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168例,均经手术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诊断为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CT平扫,分析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168例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98例,检出率为58.3%,其中脾脏损伤27例(27.6%)、肝脏损伤19例(19.4%)、胰腺损伤18例(18.4%)、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15例(15.3%)、胆道损伤9例(9.2%)、腹膜后血肿3例(3.1%)、无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5例(5.1%)、其他损伤2例(1.9%).阴性70例,占41.7%.CT 平扫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91.4%.结论 急诊CT检查可以作为急诊上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首选的辅助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诊的130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行急诊CT平扫,将平扫结果与最后经手术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诊断的结果比较。结果 130例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79例,检出率为60.77%,其中脾脏损伤21例(26.58%)、肝脏损伤16例(20.25%)、胰腺损伤12例(15.19%)、肠道及肠系膜损伤9例(11.39%)、胆道损伤8例(10.13%)、肾损伤5例(6.33%)、腹膜后血肿2例(2.53%)、膀胱破裂2例(2.53%)、无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4例(5.06%)。其中61例(77.21%)伴不同程度腹腔积血、积液,25例(31.65%)伴肋骨骨折,6例(7.59%)伴胸腹壁积气。CT检出阴性51例,占39.23%。结论急诊CT检查可以作为急诊上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方兵 《北方药学》2014,(4):121-122
目的:探讨CT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行CT诊断,收集患者CT诊断图像并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经初次CT检查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单纯性肾脏损伤6例,单纯性肝脏损伤10例,胰腺损伤21例,胃肠穿孔8例,外伤性隔痈5例,腹腔积血10例,复合型损伤3例。另有1例患者经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1周后复查时发现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结论:在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中,CT诊断结果显示相邻的脏器结构及是否有脏器受损以及受损情况比较清楚,此辅助检查在临床上对于下一步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30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CT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以钝性创伤为主,车祸伤20例,坠落伤6例,钝性击伤4例,均以实质性脏器损伤为主,其中脾损伤18例,肾挫伤7例,肝损伤2例,复合伤3例,其中伴外伤性膈疝1例,腹腔积血22例,5例行增强扫描,腹腔穿刺抽出积血12例。结论:CT扫描有利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实质脏器损伤及出血的及时诊断,有利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治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29例患者106例手术治疗。治愈124例,死亡5例,发生各种并发症37例。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脏器受损程度重,2个以上脏器损伤多见,合并伤多。快速准确的病史收集及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腹部闭合性损伤;腹腔诊断性穿刺、B超检查是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快捷、有效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腹部创伤患者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和CT或手术结果对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手术治疗38例,证实其中有28例脏器损伤与床旁B型超声检查结果一致,10例与手术不一致患者存在脏器损伤或部位不同而漏诊,所有患者超声均发现腹腔积血征象;未手术的64例患者中55例与CT诊断一致,9例超声检查仅发现少量腹腔积液,而CT检查发现有脏器挫伤。B超检查临床定位诊断准确率为73.68%(28/38)。结论床旁超声对腹部创伤时脏器有否损伤及内出血可作出初步判断,对脏器损伤的定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吕艳枝  李辉 《医药论坛杂志》2013,(4):144-144,F0003
目的探讨CT检杏在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8月-201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58例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主要表现为混杂高密度影像,包括挫伤、撕裂伤、实质内血肿及被膜下血肿,多伴有腹腔出血。本组58例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中,单脏器损伤49例,其中脾损伤23例,肝损伤13例,肾损伤9例,胰腺损伤4例;多脏器损伤患者9例,其中肝损伤伴右肾损伤2例,肝损伤伴脾损伤1例,脾损伤伴左肾损伤4例,脾损伤伴胰腺损伤2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血肿、破裂以及腹腔积血的情况,埘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安全、准确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7例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主要累及脾、肝、肾、胰,平扫和增强对病变的显示明显不同。结论CT增强扫描可减少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漏诊和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殷瑞根  朱海涛  赵亮  李月峰  张礼荣  马聪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581-2582,2584
目的评估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对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及CT平扫资料,初步诊断结果为CT平扫诊断结果,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手术或临床随访观察,并对初步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χ2检验)。结果 CT平扫初步诊断肠及肠系膜损伤65例,其中41例得到证实,12例漏诊。CT平扫对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94.4%,诊断符合率为92.3%。CT平扫初步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结论 CT平扫对腹部闭合性创伤中肠及肠系膜损伤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合并多发伤诊治经验。方法 选择1994~2003年闭合性腹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87例分析。男54例,女33例;其损伤脏器101个,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探查。结果 本组治愈59例,死亡28例。结论 对于有低血压及患识丧失的患者,为减少腹部的漏诊,应反复、多点腹腔穿刺,尽可能利用B超和CT在腹内脏器伤诊断中的重要怍用。在治疗上应先治疗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先积极抗休克治疗,并且要重视颅内高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在肝脏损伤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肝损伤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患者肝脏损伤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CT扫描结果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所有52例肝损伤患者中经过CT扫描后发现有38例为肝实质损伤,10例为肝包膜血肿,4例为肝门汇管区损伤.