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多原发于软组织,原发于骨的相对少见,术前诊断多较困难.本文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骨原发性MFH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和软组织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胫骨上端和左侧腰大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的X线、CT或MRI的影像学特征和表现。结果右胫骨上端1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破坏肿块累及软组织。术前术后诊断相符。左侧腰大肌1例表现为膨胀性肿块,中央坏死囊变,边缘厚层强化环壁,术前诊断为脓肿或神经源性肿瘤。结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均虽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MFH因成份较复杂常导致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诊断不易,MRI辅以CT诊断优于常规X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CT平扫显示16例肿瘤内均见虫蚀状、鼠咬状、地图状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7例无明显骨膜反应,3例轻度骨膜反应。CT增强扫描显示6例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软组织肿块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MRI平扫显示20例肿瘤均见骨质破坏,其中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6例肿瘤突破骨皮质并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病理切片显示肿瘤呈灰黄、灰白相间鱼肉状,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并呈黏液半透明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7例患者的vimentin(+),CD68(+),AAT(+),AACT(+),Mac387(+)。结论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缺乏特征性,应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才能对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作出正确的诊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局部侵袭性肿瘤,具有潜在恶性,易局部复发,而且有0.5%的原发恶性的可能。本文就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和其复发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 pPNETs)是一组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发生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恶性小细胞肿瘤,是一类向神经方向分化的恶性小圆性细胞肿瘤。本病的临床和病理已有较深入的研究,有关影像学报道渐见增加,但报告例数不足百例。本文将4例发生在扁平骨并经临床及病理诊断pPNEq's的CT、MRI表现加以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极为少见,常较早发生转移,预后差,死亡率高.现报告1例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  相似文献   

7.
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骨肿瘤,X线平片是其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关于CT、MR表现报道较少。本文收集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32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评价它们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恶性脑膜瘤影像学认识水平,分析了45例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45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的病例从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脑膜瘤占脑膜瘤的2%~10%,男性多见,是侵袭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像学具有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明显的瘤周水肿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结论头部CT与MRI检查是恶性脑膜瘤术前诊断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外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外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7例原发性骨外骨肉瘤均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其中4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发病部位分别位于左侧股内侧肌、左侧膝部髌下软组织、前纵隔、乳腺、右肾、腹膜后间隙及膀胱各1例。患者均无骨的原发骨肉瘤病史,临床表现各不相同;CT上均表现为骨外的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5例肿瘤内伴有结片状钙化或瘤骨成分,4例CT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可见斑片状坏死,2例可见肿瘤供血动脉;4例MRI平扫均表现为一不规则软组织信号肿块影伴信号不均,2例MRI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骨外骨肉瘤。结论原发性骨外骨肉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其影像特点表现为骨外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有钙化或瘤骨成分,但诊断特异性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90 例疑似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均行 CT 及 MRI 检查。 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CT 及 MRI 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效 能和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对不同直径肿瘤检出情况、影像学表现。结果: 90 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 胞癌 77 例( 85.56% ),检出病灶 102 个,肿瘤直径 <1%cm 、 1~3%cm 、 >3%cm 分别为 21 个、 45 个、 36 个; CT 、 MRI 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Kappa 检验显示, CT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尚可( Kappa 值 =0.695 , P =0.000 ); MRI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 Kappa 值 =0.782 , P =0.000 ); MRI 对直径 <1%cm 肿瘤检出率高于 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CT 及 MRI 对直径 1~3%cm 和 >3%cm 肿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CT 及 MRI 诊断原发性肝细 胞癌价值相当,但后者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良好,对直径 <1%cm 肿瘤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梁昌富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331-133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临床表现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MFH,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9例)、CT(6例)、MRI(3例)检查,复习文献及寻找影像学特点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例MFH中,4例位于骨端,距离关节面0.3~4cm,4例位于骨干,1例位于骨干及骨端。X线及CT表现为:局限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或部分清,CT上病灶密度不均,CT值在25~40HU左右,伴有不完整的硬化边(5例),软组织肿块一般不超过破坏灶范围(8例),超过骨破坏灶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例),MRI显示病灶更清晰,有结节样突起。结论:X线平片、CT及MRI综合影像检查对诊断MFH有帮助。发生于中年长骨骨干或骨端者,症状轻而骨质破坏明显,兼有良、恶性骨肿瘤特点,可提示该病。MRI表现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宋敏  陆化  徐卫  张闰  陆世丰  李建勇 《华西医学》2007,22(3):600-602
目的:为加强对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PLB)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了解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病因及预后,加深对其病理、影像学表现特点的认识,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方法:报道分析了一例以左小腿局部胀痛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通过综合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局部组织活检加病理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可改善疾病的预后.结论:PLB是少见的结外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通常为溶骨性破坏,PLB病情发展迅速,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造成早期准确诊断非常困难,容易发生误诊,目前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应采取综合的临床诊断手段,加以鉴别诊断,尽早明确诊断,积极系统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瘤罕见,而其中以黏膜相关性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o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L)为最常见。MALTL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但肺MALTL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笔者见到三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51岁。因咳嗽伴发热4月余入院。患者于1999年11月起低热伴干咳,予抗炎治疗后体温控制,咳嗽持续。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下叶结节,于2000  相似文献   

