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碳纤维头超声洁治术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牙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通过生理盐水漱口方式清洗种植体,观察组采用碳纤维头超声洁治术对种植体进行洁治。两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牙周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龈指数(GI)、临床附着水平(CAL)、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以及种植体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α和1β(IL-1α,IL-1β)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mPLI、GI、CAL、SBI及PD分别为(1.89±0.29)、(1.53±0.41)、(1.07±0.11)、(2.13±0.61)和(3.03±0.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5±0.38)、(2.47±0.39)、(2.87±0.71)、(3.51±0.68)和(3.7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t=2.76,t=3.04,t=2.76,t=2.3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液中IL-1α和IL-1β浓度水平分别为(16.81±1.39)ng/ml和(15.11±1.89)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05±1.54)ng/ml和(27.41±1.5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t=3.04;P<0.05)。结论:碳纤维头超声洁治术对种植体周围炎可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明显改善炎症症状,是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种植体周围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反应的控制作用,以为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4月60例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种植体周围感染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与龈沟液炎症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30例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与4周观察组牙周指数均好于对照组,龈沟液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6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8株,其中厌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需氧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种植体周围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反应的控制作用较好,因此认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57-858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慢性牙周炎种植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4例慢性牙周炎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口腔护理行为管理。结果研究组的种植体m PLI、PD、m SBI、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刷牙次数、刷牙时间、漱口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护理行为对慢性牙周炎种植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可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变化情况及与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骨丧失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2013年6月-2015年12月种植修复1年以上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健康种植体患者30例为健康种植体组,采用电化学测菌法测定各组患者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含量。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量高于健康对照牙(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量高于健康种植体组(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龈沟液内血链球菌检出量低于健康对照牙(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龈沟液内血链球菌检出量低于健康种植体组(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骨丧失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P<0.05);种植体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骨丧失均呈正相关(P<0.05);种植体龈沟液内血链球菌与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骨丧失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含量增加,血链球菌含量降低,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临床指标呈正相关,血链球菌和临床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应用牙周内窥镜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2月~2022年12月88例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为超声和手工器械龈下刮治(44例),实验组为牙周内窥镜进行超声和手工器械龈下刮治(44例),比较组间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种植体周围红肿消失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治疗前,组间在临床指标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P<0.05);且临床指标分析,实验组的各个情况得到改善(P<0.05);实验组的种植体周围红肿消失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优于对照组,比较意义明显(P<0.05)。结论:牙周内窥镜在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采用超声治疗与药物治疗合并使用的系统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征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超声洁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55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系统综合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例如: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及牙龈乳头指数(PIS)等,用以评价系统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超声洁治合并药物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以及探诊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龈乳头指数则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洁治合并药物治疗的系统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各项临床指征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炎性因子、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化,为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医院诊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30颗炎症种植体)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同期健康种植体患者30例(30颗无炎症种植体)为健康种植体组作为对照。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6(IL-6)、8(IL-8)、17(IL-17)、18(IL-18)和35(IL-35)和干扰素γ(IFN-γ)指标水平及血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含量。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IL-6、IL-8、IL-17、IL-18指标水平高于健康种植体组,IL-35和IFN-γ低于健康种植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血链球菌数量为(3.67±1.34)×105个/ml,低于健康种植体组(8.84±2.79)×105个/ml;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为(9.43±1.55)×105个/ml,高于健康种植体组(2.42±0.88)×105个/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种植体周围炎组患者牙龈沟液内IL-6、IL-8、IL-17、IL-18与血链球菌数量呈负相关,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呈现正相关性;IL-35、IFN-γ与血链球菌数量呈正相关,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呈负相关。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存在促炎因子高表达及抑炎因子低表达,血链球菌数量下降、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升高,龈沟液内炎性因子与病原菌的变化与种植体周围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Er: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对种植体周围炎牙周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工刮治,试验组使用Er: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对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对种植体成功率及牙周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山东省青岛疗养院收治的上颌前磨牙或磨牙缺损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40例(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实施种植修复)、B组40例(采用常规种植修复技术)。对比两组术后1年、2年种植体留存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牙周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显著的高于B组;术后24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组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术后1年,A组和B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A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率为96.00%,高于B组患者的83.02%。