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目的评价急性左室梗塞时右胸导联ST段抬高对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意义。处理方法右胸导联(V_3R~V_5R)ST段抬高的界定为于J点后0.04秒处测量,自等电位线上移≥0.1mv被认为有意义。抬高类型参照Kataoka分类法。右室梗塞的诊断用非侵入性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所研究的23例中,9例表现为右胸导联ST段抬高,其中3例符合右室梗塞的诊断标准,无右胸导联ST段抬高者14例,其中13例无右室梗塞表现,另1例不能确定。结论急性左室下壁梗塞时右胸导联ST段抬高对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左室前壁梗塞时出现右胸导联ST段抬高,诊断合并右室梗塞需慎重分析。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栓塞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异常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98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标准12导联和右胸导联(V3R、V4R和V5R)心电图,对左、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98例中只有23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48±10)岁。23例中18例(78% )左、右胸导联均有右心室劳损表现; 13例(72% )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在入院或症状发作后24h内消失; 9例(39% )同时存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异常和右胸导联的ST段抬高; 5例(22% )左胸导联心电图正常,而右胸导联ST段抬高并呈qr、QS型;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发生率为56 5% (13 /23); 20例(87% )V3R导联呈qr型。结论 急性肺栓塞时常有右胸导联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当怀疑肺栓塞时,特别是当常规12导联无典型改变时,应描记右胸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改变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胸导联ST的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23例(38.3%),双支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37例(61.7%),双支冠状动脉病变中胸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85.5%)。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12例(70.6%),8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心肌梗死者胸导联ST段全部上抬。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抬高者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导联与肢导联对大鼠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LAD),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0min及60min的肢、胸导联心电图,测量除aVR导联外的各导联ST段偏移幅度及ST段发生变化的出现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Ⅲ导联外,其它导联结扎后30,60min的ST段均较术前升高(P<0.05);在胸导联V2、V5ST段较术前升高的幅度高于各肢导联(P<0.05),V1导联高于Ⅱ、aVF导联(P<0.05),而与Ⅰ、aV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胸导联中以V2的ST段变化最为明显;两个观测时点间各导联ST段升高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1、Ⅱ和aVF 3个导联术后ST段升高的出现率低于V2、V5、I和aVL导联(P<0.05),而这4个导联间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观测时点间各导联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扎大鼠LAD后胸导联ST段的变化更为明显,检测胸导联更能准确判断大鼠LAD闭塞后发生的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对比观察新西兰兔左室心肌坏死前后心电图ST段抬高和R波幅降低的幅度的差异及意义。方法:用ML2000全同步24导比较心电图仪同步记录新西兰兔左室心肌坏死前后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对二种心电图的振幅进行比较。结果:左室心肌坏死时,头胸导联R波的振幅减少和ST段的抬高幅度均大于常规导联,以ST段的变化更明显。结论:头胸导联心电图R波降低的幅度、ST段抬高的幅度大于常规导联,在临床上更容易识别和发现。  相似文献   

6.
李杰伟 《广西医学》2005,27(11):1826-1827
关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过去多认为是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对应性改变,是一种镜像反映,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现象。但近年通过相关临床分析,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病例还合并有邻近部位的心肌梗死,且预后较差。本文收集5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分析胸导联ST段压低与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波以直立为主,其次为正负双向。QRS以rS波为主,V3R、V4R出现率分别为95%与75%,QS波随导联的右移逐渐增加。V1呈QS波型时,同一心电图右胸导联均呈QS型,无特异性。V1呈rS型且r波幅≥0.05mV时,右胸导联Q波应疑及右心室梗死。ST段大部分在等电位线上,正常ST段抬高≤0.1mV。T波以倒置为主,随导联可移负向加深。结论:为提高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常规12导联附加右胸导联是一项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过去多认为是下壁胸导联ST段抬高的对应性改变。但是近年来通过有关临床分析,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等多项检查方法发现大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头胸导联对右心室病变的诊断价值,观察50例健康人头胸导联与Wilson导联右胸心电图,结果表明,头胸导联右胸心电图具有左胸导联心电图一样的演变规律,以正向波为主,多Rs型或R型,Q波出现率相对较低,无一例异常Q波,HV3R后无T波倒置,用于右心室梗塞、缺血、劳损等诊断明显优于Wilson导联,很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5 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与冠状动脉造影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关系。结果 :① 17例左旋支阻塞者ST段抬高Ⅱ /Ⅲ≥ 1、<1,分别为 15、2例 ,45例右冠状动脉阻塞者ST段抬高Ⅱ /Ⅲ≥ 1、<1,分别为 2、43例。 5 4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 19例 ( 3 5 .1% ) ,伴胸导联ST改变者 4例 ( 2 1.1% ) ,多支病变 3 5例 ( 64 .8% ) ,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 2 8例 ( 80 .0 % ) ;②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Ⅱ /Ⅲ≥ 1,对诊断左旋支阻塞有意义 ,ST段抬高Ⅱ /Ⅲ <1,对右冠状动脉阻塞的诊断有意义 ,伴胸导联改变者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并且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 56例AIMI患者依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分为ST段压低组(甲组)和无ST段压低组(乙组)。