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替代辅助治疗措施。输血和有创性治疗均可能感染肝炎病毒、梅毒和艾滋病等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时有报道。近4年来,我科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输血前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TP)等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149例患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体)。结果乙型肝炎HBsAg感染率为10.86%,丙型肝炎感染率为0.08%,艾滋病感染率为0.36%,梅毒感染率为0.81%。结论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感染率水平稳定,丙型肝炎感染率维持在低水平,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正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3.
术前及输血前检查患者的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更有效地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这项工作目前已成为临床输血科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为了了解我院病人术前及输血前的情况,我们统计了本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2368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检测乙肝两对半、抗-HCV、抗一TP、抗-HIV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卫生部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本院检验科对临床各科室有输血可能的住院、门诊患者进行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查,包括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患者输血及手术前相关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血源性传染病病毒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13 013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14.00%、0.60%、0.26%、1.41%,总阳性率为16.27%。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水平较高,强化检测可以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对患者进行输血及手术前相关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产妇 手术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婚前检查的取消,孕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传染性指标阳性导致胎儿官内感染的趋势逐年增加。近几年,艾滋病、丙型肝炎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对手术患者和输血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由输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的医疗纠纷也不少。另外,对于手术患者后期的感染,由于术前未做传染性疾病检查而导致医疗纠纷,医院举证倒置出现漏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由于输血及院内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本院在2005年起对手术、输血患者及产妇均要求做4种传染性疾病的检测(HBsAg、抗-HCV、HIV1+2、梅毒抗体),现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产妇和输血患者共计653例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9):695-696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手术前、产前血源性感染痰病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877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8877例患者中HBsAg阳性1000例(11.27%),抗-HCV阳性88例(0.99%),抗-HIV1/2阳性58例(0.65%),抗-TP阳性166例(1.87%)。各指标均有交叉阳性。结论输血前、手术前、产前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的情况。[方法]对11045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实验(RPR)、梅毒特异性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抗体(抗-HIV1和抗-HIV2)的检测分析;并对前4种指标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11045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726例,抗-HCV阳性50例,RPR和TPPA阳性45例,单独TPPA阳性120例,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HCV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IV1和抗-HIV2阳性4例。[结论]HBsAg、抗-HCV、单独TPPA阳性患者中5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9.
输血前检查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70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ALT活性测定。结果7000例受血者中,HBsAg阳性患者553例(7.90%),抗-HCV阳性患者34例(0.48%),抗-TP阳性患者30例(0.43%),抗-HIV阳性患者4例(0.04%),ALT〉40U/L610例(8.70%)。结论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患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测准确率[1].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我们对2002~2006年度开化县患者在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研究,获得了本地区患者输血前梅毒感染状况,并从中选择了提高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生物防护与自我保护。方法对2487例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抗体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4种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10.17%、抗-HCV0.48%、抗-HIV(1+2)0.00%、TRUST0.60%。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医患双方均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的安全监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输血前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最佳方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所有ELISA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结果10350例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59例,占待检测人群0.57%。结论对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最后可用TRUST法检测判断是否为现症患者,以及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人群中的HBV、HCV和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普遍存在(安徽地区HBsAg阳性率为15.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9%),寻求一种快速、方便、敏感的检测HBsAg等项目的方法至关重要。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均为输血相关传染病,均可通过血液传播。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保证输血安全,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献血者在献血前必须经过血型、HBsAg、抗-HCV、抗-HIV1/2、ALT、梅毒螺旋体抗体和血红蛋白等7个项目的检测。HBsAg、抗-HCV、抗-H1V1/2(初筛)、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检测均须采用ELISA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该院输血患者在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情况,以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 182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10.08%,其次为抗-TP感染,阳性率为1.60%,抗-HCV感染率为0.55%,HIV感染率为0%.其中男性HBsAg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也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项感染性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在临床输血前测定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在我院各科住院,需要输注血液制品的3 926例患者的输血前四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2.33%,梅毒抗-TP阳性率2.42%,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为4.87%。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可及时了解其输血前的感染状况,同时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对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控制医院内感染,妥善保存原始资料防范输血纠纷的发生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手术前和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抗体的最佳方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所有ELISA法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TRUST)试验。结果37510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373例,占待检测人群0.99%。结论对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梅毒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 236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总阳性率为14.06%,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1.80%、抗-HCV0.99%、抗-TP 1.39%。结论对输血和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经输血造成感染性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和梅毒,这四种疾病的传染性标志物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近年来。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前.经输血造成感染性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和梅毒,这四种疾病的传染性标志物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近年来。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其检测的意义。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10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乙型性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1+2抗体)。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4.83%,抗HCV-IgG的阳性率为0.87%,梅毒的感染率为0.39%,HIV抗体的阳性率为0%。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可以避免和预防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