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应用单泡吸附模型处理铜离离子浮选的动力学,提出了测定动态表面张力数据求算该浮选过程传质系数k2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的酸度对传质系数k2的影响所求得的最佳酸度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常用拉脱法进行测量,此法虽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但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往往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加以改进,能够较明显地减少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产生的误差,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以浮选过程中存在各种离子平衡为基础,从理论上推算出浮选Cu~(2+)稀溶液的最佳pH范围,并为浮选实验所证实。将C_(12)H_(25)SO_4Na(NaLS)与Cu(LS)_2作为理想的表面活性剂混合物,通过表面张力测定,算得离子对平衡常数K与Cu(LS)_2的表面过剩摩尔分数X_(Cu(?)LS_z)~3的值分别为1.77×10~3与0.917。在pH=5.6条件下,以铜萃取剂加在溶剂中的溶剂浮选,比离子浮选和溶剂萃取具有更佳的分离效率,其效率可达91.6%。  相似文献   

5.
用强磁场对水进行处理,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结果表明磁场对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聚丙烯纤维为载体的管式生物反应器实验装置进行了容积传质系数KLa的测定,并联出容积传质系数KLa与通气量Vg、液体循环量Lmin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程阳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92-93
针对用硅压阻力敏传感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结合实验数据绘图,详细分析测量过程中作用在传感器上力的性质,从而解决实验中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并给出用Excel处理数据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8.
永经磁场处理后,用焦利氏秤测定表明:其表面张力系数减小,且与磁场处理的次数等有关。此结果对于探讨磁化水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恒定强磁场处理蒸馏水,并用毛细管法测定磁化前、后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结果表明:磁化后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减小。这一结果与已查阅文献的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搅拌高压釜中测定了290.15~513.15K、0.5~4.0MPa范围内H2、N2、CO和CO2在液体石蜡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结果表明,H2、N2、CO和CO2的平衡溶解度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N2、CO和CO2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氢气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回归了各种气体的溶解度系数H1与温度丁的关联式。H2、N2、CO和CO2的体积传质系数均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和压力对不同气体的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各不相同,氢气的体积传质系数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大,二氧化碳的次之,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1.
发现铜离子的浮选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并求出其速度常数k0。当pH一定时,k0与流量Qa成正比,即k0=mQa。在pH=2~5的范围内,符合m=1.370×10^-5ln(pH/1.222)的关系。pH=5时m最大,pH>5则下降,从而得出了k0=1.370×10^-5Qaln(pH/1.222)。从单泡吸附模型出发,从理论上提出了浮选效率(ηf)关系式,可用以评价表面活性剂的浮选效果及工艺条件如流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最大泡压法测静、动表面张力的原理,引入微型计算机采样、控制功能;采用一系列仪表,辅以若干计算软件,建立了一套新的静、动表面张力测定仪。它具有自动采样、计算、校正、数据处理、制表、作图等功能,可获得0.01~5s有效时间范围内的动表面张力。动表面张力的实验精度为0.3mN/m,静表面张力的实验精度为0.05mN/m,一个样品的实验时间约10min,样品用量20~50mL。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由NaLS制成的胶体泡沫对水溶液中的亚甲基蓝进行离子浮选,以吸附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CGA浮选动力学模型,并研究了基动力学规律,计算了浮选速度常数,讨论了被浮洗液的pH,中性盐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CGA流量对浮选速度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择四种具有不同互溶度的液液体系,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单液滴传质系数的影响。结合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探讨互溶度、界面活性与传质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互溶度与界面活性、传质系数的降低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对于低界面张力、部分互溶的体系,界面张力不是决定表面活性物质对液滴传质系数影响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闭式涡轮转盘塔(CTRDC)的传质数学模型-简化的扩散模型,并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得塔内浓度分布和传质系数Koda。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相当吻合,说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CTRDC中的传质状况,可用于CTRDC塔高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6.
在内径94mm,高2.1m的填料塔内进行了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热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合适的(液/汽)质量比为7.7~13.3。当系统内液汽比在该范围附近时,床层内气相温度分布比较稳定。同时,对填料塔内热质同时传递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计算出在本实验系统的操作条件下,全塔平均传质和传热系数分别为:kg=0.060kg/(m2·s·MPa)和αg=2.01W/(m2·K)。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应用到工业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在气液相並流向下流动的滴流床中,用CO_2-空气-NaOH系统在液相进行拟一级反应的化学吸收求取气液有效界面积和脉动流时分散气泡的平均直径,並讨论气液相流速,分散气泡大小与气液有效界面积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分散气泡的大量形成及直径变化是决定气液有效界面积的主要因素。要强化传质,除了增加气液流速外还可以减小颗粒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吊环法测定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 S,1 000 mm2/s)在甲苯、环己烷、丁酮以及环己烷和丁酮混合溶剂中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关系。在P rigog ine-D efay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高分子链节有效浓度的概念,获得了相应的计算高分子溶液表面张力的改进模型,该改进模型对实验数据关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59%;对PDM S(1 000 mm2/s)在丁酮-环己烷混合溶剂体系的表面张力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