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复杂核型异常(CCA)的价值。方法 应用M—FISH技术对26例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显示CCA的CML—BC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除标准t(9;22)(q34;q11)外,通过M—FISH技术共检出69种结构异常,其中10种为平衡易位,59种为不平衡易位,不平衡易位包括1种插入、6种缺失及52种易位及衍生染色体;另外还检出23种数目异常。26例CML—BC患者中所有染色体均涉及异常,除标准t(9;22)外异常最多涉及的染色体是17号、2号、8号及16号。1例标本M—FISH未检出CCA,6例标本检出了CC分析未发现的异常核型。M—FISH明确了16种CC分析未确定的异常,纠正了5种CC分析识别错误的异常,还发现了CC分析未检出的35种染色体易位,其中der(9)t(16;6;9;22)和der(18)t(16;18;19)在既往文献中未见报道。结论 对伴有CCA的CML—BC以M—FISH技术可以发现和纠正CC分析漏检及误检的染色体异常。伴有CCA的CML—BC与CML常见的附加异常不同。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重急变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重急变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2岁。于2003-04-27因消瘦头晕、乏力伴低热,WBC升高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T38.1C,心肺未见异常,脾脏肿大。血常规:RBC1.44×10^12/L,Hb48g/L,WBC167×10^9/L,PLT354×10^9/L。骨髓穿刺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7.82: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86%,红系占11%。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值为0。[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15岁。因头枕部包块20余天于2006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6月因左上腹包块来我院就诊,经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NL-CP);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采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1个月,骨髓检查示完全缓解带药出院。2006年2月初头枕部出现一鸽蛋大的包块,质软,有轻压痛,未治疗。2月24日因枕后包块逐渐增大(似鸭蛋大),来我院求治。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5℃,脉率90次/min,头枕部可见-3cm×3cm肿物,左颈部可触及黄豆大的淋巴结2—3枚,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3cm,质软,无压痛。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例1】女,50岁。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7年,头晕、乏力2个月入院。7年前因脾大、外周血白细胞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示CML,查Ph'染色体、融合基因均阳性,确诊为CML,予干扰素治疗1年,间断口服羟基脲,病情较为稳定。入院前2个月自觉头晕、全身乏力,无发热等不适。查体:  相似文献   

5.
白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3183-3184
1病历摘要 男,42岁。咳嗽、上喘2个月,当地医院查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周身无出血点。血WBC 19.3×10^9/L,N 0.36,L 0.37,单核细胞0.20,异型淋巴细胞0.07,给予对症的抗炎治疗2个月无效来我院确诊。在我院门诊查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白血病并发假性高血钾症现象,临床上偶有报道[1-2]。现发现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血清钾浓度异常增高,但临床上无高血钾的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检查也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45岁。因易受凉咳嗽、轻度乏力1个月,进行性腹胀1周来诊。查体:体温37.2℃,脉搏96/min,呼吸24/min,血压90/60mmHg。轻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软,稍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85.4×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血小板210×109/L。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以“内脏出血”收住外科。入院后值班医师再次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90.5×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血小板250×109/L。请血液科会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节律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bcr/abl融合基因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收集106例CML患者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的骨髓标本和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外周血为对照,采用RT-PCR法检测per1、per2、bcr/abl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per1、per2、bcr/abl基因在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存在不同水平的变化,并且per1、per2表达水平与bcr/abl基因存在负相关。结论节律基因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在CML中是低表达的,在信号转导通路中是否与bcr/abl基因相互作用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柱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CML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60CML患者中58例检出费城染色体Ph,阳性率为96.6%.结论 对C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动态观察对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蛋白磷酸酶2A(PP2A)是真核生物体内Ser/Th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的一种,能拮抗绝大多数Ser/Thr蛋白激酶的活性。由于它可以反向调节蛋白激酶所激活的信号,能够抑制细胞非限制性增生,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PP2A活性的抑制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生急变(BC)相关,并且PP2A与CML中主要致病分子BCR/ABL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池)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为分层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学基础。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CML急变期临床资料,其中24例急粒变及7例急淋变,对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嗜酸及嗜碱细胞百分比、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ML急粒变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别,在外周血及骨髓中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外周血,且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及嗜碱细胞少见。7例CML急淋变患者均为B系ALL,均表达CD10、CD19、CD34、nA—DR,淋系积分≥1.5分;2例同时伴髓系CD13及CD33表达,髓系积分均为1分。24例慢粒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髓系积分≥2分,其中2例伴淋系积分别为0.5、1分。31例CML患者初诊时检测Ph染色体100%阳性,其中CML急粒变患者有3例同时检出其它染色体畸变。