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胭静脉管径的报道仍较少。而左右对比的报道,在国内尚缺乏。为此,本文对胭静脉3个位点的外径进行测量,以期为胭静脉体质调查提供资料及临床血管病的诊断和血管外科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华  易军  宁莫凡  王岭  凌瑞  李南林 《医学信息》2009,22(10):2081-2084
目的评价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46例(56个肢体)。其中:①浅静脉型:在大隐静脉与股浅动脉或胭动脉之间行动静脉转流术;②高位深静脉型:在股浅静脉或胭静脉与股浅动脉或胭动脉之间行动静脉转流术;(萤低位深静脉型:为应用胭静脉的分支静脉作为动脉血流的灌注通道。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皮温升高。经观察3个月至15年,除4倒(4个肢体)又分别行截肢及带蒂网膜移植术外,其余肢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手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MSCT)在检查PTE时,可以同时检查下肢深静脉,称间接性MSCT静脉造影(MSCT venography.MSCTV)。间接性MSCTV是应用CT高分辨力特点,在MSCT肺动脉造影后,延迟一定的时间,对再循环后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胭静脉及胫静脉显影的快速采集与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剖一男性右下肢时,见其胭动脉发出3支膝中动脉,并见其膝下内侧动脉发出骨膜支营养胫骨中段。该变异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在距股骨内侧髁水平面上方6.22 mm和水平面下方6.00 mm、19.08 mm处,胭动脉发出3支膝中动脉,其外径依次为1.46 mm、0.60 mm、0.62 mm。3支膝中动脉分别斜向内下注入胭斜韧带。在3支膝中动脉上方,由胭动脉发出1支膝上内侧动脉,行  相似文献   

5.
膝后外侧部结构的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MRI诊断膝后外侧部结构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对8侧成人尸体膝部进行矢状和冠状位l~2mm厚的连续切片,观察膝后外侧部结构在断面上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果:腓侧副韧带和弓状韧带在冠状切片显示较好;小豆腓骨韧带在矢状切片显示较好;胭腓韧带在矢状和冠状切片均可显示;胭肌的肌腹部、肌腹一肌腱连接部和胭肌腱股骨部在冠状层面可显示,胭肌腱斜行部在矢状面显示较好。结论:膝部矢状和冠状断层切片能清晰显示膝后外侧部结构,有利于正确辨认这些结构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头臂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而头臂静脉作为人体的一条较大静脉,变异情况较少见。作者在解剖1例成人男尸过程中,发现左头臂静脉变异,现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双下腔静脉伴睾丸静脉及肾上腺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永杰  李健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2):F0003-F0003
双下腔静脉的出现并不少见,国内外均有过报道,但同时伴左睾丸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注入左下腔静脉的变异却非常罕见。本文作者在解剖一具尸体标本时,发现1例双下腔静脉伴睾丸静脉、肾七腺静脉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静脉曲张的患肢及正常肢体进行检查,探讨小腿交通静脉反流对临床分级的影响,并对比观察观察组及正常组下肢静脉的管径。方法站立位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观察组25例患者的39条患肢与正常组10例患者(健康下肢)和正常人的12条健康下肢进行检查,对比观察有无小腿交通静脉反流、静脉管径等参数;对小腿交通静脉反流与临床分级作相关分析。结果正常组小腿交通静脉管径均小于3mm.未见交通静脉反流。观察组小腿交通静脉管径大于4mm伴有反流者18条下肢,小腿交通静脉反流与临床分级具有相关性(Fisher's exact=0.005),有小腿交通静脉反流者临床分级更高。站立位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胭静脉管径较正常组健康者的增宽。结论有小腿交通静脉反流者临床分级更高,故应常规检查小腿交通静脉;下肢静脉曲张组静脉管径较正常者的增宽,因此,发现静脉管径明显增粗时,应观察静脉有无反流。  相似文献   

9.
<正> 男性成人左侧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网,沿外踝后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内侧上行至小腿上、中1/4交点处跨腓肠内侧皮神经浅面到达其外侧至胭窝穿深筋膜斜向外侧入股二头肌长深面,距腓骨头11cm处穿股二头肌  相似文献   

