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患者血浆丙戊酸钠稳态谷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口服丙戊酸钠(VPA)稳态谷浓度与体内病理生理因素以及联合用药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VP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空军总医院收集30例因癫痫口服VPA的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VPA单位体重剂量、血药浓度及相应生化检验值。应用SAS软件(6.04版)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VPA稳态谷浓度与血清白蛋白(ALB)、单位体重剂量(mg.kg-1)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肝药酶诱导剂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使用VPA时应重点考虑ALB、单位体重剂量和肝药酶诱导剂对VPA血药浓度的影响,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 018例癫痫患儿的VPA血药浓度,分析年龄、性别、给药剂量和药物剂型等因素对VPA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VPA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癫痫患儿VPA血药浓度低于治疗窗的528例(51.9%),位于治疗窗内的464例(45.6%),高于治疗窗的26例(2.6%)。年龄、性别和给药剂量对VPA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郾05),药物剂型对VPA 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PA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癫痫患儿年龄、性别和给药剂量等因素影响,为实现个体化药物治疗,应常规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与其他抗癫痫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癫痫发作频率的影响、不同年龄组LEV效果,分析LEV血药浓度与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对收集的200病例进行分组,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疗效无明显差异,单药LEV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明显相关(r=0.832,P<0.05),对LEV血药浓度的有影响是LTG/CBZ/PB,影响不明显的是TPM/OXC/VPA。结论 LEV的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联合用药、患者的个体差异均有关系,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LEV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便更好的控制癫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族别及合并用药对新疆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LEV)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110例癫痫患儿LEV的稳态血药浓度,并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族别、给药剂量及合并用药等基本信息,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每千克体质量给药剂量无差异的情况下,不同年龄、性别和族别癫痫患儿LEV的CD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V合并丙戊酸钠(VPA)或LEV合并VPA、托吡酯(TPM)后的LEV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P<0.05),LEV单药及LEV合并VPA、奥卡西平(OXC)或拉莫三嗪(LTG)后的LEV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不相关。结论:LEV在儿童体内消除速率快,半衰期短,用药依从性差,且癫痫患儿需长期服药,因此在儿科临床用药时,通过对LEV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可为患儿提高疗效和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癫痫患儿丙戊酸(VPA)的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8例VPA血药浓度监测报告,包括患儿性别、年龄、丙戊酸钠日总剂量、联合用药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稳态血药浓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VPA血药浓度变化的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日总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P<0.05),白蛋白含量与血药浓度呈负相关(P<0.05),不同剂型对血药浓度有影响,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糖浆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的不同剂型、给药剂量和白蛋白含量会影响VPA血药浓度,患儿性别、年龄、是否联用左乙拉西坦或拉莫三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与血药浓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宋霞  张建隆  邱雯 《中国药房》2014,(6):533-53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LTG)浓度的方法,分析LTG血药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血浆样品以甲醇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测定,其中内标为氯霉素,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30∶70),色谱柱为Luna C18,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06 nm。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应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LTG血药浓度的各类因素;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组别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在0.5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最低检测限为0.5μg/ml;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4.39±1.57)%、(95.57±2.22)%、(91.81±2.11)%;LTG血药浓度与LTG给药剂量、联用丙戊酸(VPA)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1 7、2.568 0,P<0.05),与联用苯巴比妥(PB)呈负相关(r=-2.048 2,P<0.05);性别、年龄及体质量与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临床上常规监测LTG的血药浓度;LTG血药浓度可受LTG给药剂量、联合应用VPA及PB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有必要开展其血药浓度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治疗老年癫痫患者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为老年患者丙戊酸钠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的老年癫痫患者30例,连续服药1周以上,于早晨服药前抽取静脉血3 mL,HPLC法测定浓度。