,除外胎儿畸形,宜尽快终止妊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