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近视度数在-10~-22 D的18眼行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镜、透明晶体情况,并对上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18眼均成功植入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裸眼视力术前0 01~0 1,术后一天83 33%≥0 4,50 00%≥0.6,术后1年88 88%≥0 4,77.77%≥0 6.术前眼压(12 68±0 46)mmHg; 术后眼压(13 59±0 81)mmHg,无显著性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381±289)个/mm2;术后:(3 107±278)个/mm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探讨后有晶体眼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ICL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10例19眼,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检查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记数等情况,并与术前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均≥0.5,均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出现高眼压5眼,其中有1眼术后瞳孔稍大,经降眼压治疗,3~4d后眼压均正常。[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效果确切,预测性好,手术安全。高度近视,尤其是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薄不适合准分子激光矫正的患者是理想的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成人屈光不正(弱视)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28只眼)成人高度近视弱视眼患者(屈光度球镜-8.50~21.5 D,柱镜-1.00~2.50 D),表面麻醉后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前角膜内皮计数(3121±135)个/mm2,眼压(15.0±4.5)mm Hg,术后角膜内皮计数(3100±151)个/mm2,眼压(20.0±2.5)mm Hg。100%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增加≥1行,术后裸眼视力≥1.0者为7.14%(1例,2只眼),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为64.29%(18只眼),术后裸眼视力等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28.57%(5例,8只眼)。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高度近视弱视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20眼)高度近视眼患者(屈光度-8.50D-20.50D)表面麻醉后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93±0.20)与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95±0.1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内皮计数(2866±135)个/mm2,眼压(1.93±0.14)kPa,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2.25±2.56)D,术后角膜内皮计数(2831±151)个/mm2,眼压(2.00±0.15)kPa,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07±0.52。实际校正的球径度数与预期校正球镜的度数在±1.0D者为95%,预期柱镜为±1.00D者55%。100%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增加≥1行,术后裸眼视力≥1.0者为60%,术后裸眼视力≥0.8者为80%。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54-1356
目的:评估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35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随访,对裸眼视力、最佳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人工晶体拱高等进行了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裸眼视力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的残余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最佳的矫正视力达到或者超过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拱高级别在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2只眼(5.7%)在术后24h内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等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1只眼(2.9%)在随访期间发生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对高度近视的矫治上,安全、有效、可预测且稳定,是临床矫治高度近视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40例(79只眼)。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拱高、眼压、内皮细胞计数、散光型人工晶体柱镜轴位等。术后2年及以上裸眼视力平均为0.830±0.269,矫正视力平均为0.980±0.241,等效球镜度平均值为(-0.66±1.08)D;散光型人工晶体植入29眼,其中24眼晶体轴向旋转≤15o,1眼<30o,4眼≥30o;眼压平均值(1.76±0.41) kP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丢失率为11.18%;术后6个月及2年及以上的拱高平均值分别为(0.510±0.141)、(0.442±0.117)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项平均值均处于拱高安全值范围之内。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安全,有效,并可提供长期稳定的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8.
臧雅楠 《中外医疗》2014,(35):107-108
目的 观察和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性人工晶体(TICL)植入术矫治复性超高度近视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方法选取2013年2—12月复性超高度近视散光患者32例(60眼),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性人工晶体(TICL)植入术矫治,对患者手术前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屈光度数、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Obscan-II角膜地形图等,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屈光状态。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1个月、6个月三个时期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屈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ICL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性人工晶体(TICL)植入术矫治几乎不伤及眼表,术后并发症少,其矫正视力的效果较好,术后屈光状态稳定,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钟凌  刘盛春  潘丽梅 《四川医学》2013,(9):1371-137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7月住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眼球挫伤晶体脱位病例17例(17只眼).观察其术前,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15只眼(88.24%)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均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平均减少4.57%.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手术源性角膜内皮损伤,同时获得一个较为良好的术后视力与满意的眼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35例35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0眼行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15眼选择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结果两组术前、术后VA、BCV、CECC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isan组手术后BCV优于术前B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结论 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体眼有效方法。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更加安全,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例(5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MIOL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对照组(IQ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检测术前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屈光状态,问卷调查术后视近时对眼镜的依赖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整体满意度、眩光、夜间视物模糊及色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裸眼近视力,视近距时满意度和视近距时脱镜率,MIOL组优于IQ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相比,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AcrySof IQ ReSTOR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近距离工作脱镜率高。  相似文献   

12.
