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对比两组死亡人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20%;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 d,观察组的GCS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治疗,患者的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及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患者的效果,以供护理工作参考借鉴。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甘露醇使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其预后更好,患者并发症发生少,甘露醇使用剂量少,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很好地判断患者的颅内压情况,其需要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确保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柳 《现代医药卫生》2014,(4):511-512,514
目的 观察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传统对照组,各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传统对照组行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颅内压检测,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则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记录三组患者的颅内压值和患者的病死率,以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结果 观察组与传统对照组颅内压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传统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0.0%(6/30)、23.3%(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传统对照组较健康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而观察组和传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传统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为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颅内压检测与有创颅内压检测差异不大,且操作简单、安全,可替代传统有创颅内压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mcnranial pressure,ICP)持续监护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孙钒  王列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07-330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监护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前者在颅内压监护下分析病情或使用脱水剂和CT检查,后者按临床经验或常规观察方法分析病情或应用脱水剂和CT检查;详细记录两组病例的治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护组病例ICP持续≥3.5 kPa,经颅脑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或颅内血肿增大、脑肿胀和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10 mm患者26例(其中ICP>5.5 kPa 18例);监护组治愈/轻残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8%(χ2=10.165,P<0.01);监护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χ2=3.971,P<0.05);监护组病死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4%(χ2=4.508,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分析、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ICP)监测的护理经验。方法 48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分为ICP监测组24例和对照组(未进行ICP监测)24例,ICP监测组应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护及护理,根据颅内压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对照组按照医嘱执行神经外科护理常规。对比ICP监测组与对照组的预后。结果采用GOS评估系统进行预后评估,ICP监测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动态ICP监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辅以细致周到、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护对临床诊治及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监护组中,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死亡率17.5%;而对照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为33.3%。结论颅内压监护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每组63例。监测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或开颅术后行侧脑室穿刺,放置颅内压(ICP)监测装置,根据ICP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治疗结果与非监测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按GOS标准评定,治疗后3个月评定治疗结果。监测组13例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7例轻残,34例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5.1%和46.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行有创颅内监测,能动态地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情况,为临床上及时处理颅内高压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为改善预后起到了积极的救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10月收治的116例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监测组于术中安置颅内压监测传感器,使用光导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额前角侧脑室、脑实质、硬膜下腔置管,持续监测颅内压2~10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价颅内压,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等。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对比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O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监测组无一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并发脑水肿,1例脑血肿。结论传统颅内手术经验中缺乏灵敏有效的颅内压监测方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有效防止颅损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尽早发现颅内压变化趋势,降低死亡率,减少医药经济开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护仪行颅内压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重残率、病死率及KPS功能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重残率及病死率(17.86%)低于对照组(42.86%),出院3个月后的KPS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重残率、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颅内压监测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方法监测颅内压,研究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甘露醇用量和用药时间、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颅内压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术后随着颅内压值增高,GCS评分和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逐渐降低,呈负相关(r=-0.4652、-1.5928,P<0.05).研究组术后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早期客观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情、指导降颅内压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林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49-2350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常规诊治+持续颅内压监测)、对照组30例(常规诊治),比较两组应用甘露醇后肾功能、失治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失治率(13%)低于对照组(33%),治愈率(20%)高于对照组(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实施有效的颅内压监测可以减少肾功能损害,降低失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止血、降温、吸氧、补液、脑神经保护和降颅内压等紧急对症处理,并行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均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6.67%比23.33%,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加快患者颅内压的平稳恢复,改善神经组织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穿放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状态,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灌注压、颅内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CCP)、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比较CCP、ICP与PbtO2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当颅内压在20~50mmHg之间时,脑氧数值与颅内压呈负相关(r=-0.693,P〈0.01)。当脑灌注压在40~80mmHg时,脑氧数值与脑灌注压呈正相关(r=0.893,P〈0.01)。ICP(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相关,随着I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下降。CCP(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相关,随着C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PbtO2及预后与ICP、CPP均有显著性相关,24h及72h的CCP、ICP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颅内压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曹永胜  吕波  陈丹  姚亮  李亚东 《安徽医药》2016,20(8):1542-1543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半球性脑肿胀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半球性脑肿胀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术后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的病例分别在预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创颅内压监测组预后良好率34.6%,对照组预后良好率30.0%,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肾功能损害率26.9%,对照组肾功能损害率43.3%,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我们观察到术后颅内压持续高于25mmHg的患者多数预后不良。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不能改善半球性脑肿胀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但可明显减少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同时对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