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凝治疗是椎管内麻醉后形成血肿的高危因素,但椎管内麻醉不是抗凝治疗病人的绝对禁忌证,此类病人椎管穿刺时操作要轻柔,严格掌握置管和拔管时机,同时密切监测ACT时间,出、凝血时间。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探讨了正在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和疼痛治疗的安全忖。对这类患者的管理重点是:掌握好抗凝药应用时间与椎管内穿刺及导管拔出时机。在对影响凝血药物了解的基础上,这些研究包括服用抗凝药后接受椎管内麻醉的临床研究以及发生了椎管内血肿的个案,都将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3.
抗凝治疗与椎管内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血肿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时较少见的并发症,但因为椎管是一封闭没有扩张余地的间隙,因此,一旦发生血肿将压迫脊髓导致严重的神经并发症,甚至发生截瘫。在凝血机制异常或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其椎管内血肿的发生率要高于一般的病人。本文就常用抗凝方法与椎管内血肿发生的关系作一介绍。 1 静脉注射肝素与椎管内血肿 肝素主要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从而抑制凝血因子Ⅻa、Ⅸa、Ⅹa、Ⅺa、和凝血酶而起抗凝作用,同时它还有增强凝血因子Xa抑制剂的作用。静脉注射10 000U肝素5min后,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CT)即延长2~4倍。一般肝素半衰期为1.5~2.0h,但患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人其半衰期更短。静脉注射治疗量肝素后,一般4.0~6.0h后作用消失,应用鱼精蛋白可迅速中和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肛肠病手术治疗常用的麻醉方式有3种: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适用于肛门皮肤表面的小手术、内窥镜手术和介入性检查的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和骶管阻滞,适应证广泛,用于3h以内的下腹部手术,所有肛肠病手术没有明显禁忌证者。椎管内麻醉可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硬膜外阻滞还可用于术后镇痛。全身麻醉麻醉药物的用量可控、可逆,适用于对生命器官功能有较大干扰的手术或有创性检查;手术创伤大、范围广、时间长或同时进行多部位手术者;不合作或难以合作者进行手术或有创检查时。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检索比较关节置换术患者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至2008年10月,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硬膜外血肿.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共纳入12项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10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围术期未行抗凝治疗的关节置换术患者,椎管内麻醉较全身麻醉可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而抗凝治疗后发生率无差异;无论是否行抗凝治疗,采用该两种麻醉方法后均未并发硬膜外血肿.  相似文献   

6.
妇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有硬膜外、全麻、腰-硬联合麻醉,近年来有学者主张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重症及要求术后椎管内疼痛治疗的病人。本文旨在探讨四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手术病人儿茶酚胺及血压(BP)、心率(HR)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1例全身麻醉存在高风险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行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的经验。方法 51岁男性病人1例,拟行开放复位胫骨内固定术。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目前腰椎骨质增生伴腰背部前屈后伸困难,胸椎成驼背畸形;颈椎强直,成前屈位,后仰困难,头部转动困难。行旁正中长轴超声引导下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超声成像发现L3/4椎板间隙存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顺利,术毕1周后出院,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极大地易化了全身麻醉存在高风险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椎管内穿刺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与硬膜外麻醉(附三例报道)王进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其临床症状有时易与其他疾病相混,给麻醉者带来了一些困难,现就我们遇到的几例特殊病案报告如下。例1男,47岁,因胆囊内结石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12h病人突感双下肢无力,运动、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非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视觉疼痛评分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对性药物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其麻醉效果确切,设备要求低,因此在我国各基层医院中应用极为广泛.但是,椎管内麻醉后可引起腰背疼痛且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内容 从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机制、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几方面就与此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趋势 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不仅造成患者一定的身心伤害,而且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31例,平均年龄78.2岁,全身麻醉组25例,平均年龄79.5岁。手术方式全部采用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骨折患者手术均得到良好复位及固定,无死亡及感染病例。椎管内麻醉组术后下地活动所需时间为(79.6士23.1)h,而全身麻醉组为(106.4±35.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1±3.3)d,而全身麻醉组为(11.6±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在认知障碍及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在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全身麻醉组。  相似文献   

12.
将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的不同间隙,药物作用于脊神经根,暂时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脊麻或腰麻)和硬膜外隙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阻滞是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适应证、禁忌证和麻醉前准备一般来说,四肢、胸壁和腹腔手术均可应用硬膜外麻醉。但下列情况应列为禁忌:(1)穿刺区有炎症;(2)严重脊柱畸形;(3)椎管内有肿瘤或炎症病变;(4)严重休克和低血容量;(5)严重出血倾向和处于抗凝治疗期间的病人;(6)严重心血管功能不全;(7)不合作或拒绝接受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接受硬膜外麻醉的病人也应有良好的术前准备,包括对全身情况的估价和各种病理改变的适当纠正。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麻醉后的神经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麻醉后的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不高,一旦发生,治疗困难和预后较差.由于近年来我国全身麻醉相对增多,尤其是缺乏对年轻医师椎管内麻醉正规操作的培训,没有按常规和指南操作,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严格,如麻醉后没有及时随访,引起神经并发症后,诊断和治疗不及时等,因此,留下后遗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并发症的原因、临床征象和治疗,为临床麻醉医师防治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明显减退.在我国大多数的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常采用椎管内麻醉。但近年来临床上使用抗凝药增多和高龄患者合并症复杂化,周围神经阻滞被认为是有较强的优越性。笔者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硬膜外阻滞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医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采用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为全身麻醉,B组患者为椎管内麻醉。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均比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长,P0.05;A组患者一个月内的并发症联合发病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在术中低血压、术后深静脉血栓、输血率、尿路感染等方面,发病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临床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不仅可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还可以降低1个月内的联合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低血压、术后深静脉血栓、输血率、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利多卡因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麻醉使用利多卡因的安全性问题影响着其临床应用,现就近年来利多卡因应用于椎管内麻醉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了综述,并提出了其应用于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安全剂量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咪唑安定的镇静遗忘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四肢骨科手术中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因操作简便,对机体生理机能干扰小而被普遍应用。但因患者清醒,麻醉前的紧张、恐惧和术中知晓,均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所以消除病人对手术的不良记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临床骨科杂志》2020,23(1):133-133
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可以提高全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作者分析了5914例行全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包括住院时间、输血率、红细胞比容、出院情况以及再入院情况。结果发现:椎管内麻醉病例住院时间短、输血率更低、术后红细胞比容更高、术后更容易出院、术后90 d再入院率更低。因此,作者认为椎管内麻醉对于全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疾病谱的变化,老年人手术及心脑血管病的手术愈来愈多,这些病人的术前或术后常需进行抗凝处理[1],如再需行其他手术,特别是一些短小的下腹或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能否选择?围术期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这已引起国内外麻醉工作者的普遍关注[2],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已制定了这方面的操作指南[3],国内尚无报道,本文对此作一简单介绍。为什么要抗凝治疗现已明确,血液滞留、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膜损伤是血管栓塞的主要原因。手术前或后卧床制动,可使血液流动变慢,据统计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栓塞(DVT)的发生率高达50%[4],在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