结果:每天剂量<0.8 g组,平均浓度为(41.1±5.6)mg·(-1);每天0.8 g组,平均浓度为(60.5±14.3)mg·L~(-1),每天剂量>0.8 g组浓度为(72.2±26.4)mg·L~(-1)。结论:老年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治疗很有意义,但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个体化给药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72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VP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40~100 μg/mL,VPA高于有效血药浓度时总有效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1)。单用VPA 的患儿中,<3岁组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7~16岁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P均<0.01);口服溶液组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普通片剂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P均<0.01)。联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患儿(联用组)总有效率74.85%,低于单用VPA(单用组)的 89.24%,且联用组VPA血药浓度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高于单用组(29.34% vs 9.36%,P均<0.01)。结论:VPA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剂型、联合用药等),临床上个体化给药时不能仅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依据,应综合考虑以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与其它抗癫痫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癫痫发作频率的影响,分析拉莫三嗪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丙戊酸钠使LTG的血药浓度升高,卡马西平使LTG的血药浓度降低,单药LTG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明显相关(r=0.889,P0.05),各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χ2=22.508,P0.05)。结论:LTG的血药浓度和服药剂量与联合的抗癫痫药物以及病人的个体差异相关,因此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便更好的控制癫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探讨优化ICU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ICU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出院患者。统计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将患者分为CrCl>90mL/min、CrCl 50~90mL/min、CrCl 10~50mL/min及CrCl<10mL/min 4组,分析不同肌酐清除率组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和达标率的影响以及比较指南推荐剂量与实际剂量的差别,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99例ICU患者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共230例次,45例次(19.57%)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72例次(31.30%)未达标(<15mg/L),113例次(49.13%)超标(>20mg/L)。 CrCl 50~90mL/min和CrCl 10~50mL/min组平均血药浓度[(20.16±7.51)mg/L, (23.12±9.37)mg/L]、血药浓度超标比例(45.45%,62.79%)显著高于CrCl>90mL/min组[(14.65±9.07)mg/L, 19.15%]。CrCl>90mL/min、CrCl 50~90mL/min组实际剂量显著低于推荐剂量,而CrCl 10~50mL/min、CrCl<10mL/min组实际剂量显著高于推荐剂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给药剂量(B=11.631,95%CI=7.030~16.232,P<0.001)、肌酐清除率(B=-0.064,95%CI=-0.097~-0.032,P<0.001)、白蛋白水平(B=-0.334,95%CI= -0.634~-0.035,P=0.029)是影响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在优化ICU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时应考虑给药剂量、肌酐清除率和白蛋白水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丙磺舒联用对头孢克罗肠道吸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药代动力学试验:头孢克罗(100mg/kg)对大鼠静脉给药,分别与不同剂量丙磺舒(0、300、600、900mg/kg)联用,HPLC监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DAS软件计算头孢克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肠道吸收试验:头孢克罗(30μg/mL)分别与不同剂量丙磺舒(0、90、180、270μg/mL)联用,对大鼠在体肠回流给药,给药后不同时间采样,HPLC测定灌流液中头孢克罗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1)头孢克罗静脉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随丙磺舒联用剂量增大,头孢克罗的血药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增高;AUC与丙磺舒联用剂量呈正相关(r=0.997),而Cl、Vd及V1与丙磺舒联用剂量呈负相关(r=-0.837,-0.817及-0.888)。(2)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表明,不同剂量丙磺舒联用对头孢克罗肠道吸收影响的程度不同,当丙磺舒联用剂量达270μg/mL水平时,灌流液内头孢克罗的留存率明显增高。结论:与适量丙磺舒联用,头孢克罗分布容积及血浆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增高;而与大剂量丙磺舒联用则明显延缓或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美罗培南降低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3例,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信息,VPA血药浓度等,分析两药合用后VPA血药浓度下降的幅度和程度,及VPA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依据两药合用前VPA的血药浓度,将患者分为3组,VPA血药浓度50~60 mg?L-1组(n=13例),VPA血药浓度60~70 mg?L-1组(n=6例),VPA血药浓度>70 mg?L-1组(n=4例),探讨VPA血药浓度降低的程度和幅度是否呈浓度依赖性。结果:美罗培南与VPA合用24 h内,6例患者中有5例VPA血药浓度均降低到治疗浓度范围以下,合用24~48 h后所有患者VPA血药浓度均降到治疗浓度范围以下。未合用前VPA血药浓度越高,合用后VPA血药浓度下降幅度越大,VPA最低浓度波动5.9~15.7 mg?L-1之间,均降到了治疗浓度范围以下。停用美罗培南1~7 d后,7例患者中有2例VPA血药浓度恢复到了治疗浓度范围以上,7~14 d内13例患者VPA浓度均恢复到治疗浓度范围以上。结论:美罗培南降低VPA血药浓度主要发生在两药合用24 h内,个别病例会延迟到48 h。合用后VPA血药浓度下降幅度呈浓度依赖性,最低VPA血药浓度无浓度依赖性。