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PD)改善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PD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其中2例A型(震颤型)患者行单侧VL毁损术,1例A型患者行双侧VL毁损术;26例行Gpi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Gpi及VL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VL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Gpi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PD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是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中多巴胺含量减少而引起以震颤、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自1999年10月份我科引进微电极导技术,立体定向射频治疗1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49例,女78例,男71例。年龄40~80岁,平均60岁。A型(震颤型)17例,B型(僵直、运动迟缓型)24例,AB型(混合型)108例。149例手术中Vim(丘脑中间核)毁损15例,Vim+Voa(腹嘴前核)2例,Gpi(苍白球内侧)+Vim毁损78例,Gpi+Voa8例,Gpi+Vop(腹嘴后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 PD) 的中远期疗效及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 方法对行微电极导向选择性苍白球腹后部和 /或丘脑损毁术的 102例次 P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 结果全组随访 3个月~ 2年 . 其中 72例随访 1年以上 , 平均 1.6年 . 6例患者的运动迟缓症状于手术半年后有不同程度的复发 , 震颤、僵直、药物诱发的运动障碍等症状及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基本维持稳定的改善 . 无严重、永久的并发症 . 结论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 PD有普遍稳定的疗效 , 其中以震颤、僵直及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的改善稳定性较好、运动迟缓及中轴症状次之 . 除毁损靶点的精确定位外 , 适应证的合理选择以及科学合理的术后用药和康复治疗是全面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中远期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4.
探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结合术中电生理刺激精确定位射频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8例帕金森病患为1998—05/2003-1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对患先进行螺旋CT扫描影像学定位后,术中在微电极监测引导下进行细胞生理定位并结合电生理刺激验证进行丘脑腹中间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电生理监测下的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患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对震颤的缓解率为100%,运动迟缓改善率69%,僵直症状术后75%明显改善。Hoehn-Yahr分级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独应用电刺激明显减少。结论:术中应用微电极技术结合电生理刺激的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老年人特发性疾病,主要病理为大脑基底节黑质变性导致多巴胺缺乏,以静止性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姿势不稳为主要临床表现。我科采用微电极介入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结合术中电生理刺激精确定位射频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1998-05/2003-1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对患者先进行螺旋CT扫描影像学定位后,术中在微电极监测引导下进行细胞生理定位并结合电生理刺激验证进行丘脑腹中间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电生理监测下的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对震颤的缓解率为100%,运动迟缓改善率69%,僵直症状术后75%明显改善。Hoehn-Yahr分级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独应用电刺激明显减少。结论:术中应用微电极技术结合电生理刺激的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扫描 (MRI)结合微电极导向技术定位在帕金森病 (PD)立体定向毁损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MRI扫描解剖定位结合微电极记录电生理验证 ,行立体定向苍白球PVP核 /丘脑Vim毁损术 78例 ,分析术中靶点移位情况 ,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患者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 ,术前术后UPDRS评分均显著改善 (P <0 0 5 ) ,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 ,脑内出血发生率低。结论 :MRI结合微电极记录导向技术显著提高PD手术治疗靶点定位精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375例PD病人的苍白球和(或)丘脑腹外侧核进行射频毁损术治疗。结果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1%。结论 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是目前治疗PD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电极导向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丘脑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微电极导向丘脑(vim核)毁损术,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震颤98.0%,僵直87.0%。步态71.8%,平均69.7%,运动迟缓37.8%。术后MATORUPDRS评分“关”状态下降61.6%,“开”状态下降53.4%。并发症:穿刺针道出血者占1.3%,一过性呃逆6.3%。暂时的构音障碍5.0%。一过性嗜睡10.0%,精神障碍3.8% ,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和僵直有显著效果。它是消除帕金森病震颤的较佳手术方式。而术中应用微电极导向使手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方法局麻下对28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结果28例帕金森病病人中,显效22例,有效6例。病人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术后明显改善,6例发生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不仅定位精确,毁损灶小,而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加强手术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丘脑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微电极导向丘脑(vim核)毁损术,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震颤98.0%,僵直87.0%,步态71.8%,平衡69.7%,运动迟缓37.8%.术后MATOR UPDRS 评分“关“ 状态下降61.6%,“开“ 状态下降53.4%.