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唐燕  王秀凤 《吉林医学》2012,33(31):6764-676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格列美脲治疗。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1c、Fins和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和HDL-C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8.46%(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对血脂具有调整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8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BMI、FBG、2hPG、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3.
杨玺 《中国全科医学》2005,8(4):279-280
目的 评价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 5~20mg, 1次 /d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吡嗪普通片 80~160mg, 3次 /d治疗。治疗前和治疗 2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 (FPG)、餐后 2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 的含量。结果 治疗 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降糖 (包括FPG、2hPG、HbA1c) 疗效组内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1), 治疗组治疗前、后TG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5), 但TC、LDL-C和HDL-C的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5)。对照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0. 05)。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而且对TG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铿  游琼  黄瑞娜  梁建光  涂焰明 《广东医学》2012,33(13):1863-1866
目的全面评估柚皮苷(naringin)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组及柚皮苷高、中、低剂量组。将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吡格列酮、柚皮苷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6周,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柚皮苷高、中剂量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且体重和体质指数不同程度降低(P<0.05)。柚皮苷高剂量组改善糖代谢作用(降低FBG、FINS、GSP、HOMA-IR)与吡格列酮相当,改善脂代谢作用(降低TG、TC、LDL-C)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柚皮苷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和减少肥胖,从而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GLP-1类似物与DPP-4抑制剂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体型肥胖且在服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组和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组,每组各18例。西格列汀组加予磷酸西格列汀片,利拉鲁肽组加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FBG、餐后2h PG、HbA1c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相比TC、TG、HDL-C和LDL-C、BM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格列汀组TC及BMI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C和LDL-C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组与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均能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总胆固醇、及体质量,且利拉鲁肽的效果可能优于西格列汀。利拉鲁肽对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有改善作用,而西格列汀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确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使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腰围(WC)、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HOMA-IR、FBG、TG、LDL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对代谢综合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壮族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IR)情况及洛伐他汀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入选研究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组和健康对照组,各40例,于早上8:00~9:00空腹测量血压、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然后口服75g葡萄糖粉2h后抽血检测餐后2h血糖(2hPG)和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MS组者予每日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空腹抽血查FPG、FINS、TC、TG、HDL-C、LDL-C、VLDL-C。结果纯高血压组2hPG、FINS、2hINS、HOMA-IR、TC、TG、HDL-C、LDL-C及V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高血压伴MS组2hPG、FINS、2hINS、HOMA-IR、TC、TG、HDL-C、LDL-C及VLDL-C明显高于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纯高血压组FBG与高血压伴MS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血压伴MS组FBG高于对照组(P<0.05)。予洛伐他汀治疗8周后除FPG、HDL-C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壮族高血压患者存在IR,且伴有糖、脂代谢紊乱,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渴康颗粒联合盐酸吡咯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4例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均行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用盐酸吡咯列酮片3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渴康颗粒,1剂,每日3次温服。治疗12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空服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0%(36/37),对照组为62.16%(23/3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及FBG、2 h PG、TC、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康颗粒与盐酸吡咯列酮片合用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糖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  相似文献   

11.
阚瑛  孙亚东  韩艳  马彦  关红  杨乐 《吉林医学》2007,28(15):1638-1639
目的:观察力平之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糖浓度。结果:服用力平之治疗组TG、TC、LDL-C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力平之对纠正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脂代谢异常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41例,治疗12个月,采用血管B超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吡格列酮组较安慰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小(P<0.05),FPG、2h PG、Hb A1C、TG、hs 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增加(P<0.05),两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值与hs CRP的变化值密切相关(r=0.63,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减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防治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血糖指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较前下降,观察组FBG、2 h P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前下降,HDL-C水平均较前上升,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注射可有效调节T2DM患者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阮华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203-5205
目的 观察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医院宣教,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及行为方面的干预.干预半年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含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HDL-C及LDL-C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及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HDL-C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及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干预组HDL-C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有效控制体重,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70名T2DM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安慰剂组(A组,35例)和吡格列酮组(B组,35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FBG、FINS、HbA1c、TG、PAI-1明显下降(P<0.01),HDL-C、ISI显著升高(P<0.01),t-PA无明显变化,且PAI-1与FINS、TG呈正相关(r=0.437,r=0.342,P<0.05),与ISI呈负相关(r=-0.552,P<0.01);安慰剂组各参数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PAI-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DM)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接受强化糖尿病教育者272人(观察组),教育方法为小组教育,讲座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接受一般糖尿病教育者191人(对照组)。患者均于教育前、后6个月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了解患者糖、脂代谢改善情况,进行组内教育前后及同期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教育后6个月FBG、GHbA1c、TG均改善(P<0.01),观察组TC和HDL-C也改善(P<0.01);教育后6个月FBG、GHbA1c、T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携家属接受教育其GHbA1c、TG较患者接受教育改善更好(P<0.01)。结论:糖尿病知识强化教育,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LP(α)]、UA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cy、FBG、TC、TG、HDL-C、LDL-C、LP(α)、尿酸(UA)等指标,并根据Hcy升高与否分为Hcy升高组(A组)和Hcy正常组(B组),比较2组各项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FBG、LP(α)、UA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TC、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G、Lp(a)、UA与血清Hcy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将成模的糖尿病大鼠按血糖和体质量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六味地黄丸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并分别给予蒸馏水和六味地黄丸灌胃6周,每3周测量体质量1次,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糖显著升高,TC、TG、LDL-C含量显著增加,补充六味地黄丸后,体质量逐渐增加,血糖显著下降,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增加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对其糖、脂代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加二甲双胍组(A组)70例、预混胰岛素加二甲双胍组(B组)78例,测治疗前后6个月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结果两组FBG、P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BMI较治疗前下降,而B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TG、TC、HDL-C、LDL-C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较B组少(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好,低血糖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