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留置PICC肿瘤患者出院后维护需求和意愿,探讨适宜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方法:对80例行PICC维护的肿瘤化疗间歇期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或面谈,了解留置PICC患者和家属每周来院维护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居家维护需求。结果:96.3%患者维护良好,1.25%患者出现贴膜周边湿疹,1.25%患者因感冒发热出汗导管滑出10 cm,经及时返院处理,80例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多维的PICC维护方案可以有效满足留置PICC肿瘤患者休疗期维护需求,确保了患者安全和导管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PICC延续护理模式对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实行导管院外维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例PICC置管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以医院为中心建立乡镇卫生院维护点,培训维护点PICC维护人员,规范PICC导管维护流程及操作规程,医院PICC专业小组护士定期到乡镇卫生院维护点进行考核评估,以保证PICC维护质量;对照组返回医院进行PICC维护。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置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PICC延续护理,方便了肿瘤患者就近维护,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网络维护建立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8月31日接受PICC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PICC护理;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PICC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PICC网络维护中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PICC维护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生活质量[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结果:观察组PICC维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RISC、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的PICC网络维护提高患者维护的依从性,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整体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科室联动护理服务模式在化疗间歇期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科室联动服务模式进行维护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移位、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维护间隔时间≤6 d的异常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实行科室联动服务维护模式,可以确保全院PICC带管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得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采用家庭自我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留置PICC导管的白血病患者98例,在化疗间歇期由患者自愿选择护理方式,采取家庭自我护理和返院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并进行相应分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教育及培训,跟踪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导管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导管两种护理方式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培训后,在化疗间歇期采用家庭自我护理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居家护理在留置PICC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在留置PICC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至4月收治的72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2017年5至7月收治的72例患者为干预组,在传统照护基础上给予4周居家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和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护理可有效提高留量PICC肿瘤患者导管自我管理及自我护理能力,减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工作坊在护士PICC导管维护培训中的应用 方法 将34名护士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人。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通过行为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集体分享、团体讨论、头脑风暴、教师点评等实施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应用调查问卷对两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护士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工作坊模式应用于护士PICC导管维护培训中,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可强化输液专科护士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维护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接诊的100例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度以及治疗间歇期维护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0%,无死亡病例;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总满意度100.0%优于实施前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维护进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能有效保证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过程是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维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多维度关怀措施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1 560例PICC置管患者在置管前、中、后实施多维度关怀措施,包括创建人文环境、建立PICC分诊台、置管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选择、鼓励患者情感的表达、深化护士人文意识、置管后病区随访、进行信息化健康教育等方面,并根据与患者访谈结果评价多维度关怀措施实施效果。结果多维度关怀措施实施后,1 560例患者均完成置管,置管成功率为100.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92%。患者访谈结果显示,护士良好的态度让患者很放松;减轻了患者疼痛;护士换位思考让患者从不同角度感受到被关怀;护士合适的表达,让患者理解并接受。结论多维度关怀措施的实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让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中感受到了护士的关爱和尊重,增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微信群的建立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进行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效果评价和满意度的分析。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至今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10例PICC置管患者,对照组87例为2016年下半年收治的患者,在置管后进行PICC标准化维护操作及带管离院后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实验组123例为2017年至今收治的患者,除常规教育外及在离院时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进行群管理的方式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微信健康信息推送。分别在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自我维护管理能力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活动等管理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微信交流群有利于PICC 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和指导,可以促进患者及家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导管滑脱、断裂、污染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也延长了PICC导管的使用期限,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了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维护管理能力,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是简单、实用、高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时机与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血液病患者选择PICC置管的合适时机,以探索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方法 将2008年4月~2011年8月行PICC置管化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36例血液病患者按人院日期(单、双日)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化疗当天置管,置管后用生理盐水250ml滴注,遵医嘱行化疗;实验组选择化疗前2天置管,置管后先用生理盐水250ml滴注,再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后,予25 U/ml肝素盐水5 ml正压封管,让机体对导管有个适应过程再行化疗,其他护理方法两组完全相同,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1.1%和11.3%,x2=7.685,P<0.01;且对照组患者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重于实验组,Z=-2.994,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化疗前2天置人PICC管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ICU患者输注静脉营养液时PICC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CU患者输注静脉营养液时合理调整药物的输注顺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堵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4月置入PICC并输注静脉营养液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查阅ICU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合理调整输液顺序、对未知是否有配伍的药物输注之间用10~20ml生理盐水冲管等方法,观察输注静脉营养液对PICC导管堵塞的影响,并将2007年12月~2010年4月置人PICC并输注静脉营养液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情况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7d内、7~30d、31~60d PICC堵管率。结果观察组7d后PICC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通路、对未知是否有配伍的药物之间用10-20ml生理盐水冲管等方法,能有效降低PICC导管7d以后的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我院PICC专业委员会在PICC安全管理的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ICC专业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方法 成立PICC专业委员会,制定PICC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获得PICC操作资质的护士的条件、培训及考核制度.结果 近四年共有46名护士申报PICC操作资质,有24名获得PICC操作资质证书,通过率52.17%.2010~2011年全院PICC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7.46%,并发症发生率为3.03 %,患者满意度达97.37%.结论 PICC专业委员会严格规范的管理,确保了医疗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建立的正确方法,分析放置PICC导管后并发症防治及处理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BARD)生产的PICC导管,管长60cm,管腔容积1ml。常规采用贵要静脉置入。结果本组160例穿刺成功率为97.5%,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得到很好的解决。结论该技术在肿瘤患者应用中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为乳腺癌患者化疗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the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引导的颈外静脉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例在本院住院需长期静脉治疗的静脉置管困难的晚期癌症患者应用改良赛丁格引导颈外静脉置入PICC。结果 5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输液通畅,留置期间无并发症。结论改良赛丁格引导的颈外静脉置入PICC,有效解决了晚期癌症患者因静脉置管困难影响治疗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12月10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整体护理模式;选择2010年3~12月10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服务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患者家属满意度、导管维护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导管维护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优质服务后,能减少置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维护时间,达到置管效果,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及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PICC固定方法和更换透明敷料的频率对多汗患者PICC隐性脱管发生率的防范效果。方法选择PICC导管留置的住院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每周更换1次;干预组患者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每3天更换1次,同时于近穿刺点2 cm处导管上透明敷料下加贴水胶体敷料。观察两组患者脱管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脱管率为28.3%,干预组脱管率为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36,P<0.05)。结论采用加强导管固定方法及增加敷贴更换频率能有效地减少多汗患者 PICC隐性脱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