并发症:穿刺针道出血者占1.3%,一过性呃逆6.3%,暂时的构音障碍5.0%,一过性嗜睡10.0%,精神障碍3.8%,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和僵直有显著效果,它是消除帕金森病震颤的较佳手术方式,而术中应用微电极导向使手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以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继射频热凝毁损术之后,治疗PD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是在脑深部特定的神经核团置入电极,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元异常电活动,而发挥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PD症状,提高患生活质量。1999年10月至2003年5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行DBS12例,效果满意,现将本组患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院自 1998年 9月引进美国 FHC微电极设备,对 200例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后施行康复护理,取效满意。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 9月~ 2000年 5月共计手术治疗 PD患者 200例,其中男 141例,女 59例,年龄 38~ 75岁,平均 65岁。病程 3~ 15年,平均 7.8年。住院天数 7~ 14d,平均 12.5 d。临床分型: A型(震颤型) 48例, B型(僵直型) 56例, AB型(震颤合并僵直) 96例。所有病人都经内科药物治疗,因症状不能缓解或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而要求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丘脑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帕金森病患者 ,进行微电极导向丘脑(vim核 )毁损术 ,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 :震颤98.0 % ,僵直 87.0 % ,步态 71.8% ,平衡 6 9.7% ,运动迟缓 37.8%。术后MATORUPDRS评分“关”状态下降 6 1.6 % ,“开”状态下降 5 3.4 %。并发症 :穿刺针道出血者占 1.3% ,一过性呃逆 6 .3% ,暂时的构音障碍 5 .0 % ,一过性嗜睡 10 .0 % ,精神障碍 3.8% ,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和僵直有显著效果 ,它是消除帕金森病震颤的较佳手术方式 ,而术中应用微电极导向使手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估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抑郁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PD合并轻、中度抑郁患36例,于微电极导向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前10d及术后2周进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疗效的评估。结果:36例患术后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的同时,其抑郁情绪亦有明显的改善,Webster记分、SDS总分、HAMD总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91.67%。靶点更换率100% ,经微电极导向技术再确认的靶点较影像学确定的靶点更偏向内侧苍白球的内侧及腹侧。结论:微电极导向的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PD合并的轻、中度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的脑深部电极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适应证及术后程控.方法 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电刺激术,对5例PD患者行双侧STN的DBS手术;7例PD患者行单侧STN的DBS手术,右侧2例、左侧5例(其中有3例同时给予对侧苍白球毁损术).结果 12例患者经术中确定靶点定位,DBS后患者震颤停止,肌僵直明显改善,改善率达75%~85%.结论 DBS治疗PD有可逆性、可调节性的优点,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手术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5例帕金森患者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后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05例帕金森患者为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999—06/2004—05收治,震颤型14例。僵直型10例,震颤僵直型81(震颤为主63例,僵直为主18例)。Hoehn&;amp;Yahr分级,Ⅱ级6例,Ⅲ级30例。Ⅳ级67例,Ⅴ级2例。采用MRI影像定位结合术中电刺激的神经生理定位,进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或内苍白球(Gpi)核团毁损。结果:105例患者术前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ore,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53.0&;#177;7.0,“关”状态是62.0&;#177;6.6;术后7d 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21.6&;#177;7.2,“关”状态是23.6&;#177;7.3。所得分数经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开”、“关”状态下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2,P&;lt;0.01)。结论:目前国情下,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仍不失为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05例帕金森患者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后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05例帕金森患者为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999-06/2004-05收治,震颤型14例,僵直型10例,震颤僵直型81(震颤为主63例,僵直为主18例)。Hoehn&Yahr分级,II级6例,III级30例,IV级67例,V级2例。采用MRI影像定位结合术中电刺激的神经生理定位,进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或内苍白球(Gpi)核团毁损。结果:105例患者术前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Parkinsondiseaseratingscore,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53.0±7.0,“关”状态是62.0±6.6;术后7d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21.6±7.2,“关”状态是23.6±7.3。所得分数经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开”、“关”状态下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2,P<0.01)。结论:目前国情下,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仍不失为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配合。【方法】局麻加静脉复合麻醉下对262例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治疗,总结围手术的护理体会。【结果】患者震颤改善率99.03%、肌强直改善率96.7%,运动迟缓改善率81.4%;术后UPDRS评分“开”状态下降55、6%,关状态下降61.5%,13例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术后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环境器械物品准备,术中做好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MRI行苍白球腹后部定位。以微电极进行功能定位后,应用射频毁损治疗。手术前后进行UPDRS计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42例均有显著疗效,术后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症状改善率,开状态(71.1±8.2)%、关状态(86.1±9.2)%(P<0.001)。平均随访34个月,疗效稳定。结论: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