14.
宾精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11-3713
目的: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结果:11例肿瘤9例位于幕上,2例位于小脑半球,均为单发,且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程短,病情发展快。术前诊断困难,较易误诊,确诊依靠手术和病理检查。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鉴别比较困难,综合分析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有利于对本病作出更好地诊断。[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5.
骨恶性淋巴瘤23例核素显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恶性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为原发于骨骼组织的淋巴瘤,多局限于单骨,全身症状不明显,临床上较少见。继发性为骨外恶性淋巴瘤的骨转移或直接侵犯,临床上以此类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为嗜铬细胞瘤(PHEO)患者就诊的主要表现,而在高血压患者中系由PHEO所引起者尚不足1%[1].国内恶性PHEO肾上腺内小于5%,肾上腺外大于10%,属少见病.复发性恶性PHEO就更罕见了.此类患者因有临床症状及以往PHEO手术史,故定性诊断较易,但其定位诊断却甚困难.影像学检查变化多端,B超及CT均有较多的漏诊及误诊的机会.笔者在上海瑞金医院观察了由病理确诊的5例复发性恶性PHEO.旨在探求B超与CT的互补作用及其影像学的表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胰岛细胞瘤较少见,目前对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报道较多,MRI表现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胰岛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着重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胰岛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10例胰岛细胞瘤中,8例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其中4例为恶性。胰岛素瘤普通CT多表现为等密度,轻度强化,较易漏诊。MRI多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常规增强后轻度强化,动态MRI增强早期可明显强化。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体积多较小,无功能性或恶性胰岛细胞瘤体积多较大。恶性胰岛细胞瘤多伴肝脏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较常规CT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尤其是动态增强MRI。  相似文献   

18.
腕关节月骨、头状骨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内腱鞘囊肿或称邻关节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骨良性肿瘤。骨内腱鞘囊肿发病多见于髋、膝、踝和肘关节,发生于腕骨者较少,而检查主要以X线平片为主,CT检查较少,MRI检查报道甚少。为提高对腕骨骨内腱鞘囊肿MRI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现将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腕关节月骨、头状骨骨内腱鞘囊肿1例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睾丸恶性淋巴瘤较罕见,其CT及超声表现报道较少。笔者收集了我院1996—2006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椎体破坏为首发征象的恶性淋巴瘤CT、MRI表现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是网状组织和造血系统的实体瘤,一般首发于淋巴结,而首发于淋巴结以外的任何组织或器官称结外型恶性淋巴瘤。以椎体破坏为首发征象的恶性淋巴瘤非常少见,此类病例及报道不多。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分析了本院被误诊的5例以脊柱破坏为首发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