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氧化氮对机体和麻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被认识的细胞信使,在心血管系统是内皮衍生松弛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作为一种杀伤因子,它参与免疫系统的防御作用;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可以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它还可能与催眠、镇静和镇痛等麻醉作用有关,并参与介导吸入麻醉药的心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皮衍生舒张因子与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衍生舒张因子的化学本质即一氧化氮。EDRF-NO兼有信使物质和神经递质的功能,是一种新的细胞间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广泛参与生理的调节,选择性调控L-精氨酸;NO通路为临床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药物治疗新途径。对NO与麻醉药理作了简便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cGMP和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氧化氮(NO)是一种新颖且重要的细胞信使,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与麻醉相关的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阿片类药均有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颖且重要的细胞信使,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与麻醉相关的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阿片类药均有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不同时期大鼠大脑皮质、脑干、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探讨脑区NOS和NO在七氟烷麻醉效应中的地位。方法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和清醒期组。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各脑区NOS活性和NO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诱导期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OS活性分别降低34.8%、30.3%、30.0%,NO含量分别降低20.3%、21.0%、25.2%;麻醉期NOS活性和NO含量降至最低水平(P均<0.01),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OS活性分别降低57.4%、56.6%、58.8%,NO含量分别降低41.5%、49.5%、44.7%;而恢复期又开始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OS活性分别降低25.2%(P<0.05)、19.3%(P>0.05)、28.1%(P<0.05),NO含量分别降低28.3%、29.8%、26.2%(P均<0.01);清醒期NOS活性和NO含量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大鼠各脑区NOS活性和NO含量的改变与麻醉深度的变化有趋同性。结论七氟烷可明显抑制大鼠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OS活性和降低NO含量,且与麻醉深度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提示脑区NOS可能是七氟烷的作用位点之一,七氟烷可能通过抑制NOS活性和降低NO含量而发挥麻醉效应。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经基础与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具有选择性舒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提高肺通气/血流、改善氧合、对体循环影响小等优点。目前低浓度NO吸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和缺氧性肺部疾病治疗。自80年代末NO气体分子被确定即为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以来,其在心血管和肺疾病中的临床试验和应用研究,已很广泛,为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ICU)提供了新的急救措施。本文就NO吸入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观察了55例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快速输注血定安(gelofusine)或Ringer′s液后血压、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输入gelofusine后通过扩容的作用稳定血压,不影响ET和NO的释放;而对照组用相同容量的晶体液扩容,术中血压不能持久维持,与术前比较下降明显,同时伴有ET和NO含量的增高。结论: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时,特别是对低血容量、年老体弱的病人,术前开始输入一定量的人工胶体溶液,对稳定血容量和血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10.
本实验旨在探讨异氟醚麻醉对大鼠不同脑区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药品与试剂异氟醚(美国Abbott产品),NOS活性测定试剂盒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其余为国产分析纯。动物及分组 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I组(对照组):吸O220分钟,Ⅱ组:吸0.8%异氟醚20分钟,Ⅲ组:吸1.5%异氟醚20分钟,Ⅳ组:吸1.5%异氟醚1小时。实验方法 大鼠麻醉装置及方法同我们以前报道[1]。大鼠置于一长29cm、内径8cm的玻璃圆筒内,与…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病人麻醉手术期间一氧化氮的变化黄秀芳金烈烈陈必成1986年确定一氧化氮(NO)为血管内皮衍生松弛因子后,很快就认识到它在机体内有广泛的生理病理作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常致血压和心率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变化更为显著,本文旨在观察梗阻性黄疸病人麻...  相似文献   

12.
麻醉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余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麻醉药物可直接影响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临床应用中除应考虑某些药物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外,也应知晓部分麻醉药物所具有的抗炎效应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氯胺酮麻醉对机体部分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均分成氯胺酮麻醉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实验开始时(T1)、4h后(T2)、第7天晨(T3)、第21天晨(T4)分别采兔耳缘静脉血1.5ml,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B细胞、CD4、CD8、CD25、CD11b、CD11c等细胞的含量。结果麻醉后A组血液中性粒细胞在T2时明显上升(P〈0.05),之后逐渐回降;CD4表达率在T2时显著下降(P〈0.01),之后逐渐回升,至T4时接近正常水平;CD8在T2、T3时略有下降,在T4时骤然升高(P〈0.01);CD25在T2、T3时下降(P〈0.05),在T4时也骤然升高(P〈0.01);CD11b、CD11c在T2时明显下降(P〈0.01),在T4时略有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氯胺酮麻醉对机体免疫细胞有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吸入地氟醚后人体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选择ASA I级病人45例,随机分为三组,静注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诱导后气管内插管,分别吸入0.5MAC(I组)、1.3MAC(Ⅱ组)及2.0MAC(Ⅲ组)地氟醚,于吸入前后不同时间抽静脉血,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的浓度。结果 I组吸入地氟醚后NO浓度与吸入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及Ⅲ组吸入30min、60min后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目前所知的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物质,又是长效生长因子,具有促细胞有丝分裂,增殖,迁移及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内皮衍生舒张因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增殖迁移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生理状态二者处于平衡,维持正常血管张力及器官血流,二者失衡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密切联系,麻醉药的血管作用也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阻滞前后妊高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非孕妇女,ASAⅠ级,择期手术患者20例(非妊娠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妊娠组),重度妊高征患者20例(妊高征组),分别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前,及阻滞后10min并手术切皮前,取母体肘静脉血3ml,通过测量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的方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前,与妊娠组相比,非妊娠组及妊高征组的血浆一氧  相似文献   

17.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基于原始脑电图的一种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术中监测麻醉深度能提高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通过合理调控麻醉深度,减少麻醉用药量和避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关于BIS监测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实际意义或价值以及BIS值判读准确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仍是人们一直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现就肌松药对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影响及相关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内皮素、内皮衍生舒张因子的平衡与高血压及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目前所知的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物质,又是长效生长因子,具有促细胞有丝分裂、增殖、迁移及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内皮衍生舒张因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增殖迁移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生理状态二者处于平衡,维持正常血管张力及器官血流,二者失衡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密切联系。麻醉药的血管作用也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对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对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影响刘章锁耿晓仲明亮李全民李中和刘钟明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及缩血管因子/内皮素(EDCF/ETs)是近年来发现的体内一组强大的血管活性物质。它对血压的调节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JLabC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