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的总生存率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结论:CML急淋变患者外周血嗜酸及嗜碱细胞较CML急粒变患者少见,B系ALL多见,主要表达cD10及cD19;CML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3、CD38、CD34、CD11b及HLA-DR;慢粒急变期患者均可伴有其他系抗原表达,但一般积分小于2;CML急粒变患者常伴有Ph染色体以外的畸变;CML急粒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总生存率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关系。方法对33例成人CML-BC以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抗原检测及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典型易位组CD34阳性率高于变异易位组(P<0.05):无附加异常、伴附加异常、伴复杂染色体异常(CCAs)各组中抗原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平衡易位、非平衡易位组中抗原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病例中各抗原的阳性率与CML-BC总体阳性率比较末发现统计学差异。7例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病例均为CML-AML。结论典型t(9;22)易位CD34阳性率高于变异易位;有无附加染色体异常及是否平衡易位对免疫表型无直接影响。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CML-BC中急非淋变多见。  相似文献   

13.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产生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几乎在所有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出现,BCR-ABL编码的蛋白具有持续增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急变期是CML的晚期,在此期间常常出现其它附加染色体和分子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BCR-ABL基因与其他失调的基因共同作用并异常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了疾病的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大多数慢性期CML患者治疗效果显著。IRIS5年的临床试验显示:用伊马替尼治疗的98%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92%患者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87%患者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然而,仍有少数慢性期和大多数进展期患者用伊马替尼治疗疗效欠佳。在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发现ABL激酶区点突变与临床耐药关系密切。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改善伊马替尼耐药,本文就急性变的分子机制、伊马替尼耐药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染色体14q32上IgH基因易位情况,探讨其与CLL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位于14q32上IgH基因两端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IGHC、IGHV和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70例初发的B细胞CLL(B—CLL)患者的间期细胞进行IgH基因易位重排情况的检测。结果 70例B—CLL中8例(11.4%)有IgH基因易位重排,其阳性细胞率为10.5%~53.0%之间,且IgH基因易位在不同性别、年龄和Binet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H基因异位在B—CLL中属易发事件,对B—CLL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FISH是一种在分析B—CLL中IgH基因易位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重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重排。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自行筛选和制备的酵母人工染色体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的重排。结果:用22号染色体bcr基因附近的YAC765E3,在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现5例慢性期患者,2例急变期患者和1例经α干扰素治疗后的患者存在bcr基因重排,1例自体骨髓移植后患者的核型呈嵌合状态,即同时存在正常的和具有bcr基因重排的核型。结论:YAC765E3是一个有用的检测bcr基因重排的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效果的监测和微量残留病检出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量检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 M L) 造血干细胞移植( H S C T) 后bcr 基因重排。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 I S H) 技术,从 C E P H 酵母人工染色体( Y A C) 文库的3 个bcr 相关候选克隆中筛选探针,并对7 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人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细胞遗传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 分析。结果 确定了定位于22q11 bcr 基因区域且可在 Ph 染色体阳性细胞中易位至9q34的 Y A C 克隆765 E3 ,应用该 Y A C D N A 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7 例病人中5 例存在bcr 易位阳性细胞(6 % ~98 % ) ,常规 G 显带检出3 例, P C R 检出6 例。结论  F I S H 可能成为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疗效观察和微小残留病定量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G显带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急性髓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做常规G显带,根据G显带结果选用相关的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行G显带检测的142例患者中124例获得染色体核型,18例失败。1例正常核型和3例无可供分析的分裂相的患者FISH均检出异常克隆。FISH辨别出2例t(8;21)变异易位。结论:对于有足够可分析分裂相的患者,常规细胞遗传学G显带是检测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可靠工具。对可疑有变异易位或因染色体形态差难以辨认的核型,或因细胞分裂指数低而分裂相少或无分裂相的患者,FISH检测是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遗传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确诊的90例初发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变化.结果 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分裂象者66例,其中异常者35例(53.0%);无分裂象者24例.②FISH检测:对31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和24例无分裂象的患者进行FISH检测,异常者分别为7例(占22.6%)和14例(58.3%),其中无分裂象患者异常检出率与有分裂象者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55例患儿中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16例(29.1%),MLL重排3例(5.5%),bcr-abl融合基因阳性2例(3.6%).③90例患儿通过两种检则方法 共检出细胞遗传学异常56例(占62.2%).结论 儿童ALL易出现细胞遗传学改变;对于有足够分裂象的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仍是可靠的方法,对分裂象质量低或无分裂象的儿童ALL患者,FISH检测异常克隆能提高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协助临床诊断。方法 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Northem杂交和巢式RT—PCR技术。结果 在16例被检测的CML患中,有3例两种方法的结果不一致,经Northem杂交验证发现,RT—PCR较FISH更敏感,但存在假阳性;另外,FISH较容易检测到bcr/abl融合的少见类型,而巢式RT—PCR需要同时设计多对特殊引物,否则极易漏诊。结论 联合应用FISH和巢式RT—PCR技术检测CML bcr/abl融合基因可以优势互补,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适合于临床诊断、疗效判定以及对微量残留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