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支架成形术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方法对24例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根据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给予预扩张或后扩张。结果24例患者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的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4%下降到24%,术后均没有缺血性卒中发作。随访13个月,2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患者遗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与手术有关,1例与颅内血管远端病变有关。结论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置人术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缺血症状,预防卒中再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预后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7年3月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50%),共112例(116处),其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68处,基底动脉狭窄48处。评估术后即刻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病死率。术后每3个月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次,评估卒中发生、症状改变情况及再狭窄情况。结果①114处成功置入支架,2处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迂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114处中,78处管径恢复正常,34处残余狭窄率〈10%,4处残余狭窄率约为30%。血管狭窄率由术前的(84±8)%,下降至术后的(8±7)%,P〈0.01。②术后1周,6例(5.4%)患者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其中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支动脉闭塞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死亡2例(1.8%)。③64例患者获得3~54个月的随访,平均(18±11)个月。其中2例(3.1%)死亡,8例(12.5%)发生再狭窄(复查DSA,再狭窄率为50%~90%)。结论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经短中期随访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循环卒中的主要原因是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可见于椎基底动脉任何部位,以椎动脉起始部最为多见。经皮椎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椎动脉狭窄患者行经皮椎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形术后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椎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对40例椎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观察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支架位置、颅内血流改善状况及术后1年内应用 Makel评分随访,观察中短期疗效。结果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未出现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术后再狭窄占5%,且再狭窄率〈50%且无症状;所有患者头晕/眩晕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 Malek评分1分者38例,2分者2例;术后12个月1分者39例,2分者1例。结论椎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中短期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高,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37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3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13处,椎动脉颅内段2处,锁骨下动脉2处.结果 本组33例患者行37处支架置入术,其中成功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4.59%;1例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手术中并发造影剂过敏,1例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底动脉不同部位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情况,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92例经DSA证实的慢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的患者,评估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近期临床并发症及中、远期疗效,比较基底动脉中1/3段和下1/3段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球囊扩张支架和Wings...  相似文献   

7.
赵振华  寇忠爱  燕鹏  孙征 《山东医药》2011,51(13):58-5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血管狭窄导致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7例血管狭窄导致的顽固性T/A患者行PTAS术,其中14例使用脑保护装置,16例采取预扩张,3例采取后扩张;2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1例基底动脉狭窄采用自膨式支架,椎动脉起始段狭窄5例使用球囊扩张支架,1例头臂干狭窄使用球囊扩张支架。结果27例患者狭窄血管都得到明显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从术前平均83%下降到术后15%以下,术后短期随访(3—6个月)没有TIA或中风发作。结论PTAS是治疗血管狭窄导致顽固性T/A相对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支架成形术治疗不同Mori分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对不同Mori分型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及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资料,按照Mori分型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行支架成形术,比较不同Mori分型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选择、同手术期并发症及早期预后的情况。结果①按Mori分型,18例患者中MoriA型8例,MoriB犁4例,MoriC型6例。②对MoilA型和MoriB型患者均选用球囊扩张支架,MoriC型1例患者选用球囊扩张支架,5例选用Wingspan自膨式支架。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③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0天复查TCD,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均未出现再狭窄。④除1例MoriC型患者于术后24h脑桥有少量出InL之外,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也未出现神经系统新发症状。⑤17例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中,14例术后症状消失,其中MoriA型6例,MoriB型3例,MoriC型5例。结论在支架成形术中,对MoriA型、MoriB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可选用球囊扩张支架,MoriC型患者可选用Wingspan支架。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早期预后良好,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6 h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2年2月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6 h)患者21例,根据所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动脉内溶栓组(10例)和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组(联合治疗组,11例)。联合治疗组中4例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1例行支架置入术,6例仅行球囊扩张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判定血管再通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溶栓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①单纯溶栓组6例患者的血管再通,其中1例(10.0%)为完全再通,联合治疗组有7例血管再通,其中6例(54.5%)为完全再通,完全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治疗后,单纯溶栓组和联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均下降,但是两组患者的术后即刻、术后24h和术后2周的NIHS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均有3例患者死亡。治疗3个月后,存活的患者中,单纯溶栓组疗效良好的有4例,疗效差的有3例;联合治疗组分别为5例和3例。两组比较,病死率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成功施行支架置入术的5例患者,血管均得到完全再通,术后随访未见再狭窄。而动脉溶栓联合单纯球囊扩张的6例患者中,仅2例获再通(1例为完全再通),其中1例术后3个月发生再狭窄。