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患者在发病早期的乳腺超声特点以及应用乳腺超声诊断的误诊和漏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年时间段内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96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时间段48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实施乳腺超声检查,并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结束后的结果、漏诊、误诊情况。结果病理学诊断显示,两组患者均分别为单一病灶乳腺癌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乳腺超声检查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共确诊乳腺癌85例,误诊7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88.5%(85/96)、误诊率为7.3%(7/96)、漏诊率为4.2%(4/96),且两组患者间检查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相差无几(P0.05)。将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特征与对照组患者相互比对,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内部弱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微钙化灶、纵横比1与腋下淋巴结转移占比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导致乳腺超声误诊与漏诊主要原因为病灶组织移动、检查时发生重叠、患者病灶过小等原因。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内部弱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微钙化等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是乳腺癌患者漏诊、误诊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2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HFUS)联合CT检查,比较术前高频超声、CT单项检查及高频超声联合CT检查的诊断正确率、病灶一般情况、血流参数及术后预后情况。结果:HFUS+CT联合检查可显示病灶数目336个(93.85%),形状不规则97.61%(286/293),边界模糊/部分模糊95.44%(293/307),病灶出现钙化100%(114/114),回声不均匀97.77%(307/314)均显著优于HFUS、CT单项检查结果,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其肿瘤侧Vmax(30.32±7.54)cm/s、Vmin(5.88±1.31)cm/s、RI(0.79±0.11)均显著高于无肿瘤侧,P<0.05;HFUS+CT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80%(232例),误诊、漏诊率为7.20%(18例)显著优于HFUS、CT单项检查,P<0.05;定期随访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彩超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且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另选同期35例具有相似超声声像图特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38例TMC患者二维超声微小结节检出率为100%,声像图表现主要有甲状腺微小癌多为较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可见轻度的增强,13例结节内可见有微小钙化灶,大多无明显的血流信号,6例出现同侧淋巴结转移。观察组与对照组低回声、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微钙化灶的比例差异显著。结论高频彩超可根据肿块性质、形态和血供信息以鉴别肿块良恶性,对结节的定位、数目和大小的估计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TMC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71例(77个病灶)(PTMC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0例(134个病灶)(对照组)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PTMC组病灶超声表现为极低/低回声者76个(98.7%),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66个(85.7%),形状饱满纵横比≥1者73个(94.8%),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见微钙化者70个(90.9%);对照组病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者98个(73.1%),边界清者99个(73.9%),形状规则纵横比<1者111个(82.8%),内部无微钙化者132个(98.5%);2组二维超声下病灶回声、边界、纵横比、微钙化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对甲状腺内钙化及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疑似甲状腺癌患者98例,均行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超声检查甲状腺癌的敏感度、误诊率及漏诊率,统计对比甲状腺内钙化与甲状腺癌影像特征。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检测甲状腺癌敏感度为88.89%(32/36),误诊率为9.68%(6/62),漏诊率为11.11%(4/36)。超声检测甲状腺癌真阳性患者32例,其中结节钙化单发患者75.00%、微钙化患者84.38%、边界模糊者71.88%;真阴性患者56例,单发患者19.64%、微钙化患者23.21%、边界模糊者占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甲状腺癌敏感度较高,误诊、漏诊率较低,微钙化、钙化边界模糊及结节钙化单发为甲状腺癌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超声、CT诊断甲状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在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选取13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CT诊断。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对髓样癌患者诊断正确率(100.00%)、对未分化癌患者诊断正确率(92.31%)、对乳头状癌患者诊断正确率(98.25%)、对滤泡状癌患者诊断正确率(96.00%)均高于单方面诊断结果。超声诊断特异性为62.50%、敏感性为64.15%、误诊率为37.50%、漏诊率为35.85%;CT诊断特异性为70.83%、敏感性为75.47%、误诊率为29.17%、漏诊率为24.53%;超声联合CT诊断特异性为95.83%、敏感性为97.17%、误诊率为4.17%、漏诊率为2.83%。甲状腺癌在CT诊断中影像表现: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大多模糊不清,内壁不光滑,向四周浸润生长病灶呈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或低密度改变;甲状腺癌在超声诊断中影像表现: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部分病灶内见钙化,血流彩色多普勒显示癌肿内血流供应丰富,明显多于周边,且癌肿越大内部血流越丰富,血流分布杂乱。结论:在诊断甲状腺癌时,运用超声联合CT诊断,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胡铭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219-4220