增强CT扫描检测的结果没有漏诊和误诊,且影像学图像显示十分清晰;而在未经增强CT扫描时则漏诊了7例腹腔内积血患者,漏诊率为13.5%.结论 CT扫描可以有效提高肝脏损伤的诊断,其中加以增强CT扫描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对肝脏损伤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CT图像以及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均靠近手术切口处。7例完全位于脂肪层中,5例深达腹直肌,3例达腹膜。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在显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海燕  季鹏  邱晓晖 《安徽医药》2018,22(6):1095-109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腹腔脓肿病因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21例经手术、穿刺及临床治疗随访等证实的腹腔脓肿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MSCT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分析不同病因腹腔脓肿的分布特点及MSCT表现.结果 MSCT结合MPR,21例腹腔脓肿MSCT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0%,定性诊断正确率达95.2%(20/21).其中阑尾炎脓肿12例,MSCT显示脓肿主要位于回盲部周围,脓肿内可见气体或气-液平面形成;消化道穿孔6例,MSCT表现为消化道穿孔部位区渗出性改变及脓肿形成,增强扫描可见均匀光整的环形脓肿壁强化,部分邻近脓肿周围可发现游离气体影;胆囊结石、胆囊炎穿孔1例,MSCT显示胆囊壁水肿增厚,缺损处胆囊壁连续性中断,其旁可见多发游离胆囊结石影;异物包裹脓肿2例,MSCT清晰显示高密度异物周围脓肿形成,脓肿壁强化、异物不强化.结论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MPR能早期发现腹腔脓肿,分析腹腔脓肿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在腹部损伤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系统地回顾分析于200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经B型超声诊断并经CT、手术等证实的157例腹部损伤的超声影像图表现。结果 B超对腹部实质脏器和空腔脏器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0%和34.21%。结论超声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准确率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是腹部损伤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某些空腔脏器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胰腺外伤处理原则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总结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原则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胰腺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CT检查对胰腺损伤确诊率可高达100%,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患者治愈,术后早期死亡3例,为多器官合并伤;后期死亡4例,死于严重的胰腺坏死、胰瘘及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4.9%。25例~度胰腺损伤均行清创加封闭式负压吸引引流。14例度胰腺损伤行远端胰腺切除、近端缝扎、胰床置闭式负压吸引,6例度、2例度胰腺损伤行幽门旷置术、胆管引流、空肠造瘘及完全引流手术。并发症有胰瘘7例、腹腔脓肿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瘘者经保守治疗痊愈。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囊肿空肠内引流术而愈。腹腔脓肿经再次手术引流后痊愈。结论胰腺闭合性损伤临床表现隐匿,CT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腹部外伤患者的剖腹探查术中仍必须重视胰腺检查,充分闭式负压吸引引流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胰腺外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孙辉  钱伟东 《安徽医药》2017,21(5):859-862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CV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ST病人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有头痛症状,其他症状有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方面,CT平扫12例(12/42)发现异常,MRI平扫(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者32例,MRV检查显示异常者45例,46例病人通过MRI+MRV均能得到诊断,所有病例经过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较多,临床症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结合CT、MRI及MRV可对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行DSA检查,早期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PSIL)的临床表现、CT特点,提出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51.6岁。PSI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CEA、CA199均正常。术前15例均行CT检查,CT初诊检出肿瘤15例,定性诊断准确12例;15例中,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检出病变,仅1例提示淋巴瘤可能。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I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PSIL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消化道钡餐诊断率低,CT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早期诊断对改善PSIL的预后十分重要,积极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腹部闭合性损伤规范化急诊救治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BAI)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诊治措施,规范BAI的救治方案,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69例B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救治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BAI患者中,62例行急诊手术,7例保守治疗,抢救治愈64例,抢救成功率为92.8%,术前、术后死亡5例.结论 快速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进行全面检查,拟...  相似文献   

19.
杨金晶  韦炜  刘影  邓克学 《安徽医药》2018,22(11):2108-2110
目的 分析鼻腔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16例患者中10例仅接受CT扫描,其中5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接受CT平扫;4例仅接受磁共振(MR)扫描,其中3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MR平扫;2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MR平扫及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单侧肿瘤8例,双侧肿瘤8例。病灶局限性于鼻腔前中部6例,中后部3例,弥漫分布于整个鼻腔7例。1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10例出现轻度骨质吸收,骨质改变轻微。肿瘤浸润鼻前庭、 鼻翼、 鼻背或邻近面部软组织11例。病灶与鼻中隔、鼻甲或鼻窦壁间存有小气泡11例。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 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均轻中度强化。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