结论对于行单纯动脉内溶栓血管不能再通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联合血管内成形术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支架置入术较单纯球囊扩张术疗效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术后ISR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在我院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5例,对其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及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CD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有65处椎基底动脉狭窄,共置入支架65枚,术中1例出现后循环急性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技术成功率98.18%(54/55),血管术前狭窄(74.24±12.90)%降至术后(2.69±5.30)%( P<0.05),术后残余狭窄≤20%。平均随访时间为(24.16±13.94)个月(3个月-4年),CDI随访25例,CTA随访23例,DSA随访7例。共12例患者13处支架(13/65,20%)出现血管直径缩短≥50%的ISR。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2型糖尿病、病变血管成角扭曲致ISR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 )分别为7.59,6.70。结论2型糖尿病、病变血管成角扭曲是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应用.方法 在中西药结合治疗基础上,对临床诊断分水岭脑梗死1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25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0.8 %降至10%~20%(P<0.01).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采用中西药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技术要领和效果。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率均<5%。7例患者随访6个月,愈合Malek评分为1分者4例,2分者2例,4分者1例。1例MoriC型患者术中并发脑干梗死。结论我们的初步经验认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预防基底动脉系统脑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椎动脉起始部及相邻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同时置入支架的疗效。方法在18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并在相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释放自膨式支架,两枚支架成T形。操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8F导引导管置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近段,用0.014微导丝,通过椎动脉狭窄段,到达椎动脉远段;同时将0.018导丝通过锁骨下动脉狭窄处;然后沿着0.018导丝将球囊送到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预扩张,沿着0.014导丝,将球囊扩张支架送至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后小心释放;再沿着0.018导丝将自膨式支架送达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释放。术后3~12个月行TCD复查16例。结果14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血流通畅,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血流速度增快,考虑椎动脉起始部支架再狭窄。术后患者的术前症状好转或消失15例,2例自觉症状无变化,1例术后24h突然出现眩晕、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患侧有Horner征,面部疼痛、温觉减退,患侧共济失调。结论对椎动脉起始部及相邻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通过同时置入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恢复正常血流,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病人共放置支架42枚,其中椎-基底动脉结合部4枚,基底动脉37枚,未见颅内出血发生;Winspan支架24枚,APPOLO等球扩支架13枚;发生不良血管事件3例,其中手术距发病时间<2周1例,>2周2例,WINSPAN治疗1例,APPOLO治疗2例,发生时间于术后48h内2例,>48h1例。结论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分清患者的发病机制,掌握合适的治疗时机,根据病变血管的部位、长度、分支状况及血管通路选择合适的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5 2例冠心病患者的 63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63处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92 1% ,其中 9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例获得成功。 2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63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43个 (支架安放率 68 3 % ) ,2 0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 2 0 % [平均为 ( 7 2±5 6) %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无严重内膜撕裂、急性闭塞、急诊冠脉架桥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6~ 12个月 ,1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患者于术后 1月出现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椎基底动脉区手术难度很大,大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并且由于基底动脉发出许多穿支动脉供应脑干,进行扩张也极其危险。 目的:比较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单纯内科治疗与内科治疗加椎动脉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疗效。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最后检索时间为1997年8月),还与该领域的研究者和球囊导管制造商进行了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2月,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选择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40例(共42处狭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动脉狭窄形态、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①本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75.4(54.3~99.0)%下降至10.0(0~40.0)%。②所有患者获得[中位数(M),范围]30.5(2~72)个月的临床随访,其中19例获得平均9个月(0.5~47)个月的DSA造影随访,14例获得平均8(2~35)个月的CT血管造影或MR血管造影随访。3例(7.5%)患者于30 d内发生了卒中,其中1例为术后24 h内发生的非致残性小卒中,1例为24 h内的栓塞事件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为术后1周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2.5%)患者发生30 d后非致残性的小卒中。随访中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4/31),其中3例位于入颅段,1例为症状性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技术成功率高,治疗相对安全,中短期疗效较好。但支架置于入颅段椎动脉狭窄处,再狭窄率较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和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6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2·8%降至6%(P<0·01)。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10min后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术中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接触性溶栓,25min后血栓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引起脑缺血的颅内、外段动脉狭窄的手术策略.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109例,其中93例行单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6例行多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狭窄动脉病变远心端并存颅内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9.2±13.4)%,术后为(18.1±9.20)%.平均随访时间(10.8±4.2)个月,129处狭窄病变术后9处(7.0%)发生轻度再狭窄,无重大脑卒中发生.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段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并存多支血管狭窄病变或其他血管病变时应充分了解颅内血流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策略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45例,行经桡动脉途径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45例患者中,椎动脉开口置入球扩式支架43枚,椎动脉颅内段置入自膨式支架2枚,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20%,技术成功率达100%。围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后2~7d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93.3%。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4±8)个月,支架内再狭窄12例(26.7%),无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