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晓玲 《疑难病杂志》2007,6(8):460-462
目的探讨血小板形态在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脑梗死急性期PLT明显低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TIA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急性期MPV和PDW明显高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TIA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PLT低于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P<0.01),MPV和PDW高于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P<0.01)。结论血小板的形态在脑梗死之前就发生变化,动态观察血小板3项参数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并检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5例急性期时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另设健康人54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PLT<对照组,MPV>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MPV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弄有显著性意义,P<0.0l。结论:血小板体积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 (PLT)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国内外对血小板计数、均血小板体积的参考值在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改变与意义有较多的报告 ,发现脑梗死急性期大量血小板被激活、消耗 ,使血小板数量减少[1,2 ] 。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增加 ,可能发生在梗死之前 ,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对90例不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9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 。其中女 5 8例 ,男 32例 ,年龄 60~ 82岁 ,平均 7…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3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表达,同时对其进行血小板3项参数PLT、MPV和MAR的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MPV及MAR较健康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而且恢复期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PLT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2)CD62P、CD63、MPV及MAR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4、0.817、0.684和0.698,均为P<0.01),而PL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间无相关性(r=0.3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大量活化及其体积和最大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MPV和MAR较PLT更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数景出现短暂性波动,为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脑梗死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演变关系。我们对2004年2月-2005年6月住院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MPV、PDW的动态变化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体积及其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照组为38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动态变化,缺血梗死面积与PLT呈负相关系,与MPv成正相关系。结论: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的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对临床急性脑梗死的预防、缺血面积和病情、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计数,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脑梗死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按照脑梗死诊断标准精心选择98例,在脑梗死后48小时内采血,立即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脑梗死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在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P-选择素(CD62p)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测定50例急性期脑梗死(其中20例2周后复查)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PAF、CD62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参数,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测定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其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①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PAF、CD62p水平明显升高,恢复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血栓形成较腔隙性脑梗死PAF、CD62p水平明显升高(P<0.01);②PAF与CD62p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梗死体积、收缩压及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BPC)呈负相关,且PAF与CD62p之间呈正相关;③不同梗死部位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P-选择素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简崇东 《医学综述》2011,17(4):569-572
血小板在脑梗死发病前、发病过程及病后都发生变化。血小板计数和体积改变可能是脑梗死形成的一个原因,而不是梗死后继发改变。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检测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脑梗死加重的一个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同时可作为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血小板的异常变化,与梗死范围的扩展和病情的预后有关,病情越重,梗死面积越大,血小板参数改变越明显。血小板计数减少、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是与脑梗死病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抗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CI)患者血小板(PLT)参数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107例CI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PLT参数.结果 CI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血小板(PLT)数量减少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 LCR)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LCR)变化。方法 检测 98例脑梗死患者和 80例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P -LCR数值。结果 脑梗死组的PLT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 ,MPV、PDW、P -LCR均较正常组升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筠  刘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55-56,59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凝血图及血小板数目,体积变化情况,探讨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发病时间在6~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小板数目(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凝血图,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T-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时PLT减少(P〈0.01),MPV增大(P〈0.01)病情越重,梗死面积越大,改变越明显。结论监测PLT、MPV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期脑梗死脑水肿占位效应特点,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合理剂量.方法对2005年01月0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弥散加权成像(disper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所显示的梗死灶体积、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脑水肿相关颅内高压症状及需要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剂量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共129例.急性期脑梗死DWI所显示的梗死灶体积与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急性期脑梗死DWI所显示的梗死灶体积与需要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剂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与需要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剂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临床拟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较高时,应考虑较大体积脑梗死可能;急性期脑梗死梗死体积越大,脑水肿相关颅内高压症状就越明显,需要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剂量就越大;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可作为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剂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方法:检测98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P-LCR数值,结果:脑梗死组的PLT较对照组降低(P<0.05),MPV,PDW,P-LCR均较正常组升高(P<O.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参数,研究脑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段及不同梗死面积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为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97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参数(主要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检测,按不同发病时间段分为<48 h内组(20例)、49 h~7 d组(33例)、7~14 d天组(11例),14 d后组(33例);按梗死面积不同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39例)、小面积梗死组(29例)、大面积梗死组(29例)。对各组与对照组间及各组之间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发病48h内Plt显著减少(P<0.01),7~14d及>14d逐渐恢复正常(P>0.05);发病48 h内MPV及PDW显著升高(P<0.01),49 h~7 d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但至14 d后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患者Plt越低(P<0.05),MPV、PDW越高(P<0.05)。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中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h)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SysmexCA-70001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1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13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Fb)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F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直径〉5em的患者与梗死灶直径≤5cm的患者的PLT、MPV和P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含量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 TT- R1型血细胞分析仪 ,测定 110例脑梗死、5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 (PL 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参数值 ,与 12 0例健康同龄人比较。结果 :PL T在脑血管病急性期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MPV在发病急性期及恢复期均增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 ;PCT在急性期、恢复期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DW在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期均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监测有助于了解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观察病情演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改变情况。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发病24h内采血的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90名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的PLT值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的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CT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明显改变,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预防和诊断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