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门诊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翁秀英我院自1988年以来在皮肤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门诊陆续发现一些性病患者,为了便于集中管理和统一治疗,自1990年5月开设性病专科门诊。在对性病患者生理护理的同时,我们还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开展心理...  相似文献   

2.
杜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08-1309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心理状态。如何对个体作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随即抽取将实施门诊手术的1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实验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结果:160例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实验组在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防止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通过术前心理状态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手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1门诊就诊特点 门诊是反映医院工作的窗口,是迎接病人的第一双手。常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男女老幼。病情有轻有重,患者的心理渴望不一。有急于想把病情查清楚,也有希望不要任何毛病,还有希望得到与病情有关的护理。不同的愿望现在有不同的表情、情绪、行为,这样就要求门诊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还应通过心理护理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与研究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结核病医院69例老年人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干预护理后治疗依从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观察组的两项重要治疗指标有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提高门诊妇科就医患者的人性化护理,熟练掌握心里护理。方法通过对在我院门诊妇科就医3000例患者进行心态剖析,根据不同的心理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探讨心里护理对门诊妇科患者就医的作用和影响。结果提高了门诊妇科患者对就医服务的满意率,门诊量逐年增加。结论护士应熟练掌握门诊妇科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的心理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疏导,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女性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丽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292-1293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妇科门诊286例女性性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解除心理障碍。结果:286例患者能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尤其需复诊多次之尖锐湿疣及梅毒患者,无一失诊。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对女性性病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7.
刘淑华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2):F003-F003
目的:探讨门诊换药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门诊128例病人,临床实践、综合分析,找出其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结果:128例能积极配合治疗,明显缩短换药次数及时间、顺利治愈。结论:实践证明门诊换药和病房换药一样,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心理护理,甚至心理护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本院门诊输液的6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92例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换药止痛总有效42例(91.30%),对照组换药止痛总有效33例(71.7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状态、疼痛感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疼痛感。  相似文献   

10.
护理心理学属于护理医学的范畴,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之中,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门诊注射室是医院的服务窗口之一,护理人员是否能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调整、疏导、控制或解除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关乎能否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否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见,护患交流能促进患者生理和情感的平衡,促进了疾病转归与健康的恢复。掌握、提高沟通交流技巧,做好门诊注射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门诊就诊时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运用细心的判断能力及心理知识对门诊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心理护理。结果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诊治和护理。结论对肿瘤患者门诊就诊时有计划进行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08-109
目的:总结门诊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特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门诊输液患者根据年龄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本组9286例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非常满意6320例,满意2714例,不满意252例,满意度为97.29%。结论: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护患熟悉时间,增加信任感,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门诊注射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诊护士素质水平高,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才能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云南 《北方药学》2013,(3):179-179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将147例门诊输液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6%、1.3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2.60%、98.6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门诊老年患者所产生的各种异常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护理。方法对427例门诊老年患者通过语言交流,行为观察进行主要的心理分析及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老年患者随着衰老的同时,心理活动能力下降、心理失调而产生各种异常心理,主要表现为急躁、焦虑、忧虑、恐惧、自悲等。结论对门诊老年患者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相应的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检查治疗的信心,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发现病人率,从而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林碧兰  林丽芬 《淮海医药》2002,20(4):331-331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把患者看成是躯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整体 ,从而把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有机结合起来 [1 ] 。心理护理对于妇产科门诊手术也具有重要作用 ,及时、准确掌握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特点 ,根据患者的心理需要 ,加以解释、疏导 ,消除紧张、恐惧、胆怯心理 ,取得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下面针对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 ,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1 术前患者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经过多年工作实践 ,我们观察到来门诊做人工流产术患者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未婚先孕 ;(2 )避孕措施失败 ;(3)年龄较大患者。她们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17.
杨玉梅 《北方药学》2012,9(9):107-108
目的:总结心理护理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门诊手术患者的观察了解、掌握患者整个手术过程的心理变化。结果:2011年1月~2012年6月中,600多例病人对门诊手术满意度为99%。结论:对门诊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病人满意度、手术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门诊静脉注射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5月来我院门诊进行静脉注射的60例病人进行心理观察及护理.根据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引起的紧张,恐惧心理,采取心理疏导、安慰解释等措施.结果 注射前作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疼痛、减少晕针例数.结论 对门诊静脉注射病人施以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患者增强对护士的信赖和安全感,更好的配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患病不仅会给人们的生理上造成损伤,同时也会耽误工作和学习,增加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得到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诊治和护理,就成为广大就医者的心愿。门诊输液室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而设立的。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现将开展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西方整体护理模式的引入,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成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变革.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新时代,社会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逐渐增大,护理服务的范围日趋扩大,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患者来医院就诊,都是抱着驱除病痛、恢复健康的愿望而来的,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同情其疾苦.这就要求门诊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