对二组间冠状动脉造影有前降支(LAD)狭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AIMI时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预测LAD狭窄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69%。结论 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LAD狭窄有关(P<0.01)。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将68例下壁AMI患者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分为3组:Ⅰ组(n=19):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Ⅱ组(n=14):Ⅴ_(1~3)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Ⅴ_(1~5)或Ⅴ_(1~6)导联ST段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6.3%、14.3%、74.3%,ST段下降组较无ST段下降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P<0.01),Ⅲ组前降支狭窄程度≥90%的有34.3%,Ⅰ组、Ⅱ组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果提示:下壁AMI伴胸前导联Ⅴ_(1~5)或Ⅴ_(1~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数合并前降支病变,主要原因是前降支严重狭窄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它可作为早期甄别下壁AMI重危患者的一项指标,而Ⅴ_(1~3)导联ST段下降可考虑是一种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梗伴胸导ST低电压对老年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ST低电压25例,设对照组22例,描记常规12导联ECG,后壁导联V7~9,为胸导联V3R~V5R,测量各导联ST所指高和低压幅度,下壁导联ST段至少有2个指抬高>1.0mm,V1~V4导联至少有2个导联ST压低>1.0mm。结果A组心梗后心绞痛11例,多形性室早8例,心功不全Ⅱ级10例,死亡4例。B组(对照组)心绞痛4例,室早2例,心功不全Ⅱ级3例,死亡0例。结论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梗病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前壁导联ST段压低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至2009年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急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单支冠状动脉闭塞(RCA或LCX)的患者,分析罪犯血管开通前心电图。结果 (1)∑STv1-v3↓/∑STII III aVF↑≤1在预测RCA闭塞中敏感性高于STIII↑〉STII↑(91.30%)。(2)预测LCX闭塞∑STv1-v3↓/∑STII III aVF↑〉1有相对高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1.30%、57.14%、66.67%、87.50%)。结论前壁导联ST段压低在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中存在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1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分析,发现伴有相应导联ST段下移患者较无ST段下移患者的血清LDH、GOT峰值高,临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时相应ST段下移是梗塞面积大、对应部位心肌缺血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对比分析。方法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关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共计77.77%,80例对照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1.25%,P<0.01。Ⅰ、aVR导联的ST段抬高≥0.1mV时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组中为66.66%,对照组为6.25%,P<0.01;而Ⅱ、Ⅲ、aVF导联的ST段压低≥0.05mV时前者74.35%,后者18.75%,P<0.01。相关血管病变比较:45例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伴Ⅱ、Ⅲ>Ⅰ、aVL导联ST段压低,冠脉造影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5.55%,aVR导联ST段压低≥0.1 mV为左前降支(LAD)病变44.44%。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冠脉造影为左主干(LM)病变51.28%,LM+RCA(右冠状动脉)病变4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对照组均无冠状动脉病变,与前两者无可比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伴ST段抬高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伴aVR导联ST段压低为左前降支(LAD)病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以左主干(LM)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7.
关秀兰  陈华发 《海南医学》2011,22(22):70-7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Ⅰ、Ⅱ、Ⅲ、aVL、V3导联ST段改变的比值进行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IRA为右冠状动脉(RCA)70例(80.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17例(19.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梗死区域ST段急性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OMI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me,ACS)时梗死区域ST段急性抬高13例,且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均未实施静脉溶栓、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所有患者此次入院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 angiography,CAG)检查.结果 CAG结果证实所有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均仍是完全闭塞的,梗死区域的血运完全靠侧枝循环提供;提供侧支的供血血管狭窄70%~95%.结论这类OMI合并ACS梗死区域ST段抬高的实质是梗死区域残存心肌侧支循环明显减少甚至中断,此类患者采取溶栓无疑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介入治疗时机。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7例 aVR 导联 ST 段抬高的 NSTEMI 患者,将患者分为 A、B 两组,其中 A 组30例,于发病12 h 之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 组27例,于发病12~24 h 行 PC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出院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A 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6、12个月的治疗效果优于 B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 B 组。结论对于 aVR 导联 ST段抬高的 NSTEMI,在发病12 h 之内行急诊 PCI 可能更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