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前镇痛”的某些发现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有效的术后疼痛治疗应当是预先给药,超前阻止或减轻手术过程中中枢神经的致敏作用以及感受伤害的传入,达到减轻术后疼痛、延长镇痛时间和减少止痛药的需求量。本文就有关吗啡、氯胺酮和芬太尼的超前镇痛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探讨超前镇痛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效果以及超前镇痛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吸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脂组(Ⅰ组,n=20)和对照组(Ⅱ组,n=20)。麻醉前30minⅠ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采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观测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分析。结果手术开始时Ⅰ组与Ⅱ组两组样本t检验、结束时Ⅰ组与Ⅱ组两组样本t检验,p〈0.05,说明Ⅰ组与Ⅱ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在术中、术后具有明显减轻疼痛的效果。结论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应用超前镇痛的作用,能使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减轻疼痛和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刺激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阻止感受伤害的传人及中枢神经的致敏,使伤害刺激的疼痛减轻。本文试图比较术前口服曲马多缓释片与术后曲马多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在甲状腺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超前镇疼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肌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手术损伤以及术后疼痛会产生免疫抑制.如果处理不当,即可以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发生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前持续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是目前常用的超前镇疼方法。本研究观察超前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以明确超前镇痛的作用,同时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血浆IL-6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可诱发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主要包括腹壁伤口痛和内脏痛,尽管比开腹术后疼痛程度轻,但仍需要采取积极的镇痛措施。在伤害性刺激前应用镇痛药物,通过阻止伤害性刺激的传入,抑制中枢神经的敏化效应,使术后疼痛减轻,产生超前镇痛效应。本研究通过观察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肺活量的影响,以评价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6.
超前镇痛是通过阻滞手术中伤害性刺激传导和抑制中枢敏感化而达到手术后镇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枸橼酸舒芬太尼用于术中和术后镇痛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本临床目的是观察枸橼酸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超前镇痛,对妇科的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选取2015年6—11月我院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术后给予瑞芬太尼镇痛)、超前镇痛组(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镇痛)以及观察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镇痛)。比较3组患者术后2、6、12及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术后活动后疼痛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和观察组(P<0.01),其中超前镇痛组镇痛效果更佳。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超前镇痛组和观察组(P<0.05)。氟比洛芬酯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超前镇痛指在伤害性刺激之前采取措施阻止伤害性感受传人或阻止中枢神经致敏,使伤害性刺激诱发疼痛感减轻的效应。非甾体抗炎药通过降低周围局部组织致敏,局麻药通过阻滞伤害感受的传人,中枢抑制剂通过降低疼痛中枢兴奋性等产生超前镇痛。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位的噻吩基衍生物,脂溶性更高,镇痛效能更强。本研究拟评价舒芬太尼对硬膜外阻滞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身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从而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脂微球制剂,可以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和炎症部位,发挥镇痛作用.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马多缓释片超前镇痛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空白对照的研究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80例。二组药物分别于术前2h及术后6h口服.于术毕及术后48h内定时观察并记录VAS疼痛评分和副作用。结果术后4h及24hVAS评分实验组无痛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术后恶心发生率较高。结论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具有明确的超前镇痛作用,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轻术后护理难度,是甲状腺手术简单、有效的镇痛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 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观察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神经中枢敏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曲马多是中枢性镇痛药,作用于阿片受体以及下行镇痛系统的去甲肾上腺(NA)和5羟色胺(5-HT)神经系统,而下行镇痛系统的激活对伤害信息在后角的整合有直接效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切口较开腹小,但术后疼痛仍存在。本观察拟采用术前及术毕分别给予曲马多镇痛,评价曲马多超前镇痛效果,并观察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泰勒宁在吸脂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吸脂手术的受术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口服泰勒宁或葡萄糖酸钙,局麻下行负压吸脂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测手术开始、结束时受术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分析,手术结束后统计受术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手术开始和结束时实验组(泰勒宁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葡萄糖酸钙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泰勒宁明显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泰勒宁用于吸脂受术者时,能其明显减轻手术疼痛和恐惧感,提高其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儿童上肢骨折术手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岁儿童上肢骨折内固定术,按患儿执行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共50例;双日为对照组,共50例。观察镇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实验,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术后疼痛出现前应用镇痛药效果明显较疼痛出现后用药效果良好。结论:使用儿童型双氯芬酸钠超前镇痛方法简便,镇痛效果明显,副反应程度轻,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患儿及家长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因牵拉刺激大部分患者会感到疼痛,需要静脉辅助用药。超前镇痛是指有害刺激作用开始前就使用镇痛药,减轻神经系统对这些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本院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对40例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麻醉前静注布托啡诺用于超前镇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时机与超前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前镇痛 (preemptiveanalgesia)是通过对手术创伤后周围和中枢疼痛敏化的抑制达到术后镇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动物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超前镇痛的存在 ,但其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议[1,2 ] 。本文选择硬膜外阻滞完善的腹部手术患者 ,在不同时间点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探讨硬膜外腔应用吗啡的镇痛时机。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择期腹部手术患者 6 5例 ,男 36例 ,女 2 9例 ,其中胆囊和胆管手术 5 0例 ,胃、肠部分切除术 9例 ,肾脏切除术 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 (n =38)和对照组 (n =2 7) ,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超前镇痛用于包皮环切术,研究其在包皮环切术中的镇痛效果及疗效.方法 将包皮过长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1%的盐酸利多卡因10mL进行阴茎阻滞麻醉,试验组术前即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再给予1%的盐酸利多卡因10mL进行阴茎阻滞麻醉.以阻滞麻醉时、手术时及术后疼痛评分为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双氯芬酸钠栓塞肛超前镇痛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在麻醉时、手术后1 ~3h的疼痛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可有效减轻包皮环切术麻醉时及术后的疼痛,建议将双氯芬酸钠栓应用于该类手术,以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9.
付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1):1543-1547
目的:评价乳腺癌根除术中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70例行乳腺癌根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超前镇痛组、联合超前镇痛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注射生理盐水、帕瑞昔布钠、帕瑞昔布钠+地佐辛。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并比较各组心血管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超前镇痛与联合超前镇痛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超前镇痛组术后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超前镇痛组(P<0.05),术后6~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虽仍低于超前镇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开始前至手术结束,超前镇痛与联合超前镇痛组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且在插管后5 min至手术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个超前镇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超前镇痛与联合超前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超前镇痛组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大于超前镇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根除术超前镇痛临床效果良好,不会引发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增多,但会可能增加患者呕吐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氯诺昔康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影响,判定氯、稽康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Ⅰ组患者术前30min给予氯诺昔康16mg,Ⅱ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4mL。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0min和术后6h和24h3个时相点抽取静脉血2mL,测定血小板CD62p的表达;观察术后2、6和24h时静息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48和72h引流液的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d恶心、呕吐的发生及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6和24h3个时相点均有差异,Ⅰ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P〈0.05);每组患者3个时点血小板CD62p的表达有差异,术后CD62p的表达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后24h镇痛药物的需求有差异;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的量无差异;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未发现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氯诺昔康单剂16mg应用并未明显影响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可安全瘦用于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