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于2001年8月2002年5月收治2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后分别给予尿激酶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患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AMI猝死复苏成功后无明显机械损伤的患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8例猝死型心梗患溶栓后有7例(87.5%)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存活。存活的7例患于长期随访中心功能,均有3级以上。结论:对AMI猝死患及时有效地复苏并在复苏成功后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可以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诉"发作性胸痛6 h",急诊入院。入院前6 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性,向左肩背部放射,伴大汗出,无恶心、呕吐,疼痛持续约1 h缓解,未予诊治。1 h前无明显诱因胸痛再次发作,症状同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既往病史 20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吸烟史30余年,20支/d;否认酗酒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3次/min,呼吸20次/mi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使梗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对AMI患者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但对于AMI经心肺复苏(CPR)的患者来说,溶栓治疗是否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笔者对12例AMI经心肺复苏的患者(CPR组)与普通组溶栓治疗进行比较,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普通溶栓组:AMI患者60例,平均年龄54.2±17.4岁。发病到溶栓的时间≤6h53例;6~12h,但胸痛持续且ST段仍抬高共7例,平均时间4.2±2.5h。5例出现皮下淤血、黑便等,经对症处理,病情好转。CPR组:12例(男8,女…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患者长时间持续心肺复苏成功一例钱学贤刘映峰付向阳贺江南吴志坚赵常伟患者女,59岁。因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头晕3小时,于1997年2月1日2130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排尿费力3天”入院.入院后腹部B超示“膀胱结石、膀胱占位”.膀胱镜活检提示“恶性肿瘤”.行膀胱全切加bricker尿流改道术.手术经过顺利.但在等待快切报告过程中,患者出现心室颤动(10:50分),血压消失,立即行心肺复苏(CPR)、胸外按压,并予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静脉注射,并予非同步200J电击(双向波)除颤1次.至11:40分恢复自主心律,有呼吸.  相似文献   

7.
院外心跳停止患者中50%~70%系急性心梗(AMI)或大面积肺梗塞所致,虽然两者不同,但溶栓均有效。因虑及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心肺复苏(CPR)时传统上禁忌溶栓。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91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经过CPR,对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置入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所需时间1~10min平均(4.9±2.5)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闭塞5例,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2例,冠状动脉斑块2例。每支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 3级。脑复苏不全0例,应激性溃疡2例。结论急诊PCI治疗CPR后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病人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在2002年1月至12月间收治9例的因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进行了急诊PTCA临床观察,并对另外5例保守治疗者进行了对比。结果 经PTCA加综合治疗组死亡率低。结论 PTCA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病人的死亡率,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潘靖华  何长科  罗刚 《内科》2010,5(3):288-289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3月我院抢救的49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复苏成功率为20.4%,死亡率为79.6%。院内和院前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30.8%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开始时间〈5 min和≥5 min的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32.1%和4.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尤其是院前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应普及心肺复苏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对 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立即进行静脉溶栓获得成功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性 ,71岁 ,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 2 h于 1988- 0 9- 0 5上午 10∶ 0 0急诊入院。心电图示 :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 ,ST段上移 0 .5~ 0 .7m V。患者静滴硝酸甘油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 ,四肢抽搐 ,颜面口唇紫绀 ,呼吸停止 ,血压 0 /0 k Pa;心电监护示 :心室颤动 ,立即人工呼吸 ,并以 2 0 0 J电击除颤 ,利多卡因静滴 ,5 m in后复苏成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意识转清 ,心率 86次 /min,血压 14/8.5 k Pa。立即给天普洛欣 15 0万 U静脉溶栓治…  相似文献   

12.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以便为心肺复苏提供更多的复苏途径.方法 选择近年来心肺复苏成功的39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五种不同复苏程序:ABCD、D、C、CD、CABD.结果13例呼吸完全停止的患者采用传统ABCD复苏程序;26例呼吸尚存的患者,7例现场直接给予电除颤(D),其余19例现场不具备立即除颤的,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其中3例通过心脏按压直接复苏(C),9例心脏按压再电除颤后复苏(CD),7例心脏按压时间较长,呼吸逐渐停止,给予人工通气、复苏药物及电除颤最终复苏(CABD).结论对原发性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复苏程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骤停(CPA)患者院前急救程序和措施,分析影响救治成功率的因素,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由我市120急救中心接诊的87例AMI并CPA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救治成功率为16.1%.院前救治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的心肺复苏、年龄、早期气管插管、及时电击除颤等(P<0.05).结论:急救常识的普及、完善的急救网络配置、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流程和规范化救治措施,可提高AMI并CPA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例1 男,55岁,患高血压病30年,近10年劳累后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2~3分钟后自行缓解,或用硝酸甘油后疼痛即缓解,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988年春节因劳累后突然摔倒,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就地抢救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摩,人工呼吸,10分钟后进入急诊室抢救。心电图提示室颤,给予电击除颤1次成功,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急性前间隔心肌梗塞,偶有室早,但无自主呼吸,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约20分钟后恢复自主呼吸。24小时后意识未清醒,再行气管切开,加压给氧,意识逐渐恢复、清醒,输液纠正酸中毒,防治脑水肿、肺部感染、心脑肺复苏成功,现已随访6年,参加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CA)时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CPR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2年1月~2003年12月现场抢救CA患者48例,随机采取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 气囊-面罩通气组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 在院前抢救CA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心脏胸外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梗猝死复苏后溶栓成功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例资料 :5例病人 ,均为男性 ,年龄 39岁至 5 6岁 ;既往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史 ,均首次发病 ;以胸痛胸闷为主要症状 ,发病后 30分至 3小时就诊。就诊时心电图 :1例室颤 ,1例ST段显著压低 ,3例超极期心梗表现。猝死发生情况 :3例在急诊室 ,2例在急诊观察室 ;心电图均为室颤 ,表现为阿斯综合征。心肺复苏 :予电复律及心脏按压 ;电复律能量2 0 0J至 36 0J ,电复律次数 1至 5次。复苏时间 4至 15分钟 ,复苏后心电图 :3例前壁心梗 ,2例下壁心梗。复苏后调整血压 ,≥ 12kPa/8kPa时即予溶栓。溶栓时间 :距发病 1至 3 5小时。溶栓用药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心肺复苏(CRP)组为AMI并发心脏骤停的病人29例,心肺复苏后立即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普通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心脏骤停(普通组)63例给予rt-PA溶栓治疗。CPR非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6例,心肺复苏后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CPR溶栓组再通率和出院生存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EF)与普通溶栓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CRP非溶栓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出院生存率,较安全,成功率高,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1病例简介 患者1,女,42岁,2006年12月晨练时突发胸闷、呕吐、晕厥,由120送入我院急诊室,随即发生心脏骤停、室颤,立即予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360J电除颤3次),12min后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182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有CPR史,对CPR的发生时间、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指标、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所需时间2~13(5.4±3.0)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闭塞6例,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3例,均无侧支循环。每支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3级。脑复苏不全1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急诊PCI治疗CPR后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