10.
肾静脉在肾窦内汇成2支或3支,出肾门后合为一干,于肾动脉前方汇入下腔静脉。近年来有双肾静脉的报道,但作者在解剖一成年女尸时,发现其右侧肾静脉变异,与文献报道不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膝关节全脱位并胭部血管损伤是很严重的损伤,应尽早修复损伤的血管,重建肢体的循环。本文报导了5例,2例为血管对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例。作者认为,修复血管方法以对端吻合为最佳,若血管缺损过多,可取自体健侧大隐静脉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约70岁)男性尸体时,发现左侧头臂静脉走行异常,为临床提供解剖变异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 本院近期收治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2例,两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周围骨折,脑动静脉均系钝性损伤。结合受伤情况及临床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早期仔细修复损伤的血管,术中、术后抗凝治疗,以及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 1例截肢,1例发生缺血性肌坏死虽保住了肢体,但遗留有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结论 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应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手术等综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腓总神经的走行及分支位置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腓总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至小腿之前,走行在致密的胭窝外侧沟和腓管内。胭窝外侧沟的长度为82.5±2.3mm。在腓管内,神经与腓骨颈处的骨膜紧紧相贴,腓管的长度为26.5±1.5mm,腓总神经在腓管内的长度为23.5±1.7mm。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位置,在进入腓管之前者占42%,在腓管内者占58%。结论致密的胭窝外侧沟,以及腓总神经在狭窄的腓管内与腓骨颈处的骨膜紧密相贴,是腓总神经容易受卡压的两处解剖学位置。  相似文献   

15.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有3条右肾静脉和两条右睾丸静脉,并且右睾丸动脉起点和右睾丸静脉静脉汇入处,以及右肾动脉的行程上均有变异。此类多变异共存现象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 本院近期收治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2例,两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周围骨折,脑动静脉均系钝性损伤。结合受伤情况及临床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早期仔细修复损伤的血管,术中、术后抗凝治疗,以及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 1例截肢,1例发生缺血性肌坏死虽保住了肢体,但遗留有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结论 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应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手术等综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17.
患儿行静脉穿刺通常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但在背部有创伤等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俯卧位行静脉穿刺,此时,可选择腘静脉作为穿刺部位。有关成人腘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报道较多,但小儿资料缺乏。为探讨小儿腘静脉穿刺时的进针部位、深度、方向等操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作者在防腐固定的下肢标本上和经超声诊断仪对学龄前儿童的腘静脉等结构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人体标本全身动脉灌注填充剂和局部解剖血管铸型方法,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吻合情况及相关数据。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于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胭窝内、外侧皮动脉及胭窝中间皮动脉。此动脉在小腿下1/3段与腓动脉肌间穿支吻合成血管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的特点,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设计逆行皮瓣,血供较好,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成人阴茎静脉铸型技术的改进。方法:用带导丝的硬膜外穿刺导管破坏静脉瓣后用25%、35?S乙酸乙酯溶液从阴茎背深静脉近端进行灌注。结果:静脉灌注饱满、完整,效果十分理想。结论:使用破坏静脉瓣后从近段灌注25%、35?S乙酸乙酯溶液的方法,具有灌注完整、方法可靠、重复性高等优点,为类似细小不易插管、且存在静脉瓣的静脉铸型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供学生局解实验操作的23具尸体中见,于1具尸体右侧见双跖肌变异,非常罕见,现报道如下.男性成人尸体,约50岁,身高175cm.在其右侧胭窝可见跖肌起于股骨外上髁,肌腹较短向内下走行,肌腱较长于跟腱的内侧单独止于跟骨.在该跖肌内侧稍上方有一块不明肌,该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上1/3段,肌腹呈梭形长6.32cm,宽1.26cm,厚0.52cm,肌纤维由内上斜向外下走形,在跖肌起点稍内侧移行为较长的肌腱.肌腱长13.52cm,宽0.38cm,厚0.10 cm,该腱越过跖肌腱的浅面,与跖肌腱交叉后沿着腓肠肌外侧头内侧缘深面向下走行,并与比目鱼肌浅面的深筋膜愈着,止于跟腱.该肌肌腹中部有血管连于胭静脉,动脉及神经已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