选取我院经病理检查或手术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及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病灶显示率、诊断符合率及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 CT诊断符合率为93.81%,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76.29%(P0.01)。CT对钙化、边界、晕环及侵袭包膜情况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或P0.01)。此外,CT联合超声对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超声或CT的准确率(P0.05)。CT对甲状腺结节病灶显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CT联合超声可有效提高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螺旋CT与磁共振成象(MRI)在甲状腺微小癌(TM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行术前螺旋CT及MRI检查的TMC患者74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螺旋CT及MRI两种检测方法的独立诊断符合率、联合诊断符合率以及影像观察结果。结果:螺旋CT诊断与MRI诊断符合率以及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毛躁、信号/密度不均、淋巴结转移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和MRI诊断符合率均显著低于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符合率,螺旋CT影像显示病灶符合率显著低于MRI,钙化病灶符合率显著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病灶内钙化的检出率优于MRI,而MRI能够较好的显示出病灶,可以更好的显示淋巴结转移以及病变侵犯外周组织情况,两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TM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Zenker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在887例颈部结节患者相当于甲状腺区域进行扫查,当检测到病灶并怀疑Zenker憩室时行钡餐检查确诊,超声检查Zenker憩室时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回声,观察病灶是否与毗邻的食道壁相连。饮水后,观察病灶的形状、回声的变化,及是否有液体进入病灶。结果本组共9例Zenker憩室,其中饮水前二维超声诊断Zenker憩室3例,诊断甲状腺腺瘤6例,诊断符合率33.3%(3/9);饮水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食管憩室8例,诊断甲状腺腺瘤1例,诊断符合率88.9%(8/9),后者诊断符合率较前者高(P0.05)。9例Zenker憩室有3种不同的声像图表现:(1)病灶为较均匀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细小点状高回声区,后方不伴声影及彗星尾征4例;(2)病灶为不均匀回声,边界不清,内部可见点线状强回声及无回声区1例;(3)病灶周边为低回声,中央为气体高回声区,后方伴有彗星尾征4例。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饮水后Zenker憩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大于饮水前,对鉴别Zenker憩室和甲状腺结节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穿刺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联合16排CT检查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检诊并经病理(部分病理为外院结果)确诊的291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超声CT联合检查组(n=98)、超声检查组(n=97)、CT检查组(n=96),对比三组甲状腺结节的病灶影像学特征情况,对比三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对比三组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符合率。结果联合检查组甲状腺结节囊变、侵袭包膜、晕环、钙化、肿大淋巴结、病灶边界等影像学特征检出情况高于超声检查组、CT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组的特异度为91.84%、灵敏度为78.57%、准确性为84.69%,与超声检查组、CT检查组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组甲状腺结节良性49例,病理证实43例符合,恶性49例,病理证实39例符合,联合检查符合率为83.67%,与超声检查组、CT检查组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16排CT检查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钟会兰  黄志英 《临床医学》2013,33(10):32-33,F0003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子宫腺肌瘤,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87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记录结果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87例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55%,误诊率为3.45%。腹部和阴道超声联合探查要优于单纯腹部或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瘤组的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血流量(BFV)则出现显著下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瘤的首选辅助检查,其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软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频率为6~12MHz线阵探头对67例软骨骨折患者行高频超声、X线拍片及CT检查(41例)。结果高频超声检出软骨骨折67例(67/67,100.0%),其中甲状软骨骨折5例,环状软骨骨折2例,剑突软骨骨折3例,肋软骨骨折57例;X线拍片仅检出1例肋软骨骨折(1/67,1.5%);CT检出39例(39/41,95.1%)软骨骨折。在软骨骨折的检出上,高频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拍片(P〈0.01),高频超声与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较清晰显示软骨骨折并能动态观察其愈合过程,是一种较好的软骨骨折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诊分层诊断的可行性,提高急诊医生对ACS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3—8月因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在我院急诊科就诊且资料完整患者288例,通过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将患者分为ACS组(192例)和非ACS组(96例),观察两组一般情况、确诊结果及临床转归情况,并分析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ACS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两组性别、症状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 173例,非ACS组中确诊ACS 3例,ACS组初诊诊断符合率90.1%(173/192),非ACS组初诊诊断符合率96.9%(93/96)。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ACS诊断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3.0%。ACS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非ACS组随访30 d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因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就诊的急诊患者行ACS分层诊断,可初步实现ACS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降低漏诊率,避免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14.