结论口腔种植修复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有利于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提高种植体的留存率、降低种植修复对牙周健康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对种植体成功率及牙周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山东省青岛疗养院收治的上颌前磨牙或磨牙缺损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40例(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实施种植修复)、B组40例采用常规种植修复技术。对比两组术后1年、2年种植体留存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牙周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结果 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显著的高于B组;术后24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组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的低于B组;术后1年,A组和B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A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率96.00%高于B组患者的83.02%。 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有利于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提高种植体的留存率、降低种植修复对牙周健康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溶栓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总共入选病人116例,分为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组(57人)和联合超声治疗组(59人),治疗36天。结果联合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基本治愈18.6%,显效40.7%,进步37.3%,无效3.4%,总有效率96.6%,与单纯溶栓治疗组比较,疗效明显(P<0.01)。结论超声波辅助溶栓治疗脑梗塞,可以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抗震救灾中野战医疗方舱如何迅速高效地开展超声诊断工作。方法:分析地震灾害中伤病员的伤情特点及在抗震救灾中野战医疗方舱开展超声诊断的必要性和客观要求,以及诊断工作的状况,流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超声诊断在野战方舱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总结了抗震救灾中超声诊断在野战医疗方舱中展开的特点及意义。结论:野战医疗方舱平台和超声仪影像诊断技术在伤病员诊治及挽救伤病员生命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输尿管镜下超声碎石术中的超声探针损坏率高的原因,设计了两种新型的超声手控器和输尿管镜的连接器械。通过对比,选择其中一种连接器械进行临床使用,结果表明,该器械便于临床操作,同时可以延长镜下超声探针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超声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刚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4):61-62,67
本文介绍了超声治疗设备的组成及原理,并简述了超声治疗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根管冲洗术治疗根尖周炎对患者局部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来本院进行根尖周炎疾病治疗的1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例数相同的超声根管冲洗组和常规根管治疗组,超声根管冲洗组使用超声根管冲洗术治疗根尖周炎,常规根管治疗组使用常规根管治疗术进行根尖周炎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牙齿疼痛发生概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根管冲洗治疗的超声根管冲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的常规根管治疗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疼痛发生概率比较,使用超声根管冲洗治疗的超声根管冲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牙齿疼痛发生概率明显少于使用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的常规根管治疗组,P<0.05,可以将数据作为研究依据。结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对根尖周炎患者采取超声根管冲洗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在治疗后再次出现牙齿疼痛的概率也明显的降低,对于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提高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超声根管冲洗治疗术,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外医院超声影像科室的地位及作用差异,同时从超声医学设备的先进技术特点,包括各种新型超声探头的种类及功能,以及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国内现代超声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患者防护口罩在牙周洁治时对口腔喷溅物的防护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患者防护口罩,在口腔门诊诊室内采用仿真人模拟牙周超声洁治治疗,按洁牙位置及防溅措施分成六组(第一组为右上切牙弱吸,第二组为右上切牙弱吸+强吸,第三组为右上切牙弱吸+新型患者防护口罩,第四组为右下切牙弱吸,第五组为右下切牙弱吸+强吸,第六组为右下切牙弱吸+新型患者防护口罩),比较各组牙周洁治时口腔喷溅物的喷溅距离及喷溅面积所占百分比。结果 第三组和第六组(使用弱吸+新型患者防护口罩)无论是右上切牙还是右下切牙洁治,白纸上的喷溅距离和喷溅面积所占百分比均为0,而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第五组(单纯使用弱负压吸唾或者结合强负压吸唾)均可见一定喷溅距离,喷溅面积百分比为(1.34±0.56)%~(24.48±7.43)%。结论 新型患者防护口罩可有效防护牙周洁治时口腔喷溅物的喷溅。  相似文献   

18.
During dental treatments,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negative emo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dur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aim of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o visualize cerebral cortical stimulation among dental patients in response to auditory stimuli produced by ultrasonic scaling and power suction equipment. Subjects (n = 7) aged 23-35 years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All were right-handed and underwent clinical pure-tone audiometry testing to reveal a normal hearing threshold below 20 dB hearing level (HL). As part of the study, subjects initially underwent a dental calculus removal treatment. During the treatment,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ultrasonic auditory stimuli originating from the scaling handpiece and salivary suction instruments. After dental treatment, subjects were imaged with fMRI while being exposed to recordings of the noise from the same dental instrument so that cerebral cortical stimulation in response to aversive auditory stimulation could be observed. The independent sample confirmatory t-test was used. Subjects also showed stimulation in the amygdala and prefrontal cortex, indicating that the ultrasonic auditory stimuli elicited an unpleasant response in the subjects. Patients experienced unpleasant sensations caused by contact stimuli in the treatment procedure. In addition,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aversive auditory stimuli such as sounds from the ultrasonic scaling handpiece also cause aversive emotions. This study was indicated by observed stimulation of the auditory cortex as well as the amygdala, indicating that noise from the ultrasonic scaling handpiece was perceived as an aversive auditory stimulus by the subjects. Subjects can experience unpleasant sensations caused by the sounds from the ultrasonic scaling handpiece based on their auditory stimuli.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超声洁治时使用不同含漱液对空气中菌落数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各54例,再随机将同种程度的牙周炎患者各分成3组,每组18例。洁治前分别给轻、中、重度牙周炎的各组患者用金银花液(含漱液A)、3%双氧水(含漱液B)、生理盐水(含漱液C)进行含漱。对超声洁治开始0、30 min及结束后10、20 min的空气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三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程度、含漱液种类及采样时段三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F=2.666,P=0.002)。空气菌落数比较:洁治开始时,轻、中、重度各组患者中使用不同含漱液时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洁治开始30 min,使用相同漱口液患者中均为轻度牙周炎患者的空气菌落数最低,重度患者最高,各组患者使用含漱液A、B时的空气菌落数较使用含漱液C低。各采样点比较,患者头部右侧采样点菌落数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束后20 min,各组空气菌落数与洁治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气中检出菌种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32.5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56%)、丝状真菌(18.48%)等。结论口腔超声洁治时空气中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菌落数与牙周炎程度呈正相关。使用金银花液含漱对降低洁治中、后的空气菌落数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宫腔镜在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宫角妊娠患者26例,应用宫腔镜技术、B超对其进行诊断及协助治疗。结果26例患者均由超声监测引导下宫腔镜检查确诊,准确率达100%。其中24例在B超引导宫腔镜下彻底清除了妊娠组织。另2例患者因经宫腔镜及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中转开腹行患侧宫角楔形切除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出血少,疗效满意。结论B超辅助宫腔镜技术是诊断及保守治疗宫角妊娠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