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观察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视度数为-12.00~28.00D的1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裸眼视力均好于术前,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术前。结论 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人工晶体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431例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占50.15%,0.5-0.8者占32.98%,3个月≥0.5者占92.73%;本组并发症为瞳孔缘咬伤5只眼,后囊破裂28只眼,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不能忽视初做手术者有较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矫正高度近视患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8例(3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将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术后屈光度、眼压与术前屈光度、眼压进行对比。观察ICL在眼内的位置及有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8例(32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除两例(2眼)术后2?h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例(1眼)术后10?d出现眼压升高,经局部降眼压对症治疗及停用激素眼药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UBM显示:眼内ICL镜片与晶状体前表面有一定的间隙。随访期间,视力、屈光度、眼压稳定。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等发生。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所设计的个性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无角膜屈光手术适应证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三组:1年龄小于40岁不合并有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这部分病人接受有晶状体眼的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例40眼),进行术后早期及远期视觉质量评价、术后远期并发症评估等;2合并有白内障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37眼),进行临床效果评价;3合并有白内障而近视度数较低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rray 25例31眼,IQ Restor13例26眼),完成术后视力、对眼镜依赖程度评估等。结果 Artisan植入组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视觉效果良好,远期观察安全;Bigbag植入组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低度数人工晶状体;低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视觉效果良好,临床满意度优秀。结论个性化植入人工晶状体可以使不同条件的高度近视患者在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兼具了安全稳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超高度近视屈光性手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或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较差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例(16只眼)的资料。对术后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屈光度、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及矫正近视力的情况,分析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变差的原因。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4.88±10.32)岁,术前屈光度范围-29.0~-18.0 D,平均屈光度(-23.19±3.60) D,术后屈光度范围-3.0~1.75 D,平均屈光度(-0.73±1.31) D,术后屈光度比术前明显减小(P<0.001)。所有患者对术后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满意,术前矫正远视力平均为0.19±0.07,术后平均矫正远视力为0.24±0.07,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对术后裸眼近视力和30 cm矫正近视力的满意度均较差,术后裸眼近视力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30 cm矫正视力亦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10 cm矫正视力有改善但依然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屈光性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下降,主要与术后裸眼近视力和术后矫正近视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中青少年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对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 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符合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标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117眼,并根据初诊时患者的近视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58眼,近视 ≤ -3.00 D)和B组(59眼,-3.00 D<近视 ≤ -6.00 D)。所有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的1 d,1周,1、3、6个月;1、1.5、2年定期对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压等各项进行复查。 结果 2组患者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 d的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戴镜后1周基本趋于稳定,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变平,角膜厚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薄现象,戴镜1、3、6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其中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A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虽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出现,但角膜的各形态变化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眼压等各项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时间内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阻止近视的发展,且控制中度近视患者的疗效较低度近视患者更加明显,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1年10月武进人民医院眼科高度近视的老年性合并白内障患者67例(80眼),年龄40~86岁,平均66.4岁,行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77眼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或非球面人工晶体,3眼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为0.00~+10.0(平均5.68)D。使用SPSS 14.0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1月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95.0%患者术后1月视力明显提高,仅有4人裸眼视力<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方法:研究167例(197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按眼轴长度分A组26-30 mm 124眼,B组≥30 mm 73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15,屈光度-8.00--24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植入折叠型IOL于囊袋内。术后随访1周-12月,观察与术后低视力有关的因素。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A组124眼(94.4%),B组12只眼(1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中1眼后囊破裂(0.5%),术后24 h一过性高眼压6眼,45眼(22.84%)后发性白内障,7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2眼视网膜脱离,25例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主要与眼底病变有关。术前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中保持后囊完整,降低后性白内发障等并发症;术后早期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20.
LASIK与PR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对比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观察PR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PRK治疗的33例63眼和采用LASIK治疗的34例60眼高度近视分别进行一年以上的临床观察.结果PRK组术后半月至3个月达最佳矫正视力,3个月后出现视力回退,术后一年裸眼视力≥0.8及≥0.5的比例分别为50.6%和68.3%,主要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及Haze形成;LASIK组术后一年裸眼视力裸眼视力≥0.8及≥0.5的比例分别为70.0%及91.7%,无Haze形成.结论LASIK组治疗高度近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P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