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应用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应用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0例尿妊娠试验阳性、血HCG超标、临床及最后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随机分成腹部超声(TAS)联合阴道超声(TVS)检查组232例(试验组,A组)和单一应用TAS或TVS检查组218例(对照组,B组),统计两组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原始心管搏动、宫内假孕囊的检出率。【结果】A组阳性229例,漏诊3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8.7%;B组阳性191例,漏诊27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7.6%。经χ^2检验,两组间临床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S联合TVS的应用能及时、准确诊断异位妊娠,提高诊断率,为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严春  陈苏宁  熊清裕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4):273-274,27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腹股沟肿块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方法对57例患者62个临床确诊并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腹股沟肿块,进行超声声像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个腹股沟肿块中,腹股沟疝48个、炎性淋巴结肿块7个、精索鞘膜积液1个、隐睾5个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1个。术前超声确诊肿块性质58个,占93.5%;误诊3个,占4.8%;漏诊1个,占1.6%。结论高频超声对腹股沟肿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超声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探讨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80例,比较超声和增强CT诊断的准确性,并分析漏诊病灶大小,是否合并其他肾脏疾病,是否同时患膀胱癌。结果 超声与增强CT对肾盂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7.5%(54180)与89.5%(60167),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提示肾盂占位的54例病灶长径平均为(4.63±3.80)cm,超声漏诊的26例病灶长径平均(2.67±1.46)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病例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膀胱癌及肾盂积水者分别为6例、4例及6例,诊断为肾结石者7例。结论 超声对肾盂癌诊断的敏感性较增强CT低,但超声能够提示大部分肾盂占位,可作为筛查肾盂癌的方法。当病灶小或合并肾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膀胱癌时容易漏诊,因此对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超声检查如未探及肾脏肿块应建议其他影像学检查,以除外肾盂占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和钼靶X线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术前超声诊断乳腺癌35例(85.37%),不能定性或良性病变4例(9.76%),无明确异常2例(4.87%);而钼靶诊断结果分别是23例(56.10%),12例(29.27%),6例(14.63%)。高频超声诊断乳癌的准确率高于钼靶X线,漏误诊率低于钼靶,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提高至92.68%。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影像学改变,高频超声较乳腺钼靶X线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两者联合应用能降低疾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超声心动图观察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转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影响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临床转归的超声因素。方法观察21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首次检查、随访第2个月和随访1年时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随访1年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35%及临床表现归人病情改善及病情持续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并观察各瓣膜关闭不全。利用单因素分析探索与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临床转归相关的超声因素。结果21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访1年时15例病情改善,6例病情持续,无患者死亡。病情改善组首次检查、随访第2个月及随访1年时LVEDd及LVESd较病情持续组小(P〈0.05),两组之间首次检查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2个月及随访1年时病情改善组LVEF明显提高(P〈0.01)。随访第2个月、随访1年时病情持续组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随访1年时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检出率较病情改善组增高(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首次检查LVEDd≥60mm和随访第2个月LVEF〈30%患者随访1年时病情持续率较高。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观察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临床转归,首次检查LVEDd≥60mm和随访第2个月LVEF〈30%患者病情常持续,需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造影对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的价值。方法对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2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造影剂SonoVue),延迟相进行全肝快速扫查寻找异常低增强区。并再次注射造影剂对延迟相发现的异常低增强区进行观察,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以增强CT/MRI、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临床及超声随访结果为参照,计算B型超声、超声造影发现病灶个数,计算并对比两种方法对疾病诊断的漏诊率。结果采用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注射SonoVue后,22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肝转移瘤4例,B型超声仅诊断2例、漏诊2例;超声造影诊断肝癌或肝癌复发18例,B型超声拟诊14例,漏诊4例。超声造影对22例患者疾病漏诊率为0(0/22),B型超声漏诊率27%(6/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超声发现病灶18个,超声造影检出病变47个,超声造影延迟相新发现病灶29个。结论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注射造影剂可提高肝脏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减少疾病漏诊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75例(190条)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征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5例(190条)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高频超声正确诊断158例(173条),误诊7例(7条),漏诊10例(10条),诊断准确率91.1%(173/190)。误诊7例分别为神经纤维瘤1例,混合型血管瘤1例,腓肠肌血肿5例。所有患者发现后均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治疗后1、3、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部分再通或完全再通,均无小腿深静脉主干蔓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声像图特征:静脉管腔明显增宽,管腔内低回声充填,长轴呈管状或树枝状,短轴为圆形或椭圆形,适度加压管腔不能被压瘪,管腔内大多无血流信号显示。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血栓的位置、形态、类型、管腔阻塞情况及血流状态,有助于明确诊断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同时对治疗效果可以进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