停用美罗培南7~14 d后,VPA血药浓度基本都可恢复到治疗浓度范围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颅脑疾病患者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青海省人民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1年8月入院的神经外科颅脑疾病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SPSS 20.0软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指数、给药剂量对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女性患者的血药浓度高于男性患者(P <0.05);BMI <18.5 kg/m2的患者血药浓度达标率高于24.0≤BMI <28.0 kg/m2和BMI≥28.0 kg/m2的患者(P <0.05),BMI <18.5 kg/m2和18.5≤BMI <24.0 kg/m2的患者血药浓度高于24.0≤BMI <28.0 kg/m2的患者(P <0.05);给药剂量> 15 mg/(kg·d)的患者血药浓度达标率高于给药剂量<10 mg/(kg·d)的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对丙戊酸钠(VPA)及其代谢产物2-丙基-2-戊烯酸(2-ene-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14例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癫痫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案分为VPA组(n=71),VPA+LEV组(n=23)以及VPA+OXC组(n=20)。采用RP-HPLC法测定VPA代谢产物2-ene-VPA的血药浓度,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PA+LEV组与VPA组相比,VPA血药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而VPA+OXC组中VPA的血药浓度较单独服用VP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4)。而在VPA组、VPA+LEV组、VPA+OXC组中,2-ene-VPA血药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在VPA组中,VPA和2-ene-VPA血药浓度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0.278,P=0.019)。在VPA+LEV组及在VPA+OXC组中,VPA和2-ene-VPA血药浓度间的相关关系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138;P=0.334)。结论:VPA联合应用OXC时,需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VPA及OXC剂量,VPA联合应用LEV时无需调整VPA剂量;VPA与LEV或OXC合用时不会增加2-ene-VPA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为丙戊酸钠(VPA)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名儿童癫痫患者门诊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反向传播算法(GA-BP)建立两层链式预测模型,构建VPA个体化给药的程序并在少量样本中试用。结果初步完成个体化给药的程序编写,30个病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血药浓度相比表明,误差值<15%的有21个,误差为15%~20%的有6个,误差>20%有3个。结论可以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VPA个体化给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麻铭川 《临床医药实践》2009,(8Z):1968-1969
目的:探讨分析丙戌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癫痫患者218例。对服用VPA达治疗剂量后3个月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及疗效评定。结果:血药浓度<50μg/mL33例(15.13%),50μg/mL~100μg/mL156例(71.55%),>100μg/mL29例(13.3%)。结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不能凭剂量来估计血药浓度和评价疗效,应进行VPA的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功能异常患者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进行VPA血药浓度监测的肝功能异常患者92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VPA日剂量、给药途径、肝肾功能及是否联用酶诱导剂和碳氢霉烯类药物等信息,研究肝功能异常患者VPA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并探讨影响VPA血药浓度达标的因素。结果:92名患者188例次血药浓度监测中有85例次在一般参考治疗浓度范围内,达标率为45.21%,低于达标浓度范围下限的有61例次(32.45%),高于达标浓度范围上限的有42例次(22.34%);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年龄、VPA日剂量、给药途径、肾功能情况及是否联用碳氢霉烯类抗生素对VPA浓度达标率影响显著(P <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PA日剂量、患者肾功能状况及是否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VPA血药浓度能否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肝功能异常患者VPA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尤其要关注患者肾功能情况及是否联用碳氢霉烯类抗生素,并密切监测VPA血药浓度,以便及时进行剂量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丙戊酸(VPA)、甲氨喋呤(MTX)和环孢霉素A(CsA)血药浓度结果,并评价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服药后的血样,采用EMIT和FPIA同时测定VPA、MTX和CsA血药浓度;以FPIA测定值为X,以EMIT测定值为Y,进行线性回归,评价其相关性。结果所得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VPA=1.894 1+1.190 3X,r=0.983;YMTX=0.099 24+1.136X,r=0.992;YCsA=1.146 5+0.846 1X,r=0.971。EMIT测定血浆中VPA血药浓度较FPIA高11.2μg.mL 1,EMIT测定MTX血药浓度较FPIA高0.22μmol.L 1,EMIT测定CsA血药浓度较FPIA低20.6 ng.mL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IT与FPIA测定VPA、MTX和CsA血药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药物监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癫痫的病理机制,癫痫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药物治疗。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之一。临床发现VPA的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即使应用较小剂量,其血药浓度仍会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药物疗效差异,是影响给药剂量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痫病患儿服用丙戊酸钠(VPA)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551例癫痫患儿服用VPA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疗效评价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服用VPA的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我院单一及联合应VPA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须结合临床反应调整个体剂量,药师应重视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