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田芳英  何仲  李改珍 《护理研究》2005,19(3):205-207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 [方法 ]应用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量表 ,对 9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决策及自我护理评估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维持较好的为遵医嘱服药 (70 .0 % ) ,但对症状识别率较差。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在中等水平以上 ,健康教育时要教会病人识别心力衰竭症状 ,并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明尼芬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MLHFQ)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ESCA和MLHF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田芳英  何仲  李改珍 《护理研究》2005,19(2):205-207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方法]应用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量表,对9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决策及自我护理评估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维持较好的为遵医嘱服药(70.0%),但对症状识别率较差。[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在中等水平以上,健康教育时要教会病人识别心力衰竭症状,并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
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心脏三腔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通过做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和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及出院随访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药物治疗三者联合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患病率日益增加的疾病,并且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增加了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认知障碍[1].有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风险要高出4倍[2].Pressler报道,25%~5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3].虽然慢性心力衰竭和认知障碍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并且在国外许多临床试验中,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联系已经得到证实,但是由于认知障碍的症状不易察觉,使护理人员在照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过程中忽略了认知障碍的筛查.为了帮助护理人员早期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障碍,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障碍表现以及测量工具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病程日记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便秘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便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便秘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将预防便秘的健康教育内容设计成病程日记表格,由护士督导病人每日执行并记录,分别于入院当天和第14天采用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表和便秘病人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14天,两组病人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得分、PAC-QOL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病程日记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便秘病人参与自身健康管理,减轻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现状, 并对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1—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2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姑息照护结局量表及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6份, 回收有效问卷216份, 有效回收率为95.58%。结果 21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评分为(17.84±4.37)分, 症状负担评分为(40.27±15.95)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结局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居住方式、心功能分级和心力衰竭症状负担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居住方式、心功能分级和症状负担是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建议临床护理工作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设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率71.43%,抑郁症状发生率51.0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数目、社会支持情况4个因素对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其发生与自理能力、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数目和社会支持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心医院指导下的社区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A组为在中心医院指导下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B组为常规社区医疗模式,比较两组心理健康水平、临床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3个月后,A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6个月后,A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健康教育效果、治疗依从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P<0.01).结论 中心医院指导下的社区管理模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治疗和康复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率71.43%,抑郁症状发生率51.0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数目、社会支持情况4个因素对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其发生与自理能力、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数目和社会支持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所导致的一种复杂临床症状群。本文通过观察皮肤变化,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皮肤变化特征。 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表现,尽管治疗方式不断改进,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不断攀升。针对目前已知的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神经激素激活或改善血流动力学症状起作用。这些药物治疗方法虽然改善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测定3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分析其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升高,且高氨基转移酶水平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辉  李琛  肖顺贞 《现代护理》2007,13(2):346-348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率71.43%,抑郁症状发生率51.0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数目、社会支持情况4个因素对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其发生与自理能力、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数目和社会支持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营养素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患者中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4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70岁,NYHA心功能分级在Ⅱ—Ⅲ级),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疾病、用药史及衰弱评分量表。采集相关血标本测定微营养素浓度。以门诊参加体检的无心力衰竭病史或症状的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组的血清镁、血清钙、血清铁、维生素B12以及25-羟维生素D[25-(OH) D]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 05)。其中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组的25-(OH) D的浓度明显低于心力衰竭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 D(降低)是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危险影响因素(P 0. 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部分微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其中维生素D水平的低下与衰弱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低T3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观察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FT3)、FT4和TSH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FT3的水平降低,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T3水平与血压、心率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FT3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作严重程度相关,慢性心力衰竭与低T3综合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照顾者反应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主要家庭照顾者各13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及抑郁得分较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的影响因素为照顾者的自尊、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以及家庭支持缺乏。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及抑郁得分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情况,并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自尊、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以及家庭支持缺乏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及抑郁现状,从而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饮食、活动、药物、症状、情绪管理,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测评工具及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因素,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现状,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自理能力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处于中等水平,自我责任感与自我概念处于高等水平。中、低等自护能力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高等自护能力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自护能力与健康知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仍需不断提高;其中,自我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方面的提高,可根据其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健康生态学视角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管理需求,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管理需求可归纳为3个主题:患者个体自身需求(包括健康教育需求、自我健康促进需求、调控负性情绪需求、渴望独立需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包括便捷获取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的需求、亟需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力的需求、延续性支持需求);家庭社会支持需求(包括获得家庭支持的需求、获得同伴支持的需求、政策优化需求)。结论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管理需求,应着力于提高患者健康管理依从性和社会支持,构建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机制,形成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长效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